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节装置及座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64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角度调节装置及座椅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座椅总成。



背景技术:

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装置是可调式座椅的重要部件,广泛使用于汽车的座椅上,能够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乘客乘坐汽车时,处于不同的状态,对座椅靠背的角度有不同要求,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调节座椅靠背角度,可以降低乘员的疲劳度,增加乘坐舒适性。

目前的角度调节装置,调角电机的安装结构复杂,占有空间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度调节装置,以解决调角电机的安装结构复杂,占有空间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角组件、第二调角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的传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述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分别位于靠背的两侧;所述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均包括:调角器、用于连接靠背的第一安装件和用于安装所述调角器的第二安装件,且所述调角器的活动齿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角器的固定齿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调角电机,在所述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上焊接有连接管,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内螺纹,所述第一调角电机与所述连接管通过螺栓连接,且所述调角电机的输出端与两个所述调角器的活动齿通过所述传动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设置有两个;在所述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

所述连接管插入并焊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的,在每个所述第一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传动件的第二通孔和在所述第二通孔周向分布的第三通孔;

在所述调角器的活动齿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配合的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三通孔焊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角器的固定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

在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凸起配合的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四通孔焊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相连的旋转支架和安装支架;

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调角器的活动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第一调角电机与所述第一调角组件的安装支架上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角电机,所述第二调角电机焊接在所述第二调角组件的所述第一安装件上;

且所述传动件为花键轴。

进一步的,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位于座椅的前端,用于调节所述靠背的角度;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位于所述座椅的后端,使所述靠背能够复位或者调节所述靠背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和驱动组件之间;

所述传感器感知座椅上有人,并将信号传送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关装置断开,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失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多个控制挡位,通过多个所述控制档位调节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和上述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一安装件与所述座椅的靠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分别连接在座椅的靠背的两侧,并且通过传动件连接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使驱动组件驱动传动件转动,使传动件带动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转动,从而使靠背转动,实现调节靠背角度的目的;其中,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均包括:调角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位置固定,调角器的固定齿与第二安装件固定,使调角器的活动齿能够相对第二安装件转动;传动件与调角器的活动齿连接,使传动件能够带动调角器的活动齿转动,而调角器的活动齿与第一安装件连接,从而使第一安装件转动带动靠背转动,进而使靠背能够倾斜不同的角度,满足乘坐者的要求,使其感受舒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焊接有连接管,驱动组件的第一调角电机与连接管通过螺栓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安装件和第一调角电机的连接,且连接管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安装件与螺栓的作用面积,使第一调角电机连接的更加稳定;同时,通过第一调角电机与连接管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安装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总成的具有与上述角度调节装置相同的技术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角组件与第一调角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角组件与第一调角电机的连接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角组件与第一调角电机的连接爆炸图。

图标:1-第一调角电机;2-第一安装件;3-调角器;4-第二安装件;11-传动件;21-旋转支架;22-安装支架;221-第一通孔;222-连接管;223-螺栓;224-第二通孔;225-第三通孔;31-活动齿;311-第一凸起;32-固定齿;321-第二凸起;41-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角组件、第二调角组件、连接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的传动件11以及用于驱动传动件11转动的驱动组件;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分别位于靠背的两侧;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均包括:调角器3、用于连接靠背的第一安装件2和用于安装调角器3的第二安装件4,且调角器3的活动齿31与第一安装件2固定连接;调角器3的固定齿32与第二安装件4固定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调角电机1,在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2上焊接有连接管222,在连接管222上设置内螺纹,第一调角电机1与连接管222通过螺栓 223连接,且调角电机的输出端与两个调角器3的活动齿31通过传动件1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分别连接在座椅的靠背的两侧,并且通过传动件11连接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使驱动组件驱动传动件11转动,使传动件11 带动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转动,从而使靠背转动,实现调节靠背角度的目的;其中,第一调角组件和第二调角组件均包括:调角器 3、第一安装件2和第二安装件4,第二安装件4位置固定,调角器3 的固定齿32与第二安装件4固定,使调角器3的活动齿31能够相对第二安装件4转动;传动件11与调角器3的活动齿31连接,使传动件 11能够带动调角器3的活动齿31转动,而调角器3的活动齿31与第一安装件2连接,从而使第一安装件2转动带动靠背转动,进而使靠背能够倾斜不同的角度,满足乘坐者的要求,使其感受舒适。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2焊接有连接管222,驱动组件的第一调角电机1与连接管222通过螺栓223 连接,能够实现第一安装件2和第一调角电机1的连接,且连接管 222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安装件2与螺栓223的作用面积,使第一调角电机1连接的更加稳定;同时,通过第一调角电机1与连接管222 的连接,结构更加简单,能够降低成本,且安装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安装件2上可以设置多个连接管222,例如设置两个连接管222、三个连接管222或者四个连接管222,考虑到第一调角电机1连接的稳定性和结构简单性,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2上设有两个连接管222。此时,在第一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221;连接管插入并焊接在第一通孔221内。通过使连接管222插入并与第一通孔221焊接,能够使连接管222连接的更加稳定,且不容易使连接管222与第一安装件2断开,更加牢靠。

需要说明的是,请继续参照图2,在第一调角组件中,第一调角电机1、第一安装件2、调角器3和第二安装件4自内向外依次设置;在第二调角组件中,第一安装件2、调角器3和第二安装件4自内向外依次设置。

另外,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安装件2上设置有用于穿过传动件11的第二通孔224和在第二通孔224周向分布的第三通孔225;在调角器3的活动齿31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三通孔225配合的第一凸起311,且第一凸起311与第三通孔225焊接。通过将第一凸起311插入第三通孔225中并焊接,使焊接的更加牢固,并且有利于调角器3与第一安装件2的定位,从而方便了调角器3 与第一安装件2的连接。

同理,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在调角器3的固定齿3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321;在第二安装件4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凸起 321配合的第四通孔41,且第二凸起321与第四通孔41焊接。也就是,将第二凸起321插入并焊接在第四通孔41中,使焊接的更加牢固,并且也有利于调角器3与第二安装件4的定位,从而方便了调角器3与第二安装件4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件2可以为整体结构,也可以是第一安装件2包括多个结构,考虑到第一安装件2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安装件2包括相连的旋转支架21和安装支架22。具体的,旋转支架21与靠背连接,调角器3的活动齿31固定在安装支架22上,且第一调角电机1 与第一调角组件的安装支架22固定连接。

也就是,安装支架22上设置用于传动件11通过的第二通孔224 和用于与调角器3的活动齿31焊接的第三通孔225。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安装件2上连接有第一调角电机1时,安装支架22上设置第一通孔221,使安装支架22与连接管222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一个,通过第一调角电机1 驱动传动件1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调角电机,具体的,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角电机,第二调角电机焊接在第二调角组件的第一安装件2上。通过第一调角电机1和第二调角电机共同配合驱动传动件 11转动,能够增大驱动力,减少甚至避免了驱动组件的驱动力不足的情况;同时,也减少出现传动件11的承受的扭转力过大,使传动件11断裂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角电机与第一安装件2的焊接方式与第一调角电机1与第一安装件2的焊接方式相同,且产生相同的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1 为花键轴,其中,花键轴的设置能够使两个调角器3的驱动部的连接更加可靠,同时使调角器3的动作同步,使得靠背调节的倾斜角度更加准确和可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均与驱动组件电连接;第一控制开关位于座椅的前端,用于调节靠背的角度;第二控制开关位于座椅的后端,使靠背能够复位或者调节靠背的角度。也就是,第一控制开关位于座椅的前端,方便乘坐者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使自己乘坐舒适;第二控制开关位于座椅的后端,方便后排的乘客将前排的靠背复位或者使靠背倾斜度减小,减少前排的靠背对后排乘客的影响。

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出现后排的乘客调角前排的靠背,对前排乘客造成影响,使两者产生矛盾,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开关装置;开关装置电连接在第二控制开关和驱动组件之间;传感器感知座椅上有人,并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开关装置断开,以使第二控制开关失灵。

也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座椅上是否有人,当座椅乘坐人时,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控制开关装置断开,使第二控制开关失灵,后排的乘客开启第二控制开关不起作用;同理,当传感器感知到座椅没有人,传感器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开关装置打开,形成通路,使第二控制开关有效,后排的乘客能够调节前排靠背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有多种结构可以感知座椅上是否存在乘客,例如,传感器为重量传感器,当测得的重量在预定范围值时,确定座椅存在乘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模块包括多个控制挡位,通过多个控制档位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每个控制档位调节靠背的不同倾斜角度,使靠背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减少了乘客反复调试靠背的倾斜角度的情况,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其中,多个控制挡位的分配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分为三个控制挡位,也可以更加细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包括四个控制档位。具体的,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挡、第二控制挡、第三控制挡和第四控制挡、通过第一控制挡控制转动靠背,使靠背倾斜角度适合儿童倚靠;通过第二控制挡控制转动靠背,使靠背倾斜角度适合身高为150-160的人群;通过第三控制挡控制转动靠背,使靠背倾斜角度适合身高为160-170的人群;通过第四控制挡控制转动靠背,使靠背倾斜角度适合身高为170以上的人群。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总成,包括:座椅和上述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的第一安装件2与座椅的靠背连接。由此,该座椅总成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包括上述角度调节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