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腿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030发布日期:2019-02-19 19:0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腿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座椅腿托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设计时,座椅坐垫的长度和角度经常不能满足驾乘人员的使用要求,导致大腿处于悬空状态,影响乘坐舒适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做出各式各样的改进,有的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车辆座椅腿托前后调节机构[申请号:201420426123.7;授权公告号:CN204136829U],其用于装配在车辆座椅的座椅座盆与腿托盖板之间,车辆座椅腿托前后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联接于座椅座盆上的下滑块,腿托盖板位于下滑块的上方,且腿托盖板与下滑块之间设有解锁时使腿托盖板沿前后方向相对下滑块滑动、锁止时使腿托盖板与下滑块相对固定的解锁与锁止机构,解锁的启动由拉线控制。

该种结构的车辆座椅腿托前后调节机构,采用拉线的解锁形式,解锁顺畅。但是该种结构的车辆座椅腿托前后调节机构,上滑块和下滑块之间设有滑轨,滑轨的主体沿上下左右方向的截面结构为T型,上滑块上具有滑槽,滑轨与下滑块相固连,滑轨嵌入到滑槽中,紧贴合滑轨和滑槽是面接触,会导致上滑块和下滑块之间不能相对滑动,因此,滑轨和滑槽不能紧贴合,滑轨和滑槽之间具有间隙,具有间隙这就导致上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存在左右晃动的问题,导致上滑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存在卡住的问题,座椅腿托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座椅腿托机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座椅腿托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座椅腿托机构,包括解锁与锁止机构、上滑板和下滑板,所述解锁与锁止机构设置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且所述解锁与锁止机构能使上滑板和下滑板相对移动,也能使上滑板和下滑板相对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板的两侧具有滑动部,所述下滑板的两侧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部嵌入到对应的滑动槽中,所述滑动部和滑动槽的槽壁之间设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滑动部和滑动槽的槽壁均与滚珠相贴合。

通过滚珠的滚动摩擦,有效的降低了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的摩擦面积,从而降低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滑动部和滑动槽的槽壁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使上滑板和下滑板相对移动时不存在晃动的问题,座椅腿托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晃动,稳定性好。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滑动部的一侧与滑动槽的槽壁之间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具有至少两排滑动孔,所述滚珠嵌入到对应的滑动孔中,所述滑动部的一侧具有至少一条凸出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位于相邻的两排滚珠之间,所述凸条与滚珠相贴合,所述滑动部的另一侧与滑动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凸条是通过弯折或者冲压形成,凸条配合滚珠实现上滑板和下滑板上下定位,从而使上滑板和下滑板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跳动的问题,使座椅腿托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晃动。滑动部的另一侧与滑动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也是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摩擦,通过滚珠滑动接触,使上滑板和下滑板相对移动顺畅。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滑动槽的两端均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使滚珠和滑动板不会从滑动槽中脱落。限位块使本座椅腿托机构不会失效,从而提高本座椅腿托机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解锁与锁止机构包括档位条、挡片、支架、拉绳、拉伸弹簧和复位扭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上滑板相连,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滑板相连,所述档位条设置在上滑板的中间处,所述支架固定在下滑板上,所述挡片与支架相铰接,所述复位扭簧设置在挡片和支架之间,且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挡片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支架上,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挡片相连,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到座椅外,当拉动所述拉绳使挡片离开档位条时,在拉伸弹簧和/或外力的作用下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能相对移动,松开拉绳时,所述挡片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嵌入到档位条中,使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能相对固定。本座椅腿托机构的操作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操作,解锁与锁止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成本低,从而使本座椅腿托机构能够在价格较为便宜的车辆中得到推广,而且拉绳位于座椅外,操作方便。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解锁与锁止机构包括档位条、挡片、支架、拉绳、拉伸弹簧和复位扭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上滑板相连,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下滑板相连,所述档位条设置在上滑板的两侧,所述支架固定在下滑板上,,所述挡片与支架相铰接,所述复位扭簧设置在挡片和支架之间,且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作用在挡片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支架上,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挡片相连,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到座椅外,当拉动所述拉绳使挡片离开档位条时,在拉伸弹簧和/或外力的作用下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能相对移动,松开拉绳时,所述挡片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嵌入到档位条中,使所述上滑板和下滑板能相对固定。本座椅腿托机构的操作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操作,解锁与锁止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成本低,从而使本座椅腿托机构能够在价格较为便宜的车辆中得到推广,而且拉绳位于座椅外,操作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下滑板的外端设有第一挡板,所述下滑板的内端设有第二挡板,所述上滑板的内端设有第三挡板,所述档位条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板能与第三挡板相抵靠,所述第一挡板能与档位条相抵靠。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档位条起到限位的作用,使上滑板和下滑板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不会超过极限,从而使本座椅腿托机构不会失效,提高本座椅腿托机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冲压下滑板后弯折形成。节约材料,制作方便,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档位条和第三挡板通过冲压上滑板后弯折形成。节约材料,制作方便,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挡板相连,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三挡板相连。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拉绳外套有外套,所述外套的两端固定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外套的设计提高拉绳的稳定性,提高操作时的准确性。

在上述的一种座椅腿托机构中,所述座椅腿托机构设置在座椅的座盆中,所述下滑板与座盆相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腿托机构通过在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设置滚珠,从而使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的摩擦面积小,且上滑板和下滑板之间的摩擦力小,而且滚珠的设置使滑动部和滑动槽的槽壁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使上滑板和下滑板相对移动时不存在晃动的问题,座椅腿托机构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晃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座椅腿托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座椅腿托机构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座椅腿托机构的状态图一。

图4是本座椅腿托机构的状态图二。

图5是本座椅腿托机构的滑动部和滑动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上滑板;2、下滑板;3、滑动部;4、滑动槽;5、滚珠;6、滑动板;7、滑动孔;8、凸条;9、限位块;10、档位条;11、挡片;12、支架;13、拉绳;14、拉伸弹簧;15、复位扭簧;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第三挡板;19、外套;20、座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座椅腿托机构设置在座椅的座盆20中,本座椅腿托机构包括解锁与锁止机构、上滑板1、下滑板2、滚珠5和滑动板6。解锁与锁止机构设置在上滑板1和下滑板2之间,解锁与锁止机构包括档位条10、挡片11、支架12、拉绳13、拉伸弹簧14和复位扭簧15。

上滑板1的两侧具有滑动部3,下滑板2的两侧具有滑动槽4,下滑板2与座盆20相固连,如图5所示,滑动部3嵌入到对应的滑动槽4中,本实施例中,滑动部3和滑动槽4的槽壁之间设有十六个滚珠5和一个滑动板6,滑动板6上具有两排滑动孔7,每排滑动孔7的数量为八个,滚珠5嵌入到对应的滑动孔7中,滑动部3的一侧具有一条凸出设置的凸条8,凸条8位于相邻的两排滚珠5之间,凸条8与滚珠5相贴合,滑动部3和滑动槽4的槽壁均与滚珠5相贴合,滑动部3的另一侧与滑动槽4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实际生产中,滚珠5的数量可以为二十四个或者十二个,凸条8的数量可以为两条或者三条,滑动板6上可以具有三排或者四排滑动孔7。滑动槽4的两端均具有限位块9,限位块9使滚珠5和滑动板6不会从滑动槽4中脱落。

下滑板2的外端通过冲压弯折形成第一挡板16,下滑板2的内端通过冲压弯折形成第二挡板17,上滑板1的内端通过冲压弯折形成第三挡板18,档位条10通过冲压上滑板1后弯折形成,档位条10位于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之间,第二挡板17能与第三挡板18相抵靠,第一挡板16能与档位条10相抵靠。拉伸弹簧14的一端与第一挡板16相连,拉伸弹簧14的另一端与第三挡板18相连。支架12固定在下滑板2上,挡片11与支架12相铰接,复位扭簧15设置在挡片11和支架12之间,且复位扭簧15的一端作用在挡片11上,复位扭簧15的另一端作用在支架12上,拉绳13的一端与挡片11相连,拉绳13的另一端伸出到座椅外,拉绳13外套有外套19,外套19的两端均固定在上滑板1和下滑板2之间。

本实施例中,拉动拉绳13使挡片11离开档位条10,拉伸弹簧14位于原长状态,操作者对上滑板施加外力,使上滑板1能够相对下滑板2移动,从而使上滑板1可以凸出座椅前端,使座椅坐垫变长,拉伸弹簧14被压缩,松开拉绳13,挡片11在复位扭簧15的作用下嵌入到档位条10中,使上滑板1和下滑板2能相对固定,当挡片11再次离开档位条10时,在拉伸弹簧14的作用下,上滑板1能回复原位,在实际生产中,拉动拉绳13使挡片11离开档位条10,在拉伸弹簧14的作用下,使上滑板1能够相对下滑板2移动,从而使上滑板1可以凸出座椅前端,使座椅坐垫变长,此时拉伸弹簧14位于原长状态,松开拉绳13,挡片11在复位扭簧15的作用下嵌入到档位条10中,使上滑板1和下滑板2能相对固定,当挡片11再次离开档位条10时,在操作者外力的作用下,上滑板1能回复原位,拉伸弹簧14处于伸长的状态。如图3所示,上滑板1并未伸出,座椅处于正常常态,如图4所示,上滑板1伸出,座椅处于加长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档位条设置在上滑板的两侧,档位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滑板1、下滑板2、滑动部3、滑动槽4、滚珠5、滑动板6、滑动孔7、凸条8、限位块9、档位条10、挡片11、支架12、拉绳13、拉伸弹簧14、复位扭簧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第三挡板18、外套19、座盆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