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234发布日期:2019-01-08 21:3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及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车载自动装卸设备的兴起,各类车载自动装卸设备逐步增多,胶带传输设备、链条传输设备、链板传输设备安装于车厢之内,从而实现货物在车厢内的移动。但就目前而言,无论何种车载自动装卸设备,其主要都是使用驱动电机作为其原始动力输出,其局限如下:

1、驱动电机必须外接380V或220V电源,大大限制了车载自动装卸领域的使用范围;

2、在使用过程中,车载自动装卸设备若操作、保养不当漏电,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旨在解决避开使用驱动电机技术路线,从而大大拓展车载自动装卸设备的使用范围,并避免漏电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泵、取力器、换向阀、液压马达及多根液压管,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泵的进油端,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一进油端,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端,所述液压马达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二进油端,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油箱的回油端,所述液压泵通过键轴连接所述取力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连接所述液压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密封缸、弹簧、活塞头及活塞杆,所述弹簧及活塞头设于所述密封缸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接触,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缸连接所述活塞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梭阀、第一三通接头与及第二三通接头,所述梭阀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油端,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进油端,所述梭阀的第二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二进油端,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出油端,所述梭阀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密封缸的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有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油箱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溢流阀及四通接头,所述液压泵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的第一进油端,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的第四端口,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油箱的回油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二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压泵采用双联液压泵,形成两路驱动液压马达的回路来驱动两个液压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卸的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驱动装置及运输车辆,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运输车辆上,所述取力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输车辆的变速箱接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马达代替驱动电机以驱动车载自动装卸设备,避免了外接用电,大大增加了车载自动装卸设备的使用范围,使用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液压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刹车装置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的驱动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的双联泵的液压驱动装置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装卸的运输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油箱 2-过滤器 3-取力器 4-液压泵 5-溢流阀 6-压力表 7-换向阀 8-梭阀 9-液压马达 10--变速箱 11-运输车辆 12-弹簧 13-密封缸 14-活塞杆 15-传输链条 16-驱动轴 17-链轮 18-托盘容器。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载自动装卸的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油箱1、液压泵4、取力器3、压力表6、换向阀7、液压马达9及多根液压管,所述油箱1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泵4的进油端,所述液压泵4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7的第一进油端,所述换向阀7的第一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9的进油端,所述液压马达9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7的第二进油端,所述换向阀7的第二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油箱1的回油端,所述液压泵4通过键轴连接所述取力器3的一端。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连接所述液压马达。

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密封缸13、弹簧12、活塞头及活塞杆14,所述弹簧12及活塞头设于所述密封缸13内,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接触,所述活塞杆14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缸13连接所述活塞头。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梭阀8、第一三通接头及第二三通接头,所述梭阀8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7的第一出油端,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9的进油端,所述梭阀8的第二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7的第二进油端,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液压马达9的出油端,所述梭阀8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密封缸13的进油口。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设有所述液压泵4与所述油箱1之间。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溢流阀5、压力表6及四通接头,所述液压泵4的出油端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一端口,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三端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换向阀7的第一进油端,所述溢流阀5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的第四端口,所述溢流阀5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油箱1的回油端。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还包括压力表6,所述压力表6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连接所述四通接头的第二端口。

所述液压泵4采用双联液压泵,形成两路驱动液压马达9的回路来驱动两个液压马达9。

包括油箱1、取力器3、液压泵4、换向阀7、变速箱10。其中,取力器3安装于变速箱10接口位置(通过齿轮啮合传递转速和扭矩),液压泵4与取力器3通过键轴连接。

如图1所示,当液压驱动装置开始工作时,取力器3通过接通变速箱10输出转速与扭矩;取力器3输出的转速与扭矩输入液压泵4,液压泵4工作从油箱1中吸油,并输出压力油,压力油经过换向阀7输入至液压马达9,液压马达9转动输出转速与扭矩。

过滤器2的作用在于清除液压油中的杂质。

溢流阀5的作用在于当系统压力过高(例如液压马达卡死),溢流阀阀开启,从而完成卸荷。

压力表6,主要用于显示系统压力。

进一步地,液压马达9可以增加刹车装置控制,该刹车装置由弹簧12,密封缸13、活塞杆14组成,密封缸13上有一小口。在液压系统中增加一梭阀,安装方式如图1,工作时,压力油通过梭阀进入密封缸一侧,从而令弹簧12压缩,使活塞杆离开液压马达9转轴,从而液压马达9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液压泵4可以为双联液压泵,从而可以同时驱动两个液压马达9进行工作,由于双辆泵两个端口输出液压油流量相同,从而可以保证两个液压马达输出转速相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卸的运输车,所述运输车包括液压驱动装置及运输车辆11,所述液压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运输车辆11上,所述取力器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运输车辆11的变速箱10接口位置。

将上述液压驱动装置用于自动装卸车上,液压马达9安装链轮17,驱动轴16上固定链轮17,传输链条15与驱动轴16上链轮17啮合,从而当液压马达9工作时,可以带动传输链条15传动工作,从而令放置在传输链条15上的托盘容器18在车厢内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