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539发布日期:2018-12-05 18:5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



背景技术:

汽车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保持发动机仓清洁,防止路面积水灰尘进入发动机仓。此外还用于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碾压后卷起的沙石硬物敲击发动机,因为沙石硬物敲击发动机这种现象,短时间内不会对发动机产生的影响,但时间长了,对发动机还是有影响的,护板还可以防止凹凸不平路面及硬物对发动机的刮碰。

现有护板结构简单,不满足使用者期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保护部和发动机保护部;第二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变速箱保护部和分动箱保护部。该引擎盖内部护板,强度高且固定效果好,用于减少汽车行驶中对引擎总成的震动和撞击,并提供较好的通风撒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保护部和发动机保护部;水箱保护部和发动机保护部倾斜设置;水箱保护部上具备散热区;散热区内沿第一板体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发动机保护部沿第一预设方向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第一板体的第一通槽;第二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变速箱保护部和分动箱保护部;变速箱保护部和分动箱保护部沿第一预设方向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第二板体的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分动箱保护部上沿第二板体厚度方向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设有卡接部。

该引擎盖内部护板,强度高且固定效果好,用于减少汽车行驶中对引擎总成的震动和撞击,并提供较好的通风撒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通槽、第二通槽和第三通槽上还设有导风板;导风板与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之间形成3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水箱保护部和变速箱保护部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引擎盖内部护板还包括后桥护板;后桥护板上沿第一预设方开设有第四通槽和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由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保护部和发动机保护部;第二板体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变速箱保护部和分动箱保护部。该引擎盖内部护板,强度高且固定效果好,用于减少汽车行驶中对引擎总成的震动和撞击,并提供较好的通风撒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引擎盖内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引擎盖内部护板;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11-水箱保护部;112-发动机保护部;113-散热区;114-第一通槽;121-变速箱保护部;122-分动箱保护部;123-第二通槽;124-第三通槽;125-连接杆;130-导风板;140-固定孔;150-后桥护板;151-第四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其用于设置在汽车引擎盖内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下方,用以减少震动和撞击,并且提供一定的通风撒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包括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第一板体110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水箱保护部111和发动机保护部112。根据实际需要,水箱保护部111和发动机保护部112之间倾斜设置。水箱在汽车中为主要进行散热的部分,故为了保证散热效率,水箱保护部111上具备散热区113。散热区113内沿第一板体110厚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通过散热孔使空气与水箱进行热交换。

同样的,为了进行散热,同时保证该引擎盖内部护板100的强度,发动机保护部112沿第一预设方向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第一板体110的第一通槽11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槽114开设于靠近第一板体110中心位置,提供散热。

第二板体120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连接的变速箱保护部121和分动箱保护部122,变速箱保护部121和分动箱保护部122沿第一预设方向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第二板体120的第二通槽123和第三通槽124。该第二通槽123和第三通槽124与上述第一通槽114在使用中效果一致。分动箱保护部122上沿第二板体120厚度方向设有连接杆125,且连接杆125远离第二板体120的一端设有卡接部。在安装时,将连接杆125从分动箱一侧伸出,并将卡接部与分动箱卡接,将分动箱保护部122进行固定。又变速箱保护部121和分动箱保护部122依次连接,故利用该连接杆125和卡接部将第二板体120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中,由于震动或其他因素造成第二板体120的偏移,影响了减震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并减少异物进入的情况,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槽114、第二通槽123和第三通槽124上还设有导风板130,导风板130与第一板体110或第二板体120之间形成30度夹角。由于热气与冷气之间会形成对流,通过实验表明,在此设置导风板130相较于不设置导风板130,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上述导风板130与第一板体110或第二板体120之间的夹角仅为一种较佳的情况,在其他具体实施方中,还可以是其他夹角。

第二板体120与变速箱、分动箱通过连接杆125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在水箱保护部111和变速箱保护部121上分别开设有固定孔140。利用与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对应的部件上的部分与固定孔140进行配合,实现引擎盖内部护板100的固定。保证在车辆行驶中不会因震动会其他因素导致的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偏移或脱落,保证了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引擎盖内部护板100根据其使用车型的情况,还包括后桥护板150,该后桥护板150与上述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同时安装使用,为整个汽车引擎盖内提供减震以及通风效果。具体的,为了便于该后桥护板150的安装和通风,在后桥护板150上沿第一预设方向开设有第四通槽151和固定孔14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不设置上述后桥护板150。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中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上述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铝合金其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一些铝合金可以采用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利用其良好的额强度和导热性,在使用中提供更好的散热和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引擎盖内部护板100,强度高且固定效果好,用于减少汽车行驶中对引擎总成的震动和撞击,并提供较好的通风撒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