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7274发布日期:2019-07-13 10:2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它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电流来保证车辆行驶所需的动力,对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和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车控制器存在以下缺陷:1、控制器的接线结构复杂,需要使用线束线来分离不同的接口,且极易出现接头虚接故障,导致电动车无法正常工作,尤其大功率接头虚接会产生大量的热,极易引起恶性事故火灾,还有现有控制器大功率接头没有进行严格隔离定位,接头杂乱无章,易发生短路引起火灾;2、现有控制器采用线束引出方式接口,此方式非常不容易做到完全防水,雨季很容易出现因进水产生的车辆故障,给消费者带来生活的不便和经济上的损失;3、现有控制器因结构上的原因,在生产工艺上不易实现机械规模生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简单、大电流接线可靠、防水效果好及生产效率高的新型电动车控制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包括铝型材散热底板、设于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上的pcb电路板、罩设于所述pcb电路板上的塑料主体外壳、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顶部的线束接插件盖板及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相配合的防水密封胶垫;所述pcb电路板的一侧设有六个驱动电机的功率管,所述功率管散热面下设有绝缘矽胶片;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排针,所述排针上设有防水胶垫,所述塑料主体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排针相对应的排孔;所述排孔周围的边缘设计成业内通用的sm-a接插件结构,以防呆的形式排列在所述塑料主体外壳的一侧,所述塑料主体外壳的另一侧还设有五个大功率接口。

所述线束接插件盖板包括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相配合。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上的连接柱和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上。

所述相邻两个大功率接口之间设有隔板,防止短路。

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

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上设有连接孔a,所述防水密封胶垫上设有连接孔b,所述塑料主体外壳上设有连接孔c,所述连接孔a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孔b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孔b的位置与所述连接孔c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线束接插线盖板上刻有不同接口的定义说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使用排针代替传统线束,可以有效改善线束由于自身缺陷造成的焊接不良,极大程度的简化了控制器的接线结构,无需使用线束线来分离各个接口,减少了接头,降低了接头虚接故障;另外排孔周围的边缘设计成了业内通用的sm-a接插件结构,并采用独立防呆的形式设置,可有效防止插接错误,方便使用;

2)本发明中将大功率接口直接集成在塑料主体外壳上,进一步简化了接线结构,同时大功率接口之间进行了隔离定位,可有效避免因短路而引发的火灾;另外线束接插件盖板的结构设置新颖,翻转式的设置既不会影响接线操作,又可在盖合之后有效防止接插件脱落,避免接头淋水、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3)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可做到完全防水,可大大降低雨季由于进水而产生的车辆故障,进而可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中的各个结构设置简单,相互之间配合合理,留有的定位孔可实现快速测试组装,同时也可降低因人工因素产生的不良率,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易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可有效代替传统的电动车控制器,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pcb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铝型材散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水密封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塑料主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中塑料主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中线束接插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铝型材散热底板,2-pcb电路板,3-塑料主体外壳,4-线束接插件盖板,5-防水密封胶垫,6-绝缘矽胶片,7-功率管,11-连接孔a,21-防水胶垫,22-排针,23-排孔,24-定位孔,31-接口,32-隔板,33-连接孔c,41-第一翻转板,42-第二翻转板,51-连接孔b,8-连接结构,81-连接柱,82-连接槽,91-卡扣件,92-按瓣,93-第一钩部,94-第二钩部,95-固定钩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新型电动车控制器,包括铝型材散热底板1、pcb电路板2、塑料主体外壳3、线束接插件盖板4及防水密封胶垫5,所述pcb电路板2上设有排针22,所述排针22上设有防水胶垫21,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24,组装时先将所述防水胶垫21套在pcb电路板2的排针22上,再把pcb电路板2装到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里,并用螺丝通过定位孔24固定,接着把防水密封胶垫5安装塑料主体外壳3上,最后把塑料主体外壳3与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1相连;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1设有多个连接孔a,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上设有多个连接孔c,所述防水密封胶垫5上设有多个连接孔b,合上后使得连接孔a、连接孔b及连接孔c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螺丝即可将防水密封胶垫和塑料主体外壳紧固在铝型材散热底板上;

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的一侧设有排孔23,所述排孔23与所述排针22相对应,当塑料主体外壳设于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上时,该排针22可穿过所述排孔23伸出,该排针代替了传统线束,用于连接各个外部输入传感及控制信号,相比较传统的线束,可以有效改善线束由于自身缺陷造成的焊接不良和防水问题,极大程度的简化了控制器的接线结构,提高防水效果,无需使用线束线来分离各个接口,减少了接头,降低了接头虚接故障;优选的,所述排孔23采用业内通用的sm-a接插件结构以独立防呆的形式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边缘上,可有效防止插接错误,方便使用;

所述pcb电路板2的一侧设有六个驱动电机的功率管7,所述功率管7的散热面与一绝缘矽胶片6相连,该绝缘矽胶片6的下部与所述铝型材散热底板相连,该绝缘矽胶片的设置可起到良好的绝缘导热的效果,通过铝型材散热底板扩大了功率管的散热面积,可有效保证功率管的正常工作温度,提高功率管可靠性;所述pcb电路板2上留有定位孔24可实现机械化快速测试组装,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低因人工因素产生的不良率,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

所述塑料主体外壳的另一侧设有五个大功率接口31,该大功率接口31用于作为大电流的输入输出结构,将大功率接口31直接集成在塑料主体外壳上,无需另外设置接线盒,大大简化了接线结构,优选的,该大功率接口31通过螺丝压紧,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保证压接牢靠,不虚接;当塑料主体外壳连接于铝型材散热底板上时,该大功率接口31可正好位于所述功率管7的上方;优选的,相邻两个大功率接口31之前设有隔板32,该隔板32的设置使得接线更加安全,可有效避免相邻接头发生短路;

所述线束接插件盖板4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的顶部,所述线束接插件盖板4包括第一翻转板41和第二翻转板42,当线束接插件盖板4连接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上时,所述第一翻转板41可将塑料主体外壳3上的排孔位置进行盖合,所述第二翻转板42可将塑料主体外壳3上的大功率接口位置进行盖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板41的一侧通过一连接结构8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相配合,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8包括连接柱81和连接槽82,所述连接柱81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41上,所述连接槽82设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槽82为一开槽,该开槽的开口向下,当连接柱位于所述连接槽中时,即可将第一翻转板连接在所述塑料主体外壳上,该连接柱可在所述连接槽内进行转动,进而可使得第一翻转板可进行翻转;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板的另一侧也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塑料主体外壳3进行配合,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所述第二翻转板42与塑料主体外壳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翻转板与塑料主体外壳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线束接插件盖板对塑料主体外壳的盖合作用,避免接插件脱落,设置了卡扣结构,具体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扣件91和固定钩件95,所述卡扣件91设于所述线束接插件盖板4上,该卡扣件91的上端设有按瓣92,该卡扣件91的下端设有第一钩部93,优选的,所述卡扣件91、按瓣92及第二钩部93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钩件95设于所述塑料外壳主体3上,所述固定钩件95上设有第二钩部94,所述第二钩部94可与所述第一钩部93相配合,优选的,该第二钩部94和所述固定钩件95一体成型;

当线束接插件盖板与塑料主体外壳盖合时,所述卡扣件91上的第一钩部93与所述固定钩件95上的第二钩部94相钩紧,此时可实现线束接插件盖板与塑料主体外壳的的紧密盖合,可有效防止接插件脱落;当线束接插件盖板与塑料主体外壳相分离时,按压按瓣92,即可使得第一钩部93与第二钩部94相分离,此时可将线束接插件盖板从塑料主体外壳上翻起来;优选的,该卡扣结构共设置了四组,其中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翻转板41的两端处,另外两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翻转板42的两端处;

该线束接插件盖板的结构设置新颖,翻转式的设置既不会影响接线操作,又可在盖合之后有效防止接插件脱落,避免接头淋水、短路等情况的发生;优选的,所述线束接茬插件盖板4上刻有不同接口的定义说明,方便查看;

本发明简化了接线结构,降低了接头虚接故障,大功率接口设置可靠,且相邻大功率接口之间进行了隔离定位,可有效避免因短路而引发的火灾;防水效果好,大大降低由于进水而产生的车辆故障;结构设置简单合理,易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可有效代替传统的电动车控制器,具有非常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