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和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332发布日期:2018-12-25 20:0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和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和具备空气过滤器装置的作业车辆的技术,该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具备:空气过滤器,其使向作业车辆的发动机输送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分离而从分离口排出;管道,其与分离口连接。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和具备空气过滤器装置的作业车辆的技术,该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具备:空气过滤器,其使向作业车辆的发动机输送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分离而从分离口排出;管道,其与分离口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过滤器装置的灰尘排出管(管道)的一端部与空气过滤器的灰尘排出口(分离口)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散热器的空气的导入面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装置构成为,利用散热器的冷却风扇的吸引力而将灰尘从灰尘排出管排出。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灰尘排出管以从一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延伸出来的该端部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这样的灰尘排出管在使灰尘沿着重力起作用的方向(垂直方向)流通了之后,使该灰尘沿着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流通。在该情况下,重力难以以使空气的流动紊乱的方式起作用。因此,在很多灰尘一次性地流通了的情况下,存在难以一边使灰尘与空气搅拌一边向下游侧输送而难以排出灰尘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136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那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排出灰尘的作业车辆的空气过滤器装置和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

即在技术方案1中,具备: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使向作业车辆的发动机输送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分离而从分离口排出;和管道,该管道与所述分离口连接,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技术方案3中,所述第一倾斜部以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续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

在技术方案4中,所述分离口形成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底面,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分离口连接,并以向所述作业车辆的后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技术方案5中,所述第二倾斜部以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后下端部向所述作业车辆的后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技术方案6中,所述空气过滤器以长度方向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方式配置。

在技术方案7中,所述管道还具有排出口,该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倾斜部中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连接,并且,该排出口以开口面积比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流路面积大的方式形成,该排出口以与散热器的空气的导入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技术方案8中,所述排出口以所述开口面积为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流路面积的3倍以上的面积的方式形成。

在技术方案9中,所述排出口形成为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矩形形状。

在技术方案10中,所述排出口以与所述散热器的上部相对方式配置。

在技术方案11中,具备技术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装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能够利用倾斜部使管道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而易于排出灰尘。

在技术方案2中,能够使管道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沿着多个方向倾斜而使管道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

在技术方案3中,能够利用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使空气的流动连续地紊乱,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空气的流动紊乱。

在技术方案4中,一边使空气的流动紊乱一边使从分离口排出到第一倾斜部的灰尘落下,因此,能够抑制灰尘堆积于第一倾斜部内。

在技术方案5中,利用第二倾斜部以使灰尘朝向后上方飘扬的方式输送,因此,能够更易于排出灰尘。

在技术方案6中,能够使空气过滤器的朝向与第二倾斜部的朝向一致,因此能够将空气过滤器装置设为紧凑的形状。

在技术方案7中,能够使散热器对管道内的空气的吸引量增加。

在技术方案8中,能够使散热器对管道内的空气的吸引量充分地增加。

在技术方案9中,能够简化排出口的形状。

在技术方案10中,通过从认为空气的流速比较快的散热器的上部吸引空气,能够更易于排出灰尘。

在技术方案11中,能够利用倾斜部使管道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而易于排出灰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拖拉机的整体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引擎盖内的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空气过滤器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空气过滤器和排出管道的仰视图。

图5的(a)是表示排出管道的后视图。图5的(b)是表示该排出管道的左侧视图。图5的(c)是表示该排出管道的左侧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拖拉机(作业车辆)

20 空气过滤器装置

21 空气过滤器

21a 分离口

30 排出管道

31 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图中的以箭头U、箭头D、箭头F、箭头B、箭头L以及箭头R表示的方向分别定义为上方向、下方向、前方向、后方向、左方向以及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拖拉机1的空气过滤器装置20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对拖拉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拖拉机1主要具备机身框架2、前轮3、3、后轮4、4、发动机5、引擎盖6、变速装置7、方向盘8以及座椅9。

机身框架2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地配置。机身框架2的前部借助前桥机构(未图示)支承于左右一对前轮3、3。在机身框架2的后部设置有变速装置7。变速装置7的后部借助后桥机构(未图示)支承于左右一对后轮4、4。在机身框架2的前后中途部设置有发动机5(柴油发动机)。发动机5被引擎盖6覆盖。在发动机5的后方设置有具有方向盘8、各种操作器具、以及座椅9等的运转操作部。

发动机5的动力在被变速装置7变速了之后,能够经由所述前桥机构向前轮3、3传递,并且,能够经由所述后桥机构向后轮4、4传递。前轮3、3和后轮4、4被发动机5的动力旋转驱动,进行拖拉机1的行驶。方向盘8根据其转动操作量对左右一对前轮3、3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变更),能够对拖拉机1进行操舵。

在这样的拖拉机1中,设置有对外部空气进行除尘的前置空气过滤器10。通过前置空气过滤器10后的空气经由后述的空气过滤器装置20等而被向发动机5输送。该前置空气过滤器10既可以配置于发动机5的上方(引擎盖6的上表面),也可以配置于发动机5的前方(引擎盖6的内侧)。

接着,参照图2~图5来对引擎盖6内的各构件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引擎盖6内配置有发动机5、散热器11以及空气过滤器装置20等。

发动机5配置于引擎盖6的后部。发动机5支承于机身框架2。

散热器11用于对发动机5的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11配置于发动机5的前方。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器11具备芯11a、散热器风扇11b以及护罩11c。

芯11a用于在发动机5的冷却水与在引擎盖6内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芯11a配置于发动机5的前方。芯11a经由软管等与发动机5的水套连接(未图示)。

散热器风扇11b用于将空气向后方输送。散热器风扇11b以其外径与芯11a的上下宽度(左右宽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以与芯11a的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相对的方式配置。通过经由发动机5的轴5a等传递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散热器风扇11b驱动。

护罩11c用于向散热器风扇11b引导空气。护罩11c以从外周侧覆盖芯11a和散热器风扇11b的方式形成。

如此构成的散热器11的散热器风扇11b通过发动机5的驱动而被驱动。由此,散热器风扇11b对芯11a的前方的空气(在引擎盖6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吸引而使该空气通过芯11a,将通过后的该空气向后方输送。芯11a使被这样的散热器风扇11b吸引的空气与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而使冷却水冷却。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器11(芯11a)的前表面形成为空气的导入面。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11以也吸引后述的空气过滤器装置20的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方式构成。

空气过滤器装置20用于对由前置空气过滤器10除尘后的空气再一次进行除尘而向发动机5输送。空气过滤器装置20具备空气过滤器21、进气管道22、供给管道23以及排出管道30。

图3和图4所示的空气过滤器21用于从由前置空气过滤器10除尘后的空气分离灰尘(除尘)。空气过滤器21形成为具有大致椭圆形(左右较长的椭圆形)截面的筒状。空气过滤器21以其长度方向(轴向)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方式配置。空气过滤器21由旋流器式的空气过滤器构成,该旋流器式的空气过滤器利用内部的旋转流来对空气赋予离心力,对该空气所含有的灰尘进行分离。空气过滤器21具备分离口21a。

分离口21a形成于空气过滤器21的底面处的前下端部。分离口21a形成为大致筒状,从空气过滤器21的底面向后下方(与空气过滤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如图2所示,这样的空气过滤器21配置于散热器11的芯11a的前上方。空气过滤器21经由后述的进气管道22与前置空气过滤器10连通。

进气管道22用于将由前置空气过滤器10除尘后的空气向空气过滤器21输送。进气管道22的一端部与前置空气过滤器10的底面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部与空气过滤器21的后上部连接。

供给管道23用于将由空气过滤器21除尘后的空气(灰尘被分离后的空气)向发动机5输送。供给管道23配置于进气管道22的左方。供给管道23的一端部与空气过滤器21的后上部连接,其另一端部与发动机5连接。由此,供给管道23将发动机5和空气过滤器21连通。

排出管道30用于将由空气过滤器21分离后的灰尘向空气过滤器装置20的外部排出。如图3~图5所示,排出管道30形成为侧视大致L字状。另外,排出管道30以其顶端部(后端部)的左右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左右宽度大的方式形成。排出管道30具备倾斜部31和排出口32。

倾斜部31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倾斜的部分。倾斜部31具备第一倾斜部31a和第二倾斜部31b。

第一倾斜部31a是向后下方延伸的大致筒状的部分。第一倾斜部31a形成于排出管道30的基部侧(前侧)。第一倾斜部31a的前上端部与空气过滤器21的分离口21a连接。

第二倾斜部31b是向后上方延伸的大致筒状的部分。第二倾斜部31b以从第一倾斜部31a的后下端部连续的方式形成。第二倾斜部31b以其长度比第一倾斜部31a的长度长的方式形成。这样的第二倾斜部31b相对于第一倾斜部31a大致正交。严格来说,第二倾斜部31b以与第一倾斜部31a之间所成的角度成为接近90°的锐角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倾斜部31b沿着与空气过滤器21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延伸。严格来说,第二倾斜部31b的斜度成为比空气过滤器21的斜度稍微陡峭的斜度。

排出口32是排出管道30的顶端部,是将灰尘向空气过滤器装置20的外部排出的部分。排出口32形成为后部开口的大致箱状。另外,排出口32形成为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后视大致矩形形状。排出口32以其开口面积成为比第二倾斜部31b的流路面积大3倍以上的面积的方式形成。另外,排出口32以在主视时与第一倾斜部31a的前上部重叠的方式形成。这样的排出口32具备突出部32a。

突出部32a是从排出口3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部分。突出部32a从排出口32的左部到右部地形成。突出部32a形成为使排出口32的内壁从下方向上方凹陷那样的形状,排出口32在形成有突出部32a的部分处使其流路面积局部地变大。

如此构成的排出口32以其开口部分朝向后方的方式配置,在其前部的左右中央部处与第二倾斜部31b连接。另外,排出口32的后部与散热器11的芯11a的前表面的上部连接。

这样的排出管道30以其整体在俯视时与空气过滤器21重叠的方式配置,处于空气过滤器21的下方。

接着,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拖拉机1中,对向发动机5供给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若图2所示的发动机5驱动,则该发动机5要经由供给管道23、空气过滤器21以及进气管道22吸引引擎盖6外的空气。由此,引擎盖6外的空气被向前置空气过滤器10导入。该空气被前置空气过滤器10除尘,在进气管道22中流通而向空气过滤器21输送。该空气在灰尘被空气过滤器21分离后向供给管道23输送。该空气在供给管道23中流通而向发动机5输送。由此,被前置空气过滤器10和空气过滤器21除尘后的空气向发动机5供给。

在这样的空气向发动机5的供给中,图2和图3所示的空气过滤器21内的空气经由排出管道30被散热器风扇11b吸引。由此,利用空气过滤器21与空气分离后的灰尘向分离口21a流入而在分离口21a内向后下方流通,向排出管道30流入。该灰尘在排出管道30内以倾斜部31(第一倾斜部31a、第二倾斜部31b)、排出口32的顺序流通而被从空气过滤器装置20排出。该灰尘被散热器风扇11b向后方输送而从引擎盖6的间隙等向拖拉机1的外部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排出管道30具备倾斜部31,从而能够使从分离口21a流入到排出管道30内的灰尘沿着相对于上下方向(作为重力起作用的方向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流通。这样的话,与使灰尘沿着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流通的情况相比,重力易于以使空气的流动紊乱的方式起作用。由此,即使是很多灰尘一次性流入到倾斜部31内的情况下,也易于一边对该灰尘和空气进行搅拌一边将该灰尘和空气向下游侧输送,因此,也能够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倾斜部31具备与分离口21a连接的第一倾斜部31a。由此,排出管道30能够一边使从分离口21a流入到第一倾斜部31a的灰尘与空气搅拌一边落下。由此,能够抑制灰尘堆积于排出管道30的入口附近(第一倾斜部31a与分离口21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附近)。

另外,倾斜部31具备与第一倾斜部31a连接的第二倾斜部31b。由此,排出管道30能够一边使从第一倾斜部31a流入到第二倾斜部31b的灰尘飘扬一边向排出口32输送。由此,能够促进灰尘从第二倾斜部31b向排出口32的流入而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排出管道30的排出口32的开口部分朝向后方,因此,能够将沿着第二倾斜部31b流通到斜后方的空气的方向改变成水平方向(后方)。由此,能够使空气的流动紊乱而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如图5所示,排出口32具备排出管道30的内壁凹陷而形成的突出部32a。只要采用这样的突出部32a,就能够利用突出部32a使在排出口32内流通的空气的流动紊乱,因此,能够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出管道30通过使排出口32与散热器11的前表面(空气的导入面)连接,来增大由散热器11吸引的部分的面积。这样的话,排出管道30能够使散热器11的吸引量增加。由此,空气过滤器装置20能够使在排出管道30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速有效地提升,因此,能够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另外,通过使散热器11的吸引量增加,不仅能够使在排出管道30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速提升,也使在空气过滤器21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速提升。由此,能够提高空气过滤器21的离心力,因此,能够在空气过滤器21中易于分离灰尘。

在此,芯11a的上部与散热器风扇11b的外周侧相对,因此,成为空气的流速在芯11a中比较快的(吸引力较高的)部分。通过排出口32与这样的芯11a的上部连接,能够使散热器风扇11b的吸引量增加。因此,能够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排出管道30以在主视时第一倾斜部31a的至少一部分与排出口32重叠的方式形成。通过如此构成,能够缩小排出管道30的上下宽度(从最高的部分到最低的部分的沿着上下方向的距离),能够将排出管道30设为紧凑的形状。

另外,排出管道30以处于空气过滤器21的下方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构成,能够防止排出管道30与空气过滤器21在水平方向上突出,因此,能够将空气过滤器装置20设为紧凑的形状。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过滤器装置20具备:空气过滤器21,其使向拖拉机1(作业车辆)的发动机5输送的空气所含有的灰尘分离而从分离口21a排出;排出管道30(管道),其与所述分离口21a连接,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垂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31。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倾斜部31使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而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所述倾斜部31包括:第一倾斜部31a,其向后下方(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倾斜部31b,其向与所述后下方不同的后上方(第二方向)延伸。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排出管道30相对于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沿着多个方向倾斜而使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

另外,所述第一倾斜部31a以与所述第二倾斜部31b连续的方式连接。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第一倾斜部31a和第二倾斜部31b使空气的流动连续地紊乱。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空气的流动紊乱。

另外,所述分离口21a形成于所述空气过滤器21的底面,所述第一倾斜部31a与所述分离口21a连接,以向所述拖拉机1的后下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通过如此构成,一边使空气的流动紊乱一边使从分离口21a排出到第一倾斜部31a的灰尘落下,因此,能够抑制灰尘堆积于第一倾斜部31a内。

另外,所述第二倾斜部31b以从所述第一倾斜部31a的后下端部向所述拖拉机1的后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

通过如此构成,利用第二倾斜部31b以使灰尘朝向后上方飘扬的方式输送,因此,能够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所述空气过滤器21以长度方向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方式配置。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空气过滤器21的朝向与第二倾斜部31b的朝向一致,因此,第二倾斜部31b在俯视时难以相对于空气过滤器21突出,能够将空气过滤器装置20设为紧凑的形状。

另外,所述排出管道30还具有排出口32,该排出口32与所述第二倾斜部31b中的空气的流通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连接,并且,该排出口32以开口面积比所述第二倾斜部31b的流路面积大的方式形成,该排出口32以与散热器11的空气的导入面相对的方式配置。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散热器11对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吸引量增加。

另外,所述排出口32以开口面积成为所述第二倾斜部31b的流路面积的3倍以上的面积的方式形成。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使散热器11对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吸引量充分地增加。

另外,所述排出口32形成为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矩形形状。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简化排出口32的形状。另外,能够抑制排出口32的上下宽度变大。

另外,所述排出口32以与所述散热器11的上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从认为空气的流速比较快(散热器风扇11b的外周部附近)的散热器11的上部吸引空气,因此,能够更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拖拉机1具备所述空气过滤器装置20。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倾斜部31使排出管道30内的空气的流动紊乱而易于从排出管道30排出灰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拖拉机1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一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排出管道30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的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下方向与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方向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中的后下方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相对应。

本实施方式中的后上方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向相对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是拖拉机1,但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也可以是其他的农业车辆、建筑车辆、产业车辆等。

另外,倾斜部31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向两个方向倾斜(具备第一倾斜部31a和第二倾斜部31b),但并不限定于此,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向至少一方向倾斜即可。因而,倾斜部31也能够相对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向一方向倾斜,也能够向多个方向倾斜。

另外,第一倾斜部31a和第二倾斜部31b连续,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经由规定的部位连接。

另外,第一倾斜部31a和第二倾斜部31b也可以正交。通过如此构成,一边抑制空气的流通阻力,一边也能够尽可能大幅度改变空气的流通方向。

另外,只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倾斜,则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向(后下方向和后上方向)。

另外,排出口32形成为后视大致矩形形状,但排出口3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具体而言,排出口32也可以是后视大致椭圆状、后视大致正方形状等。

另外,排出口32设为与散热器11的上部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散热器11和空气过滤器21的位置关系等与散热器11的上下中央部、下部等连接。

另外,排出管道30未必需要处于空气过滤器21的下方,也可以配置于空气过滤器21的左方、右方。

另外,排出口32的开口面积至少比第二倾斜部31b的流路面积大即可,未必需要是第二倾斜部31b的流路面积的3倍以上的面积。排出口32的开口面积也能够设为例如第二倾斜部31b的2倍的面积。

另外,排出管道30未必需要利用排出口32来增大开口面积。

空气过滤器21未必需要以长度方向前低后高地倾斜的方式配置,例如,也可以以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

另外,分离口21a形成为大致筒状,但只要是构成为能够将灰尘从空气过滤器21排出,就不限定于此,分离口21a也可以由例如在空气过滤器21的底面开口的开口部等构成。此外,若分离口21a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为向后下方(相对于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大致筒状,则能够一边将由空气过滤器21的主体分离后的灰尘与空气搅拌一边向排出管道30输送。这样的分离口21a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