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6230发布日期:2019-01-08 21:3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车车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车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自动移货的厢式货车,下面是链条循环传动。占用空间大,应用单一(只限于卡板装卸),行车不便,车子稍快货物就会倒掉,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货车车厢,解决传统自动移货厢体应用单一、占用空间大以及货物容易倾倒产生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货车车厢,所述车厢本体内部设置有内胆、传动组件、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内部下表面上,且所述内胆沿前后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上部,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内胆前后移动。

进一步,所述内胆包括隔板、底板、底板卷轴、两个侧板和两个侧板收纳轴,所述底板与所述传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隔板下端与所述底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用于带动所述隔板向前移动,所述底板卷轴可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后端,所述底板后端与所述底板卷轴连接且绕设在所述所述底板卷轴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与所述底板卷轴传动连接,并可带动所述底板卷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底板向后移动,两个侧板收纳轴可转动的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后端两侧,两个所述侧板后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板收纳轴连接且绕设在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上。

进一步,所述底板包括底部钢板和尼龙传送带,所述尼龙传送带前端与所述底部钢板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尼龙传送带后端与所述底板卷轴连接且绕设在所述所述底板卷轴上,所述底部钢板前端与所述隔板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底部钢板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下端边缘固定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侧板均包括侧部钢板和帆布带,所述帆布带后端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连接且绕设在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上,所述帆布带前端与对应的侧部钢板后端连接,两个所述侧部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钢板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部钢板下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钢板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部钢板前端分别与所述隔板的两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隔板下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凸起方向朝向车厢本体后方。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架和两组托辊组,两组所述托辊组左右并列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每组所述托辊组均包括多个可转动的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托辊,同组的多个所述托辊之间互相平行且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车厢本体内部下表面上,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托辊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两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内胆下部固定设置有滑道轴承,所述滑道轴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上。

进一步,所述内胆通过钢丝绳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胆上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与车厢本体可解除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车车厢,所述车厢本体内部设置有内胆、传动组件、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内部下表面上,且所述内胆沿前后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上部,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内胆前后移动。这样,在车厢本体内设置内胆,通过内胆来进行承载货物,工作时,第一液压马达工作带动内胆向车厢本体尾部移动,当内胆移动至车厢本体尾部,第一液压马达暂停工作,开始装厢工作,在装厢过程中,通过第二液压马达将内胆逐步向车厢本体内移动,直至移动到车厢本体内车头一侧,完成货物装厢;在货车移动、尤其是在刹车动作时,内胆可以对货物进行有效限位,防止货物前倾导致倾倒,有效保护货物的运输安全,而且内胆中可以承载不同类型的货物,应用范围广,使用场合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货车车厢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货车车厢内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货车车厢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货车车厢锁扣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车厢本体,2、内胆,201、隔板,202、底板,2021、底部钢板,2022、尼龙传送带,203、底板卷轴,204、侧板,2041、侧部钢板,2042、帆布带, 205、侧板收纳轴,3、传动组件,301、支架,302、托辊,4、第一液压马达,5、第二液压马达,6、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车车厢,所述车厢本体1内部设置有内胆2、传动组件3、第一液压马达4和第二液压马达5,所述传动组件3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1内部下表面上,且所述内胆2沿前后方向可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3上部,所述第一液压马达4、第二液压马达5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胆2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液压马达4、第二液压马达5用于驱动所述内胆2前后移动。这样,在车厢本体1内设置内胆2,通过内胆 2来进行承载货物,工作时,第一液压马达4工作带动内胆2向车厢本体1 尾部移动,当内胆2移动至车厢本体1尾部,第一液压马达4暂停工作,开始装厢工作,在装厢过程中,通过第二液压马达5将内胆2逐步向车厢本体 1内移动,直至移动到车厢本体1内车头一侧,完成货物装厢;在货车移动、尤其是在刹车动作时,内胆2可以对货物进行有效限位,防止货物前倾导致倾倒,有效保护货物的运输安全,而且内胆2中可以承载不同类型的货物,应用范围广,使用场合多样化。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中的驱动部件采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具有工作稳定、效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实施中,液压马达连接控制手柄,控制手柄可以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也可设置在驾驶室内,另外,关于动力来源,用汽车变速箱加装取力器、由油泵、限压阀、电子操控阀传送到第一液压马达4和第二液压马达5,上述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手段,所以本申请中不做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内胆2包括隔板201、底板202、底板卷轴203、两个侧板204和两个侧板收纳轴205,所述底板202与所述传动组件3滑动连接,所述隔板201下端与所述底板202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01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204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5用于带动所述隔板201向前移动,所述底板卷轴203可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1后端,所述底板202后端与所述底板卷轴203连接且绕设在所述所述底板卷轴203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4与所述底板卷轴203传动连接,并可带动所述底板卷轴 20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底板202向后移动,两个侧板收纳轴205可转动的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本体1后端两侧,两个所述侧板204后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板收纳轴205连接且绕设在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205 上。这样,工作时,第一液压马达4驱动底板卷轴203转动,实现底板202 可以卷设在底板卷轴203上进行收纳及展开,而且设置在两侧的侧板收纳轴 205可以对侧板204进行收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侧板收纳轴205的轴体两端可转动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部上下表面上,并通过回位弹簧进行连接,使得侧板收纳轴205具有回位功能,当侧板204向车尾移动时,侧板收纳轴 205可以很好的对侧板204进行收纳,轴体与回位弹簧的连接是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不做过多描述。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202包括底部钢板2021和尼龙传送带2022,所述尼龙传送带2022前端与所述底部钢板 202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尼龙传送带2022后端与所述底板卷轴203连接且绕设在所述所述底板卷轴203上,所述底部钢板2021前端与所述隔板201 下端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底部钢板2021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204下端边缘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两个所述侧板204均包括侧部钢板 2041和帆布带2042,所述帆布带2042后端与相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205 连接且绕设在对应的所述侧板收纳轴205上,所述帆布带2042前端与对应的侧部钢板2041后端连接,两个所述侧部钢板204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钢板2021的两侧,两个所述侧部钢板2041下端分别与所述底部钢板2021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部钢板2041前端分别与所述隔板201的两侧固定连接。这样,底部钢板2021、隔板201及两个侧部钢板2041形成四面封闭结构的容纳腔体,并通过第一液压马达4对尼龙传送带2022、第二液压马达 5对帆布带2042的收纳作用,实现内胆2整体外移的动作,通过第二液压马达5对隔板201的拉力作用,实现内胆2整体向车厢本体1车头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隔板201下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凸起方向朝向车厢本体1后方。这样,将隔板201下部设计为弧形,弧形可以避让第二液压马达 5的安装位置,有效防止部件之间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支架301和两组托辊组,两组所述托辊组左右并列的设置在所述支架301上,每组所述托辊组均包括多个可转动的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托辊302,同组的多个所述托辊302之间互相平行且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支架301固定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部下表面上,所述内胆2设置在所述托辊302上。这样,采用两组托辊302对货物进行承载,大大增加了托辊302的承载能力,相对于传统的一整长条的托辊302结构而言,承载效果更优,使用寿命更长。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301 两侧设置有滑道,所述内胆2下部固定设置有滑道轴承,所述滑道轴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上。这样,通过滑动及滑道轴承使得内胆2在移动时的阻力相对较小,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内胆2通过钢丝绳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5输出轴连接。这样,在第二液压马达5的输出端设置一滚筒,滚筒与第二液压马达5通过减速箱连接,钢丝绳绕设在滚筒上,通过滚筒的转动,实现对内胆2的拉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第一液压马达4与第二液压马达5在转动时,可以是同步转动也可以是一个转动另一个从动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货车车厢,如图1-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内胆2上设置有锁扣6,所述锁扣6与车厢本体1可解除式连接。这样,在内胆2上设置锁扣6,确切的说是在隔板201的外侧面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设置一个锁扣6,锁扣6锁设在车厢本体1上,可有效对内胆2进一步位置限定,保证在货车行驶中,内胆2不会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进一步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申请中内胆2可以加装顶板,顶板由帆布制成,由于顶板的重力原因,无需和侧板204连接,即可保证美观,收纳方式可以选择收纳轴配合回位弹簧进行收纳,具体结构上述内容中有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另外的一点,隔板201上设置有维修门,方便维修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