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923发布日期:2019-10-28 22:1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物流运输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得到广泛的推广。目前,传统的动力车辆在设计过程中都会预留超载安全系数,而新能源物流车的电池续航能力主要由载荷状况直接决定,新能源车辆动力性对车辆载荷亦极度敏感,由此可见,载荷状况严重影响电机工作安全性及可靠性。但是,现有的新能源物流车并未涉及用于检测轴荷的装置,新能源物流车的载荷监管处于无管控状态。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检测准确的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包括一端与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固定连接的车身端安装板,顶部固定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的底部、固定位置位于车身端安装板固定在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上的一端、且呈L形状相背安装的两块结构相同的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的另一端的接触开关,一端夹持在两块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与两块安装支架销接、且另一端置于所述接触开关的底部的旋转摇臂,设置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与旋转摇臂之间、用于旋转摇臂旋转回位的回位保持弹簧组,一端与所述旋转摇臂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旋转摇臂上且接触开关所在的一端的保持弹簧,以及一端与保持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新能源物流车的后桥总成连接的后桥端安装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端安装板上开设有数个车身连接孔,并且在任一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与所述车身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安装支架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孔和安装支架连接孔内贯穿设置与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固定连接的车身连接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端安装板上开设有与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的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且所述车身端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接触开关的接触开关安装孔。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旋转摇臂销接的第一销接孔,且所述旋转摇臂上开设有与第一销接孔匹配的第二销接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摇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位置对应、且用于与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的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槽,且所述旋转摇臂上开设有与所述保持弹簧连接的保持弹簧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旋转摇臂上开设有与接触开关动作触发匹配、且与所述旋转摇臂一体成型的接触开关触发板。

优选地,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包括回位保持弹簧,套设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的顶部、且贯穿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设置的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杆,套设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杆上、且将所述回位保持弹簧连接在车身端安装板上的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母,以及与回位保持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且悬挂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槽内的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弹簧顶部设置用于悬挂在保持弹簧连接孔内的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所述保持弹簧底部设置一开口型的O型弹簧连接钩,且所述后桥端安装支架与O型弹簧连接钩之间设置一保持弹簧连接螺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和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的结构相同,且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的表面边缘设置与回位保持弹簧连接的第一弹簧连接沟壑。

更进一步地,所述O型弹簧连接钩的表面边缘设置与保持弹簧连接的第二弹簧连接沟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在车身上设置接触开关、车身端安装板、安装支架、旋转摇臂、回位保持弹簧组、保持弹簧和后桥端安装支架,当新能源物流车上电时,检测车辆静态的轴荷。若当前轴荷小于设计轴荷值时,接触开关处于未接通状态。若当前轴荷大于设计轴荷值时,回位保持弹簧组被压缩、且保持弹簧回收,使得接触开关触发板挤压接触开关,使接触开关电气接通。此时,接触开关将超载信号传输给车辆控制器和后台检测系统,以实现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安装简便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接触开关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端安装板、安装支架和旋转摇臂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和旋转摇臂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回位保持弹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O型弹簧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车身端安装板,2-安装支架,3-接触开关,4-旋转摇臂,5-回位保持弹簧组,6-保持弹簧,7-后桥端安装支架,8-销轴,11-车身连接螺杆,12-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13-车身连接孔,14-接触开关安装孔,21-安装支架连接孔,22-第一销接孔,40-第二销接孔,41-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槽,42-保持弹簧连接孔,43-接触开关触发板,50-回位保持弹簧,51-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杆,52-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53-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母,61-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62-O型弹簧连接钩,63-保持弹簧连接螺栓,81-插销,521-第一弹簧连接沟壑,621-第二弹簧连接沟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检测装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根据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总量、车身与后桥总成之间的间距等因素,设计回位保持弹簧和保持弹簧的长度、弹簧系数等参数,其设计方法、算法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予赘述。本实施例采用静态检测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总所周知,新能源物流车在运行时存在颠簸振动,运动状态检测新能源物流车轴荷显然是不准确的。

在本实施例中,该轴荷检测装置包括一端与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固定连接的车身端安装板1,顶部固定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1的底部、固定位置位于车身端安装板1固定在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上的一端、且呈L形状相背安装的两块结构相同的安装支架2,固定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1的另一端的接触开关3,一端夹持在两块所述安装支架2之间、与两块安装支架2销接、且另一端置于所述接触开关3的底部的旋转摇臂4,设置在所述车身端安装板1与旋转摇臂4之间、用于旋转摇臂4旋转回位的回位保持弹簧组5,一端与所述旋转摇臂4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旋转摇臂4上且接触开关3所在的一端的保持弹簧6,以及一端与保持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新能源物流车的后桥总成连接的后桥端安装支架7。其中,在旋转摇臂4与两块安装支架2之间设置销接的销轴8,并且采用插销81锁定。

与此同时,在车身端安装板1上开设有数个车身连接孔13,并且在任一所述安装支架2上设置与所述车身连接孔13一一对应的安装支架连接孔21。在车身连接孔13和安装支架连接孔21内贯穿设置与新能源物流车的车身固定连接的车身连接螺杆11。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身端安装板1上开设有与回位保持弹簧组5连接的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12,且在车身端安装板1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接触开关3的接触开关安装孔14。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2采用L形状倒行相背安装,在任一所述安装支架2的底部开设有与旋转摇臂4销接的第一销接孔22,且所述旋转摇臂4上开设有与第一销接孔22匹配的第二销接孔40。其中,旋转摇臂4以销轴8为轴心自由旋转,并且在旋转摇臂4上开设有与接触开关3动作触发匹配、且与所述旋转摇臂4一体成型的接触开关触发板43。当当前轴荷大于设计轴荷值时,接触开关触发板43挤压接触开关3,并使接触开关3发送超载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旋转摇臂4上开设有与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12位置对应、且用于与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5连接的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槽41,且所述旋转摇臂4上开设有与所述保持弹簧6连接的保持弹簧连接孔42。其中,该回位保持弹簧组5包括回位保持弹簧50,套设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50的顶部、且贯穿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孔12设置的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杆51,套设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杆51上、且将所述回位保持弹簧50连接在车身端安装板1上的回位保持弹簧连接螺母53,以及与回位保持弹簧50的另一端连接、且悬挂在所述回位保持弹簧组连接槽41内的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52。

本实施例中,在保持弹簧6顶部设置用于悬挂在保持弹簧连接孔42内的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61,所述保持弹簧6底部设置一开口型的O型弹簧连接钩62,且所述后桥端安装支架7与O型弹簧连接钩62之间设置一保持弹簧连接螺栓63。其中,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52和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61的结构相同,且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52的表面边缘设置与回位保持弹簧50连接的第一弹簧连接沟壑521。与此同时,该O型弹簧连接钩62的表面边缘设置与保持弹簧6连接的第二弹簧连接沟壑621。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U型弹簧连接钩52、第二U型弹簧连接钩61和O型弹簧连接钩62上巧妙地设置连接沟壑,提高弹簧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0所示,该轴荷检测装置安装在车身与后桥总成之间,以某新能源物流车最大设计重量2.29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后桥最大设定载荷1.5吨。后桥桥包与车身下底板垂直方向间隙175mm,其中,后桥轴管与车身横梁垂直方向间隙205mm,设计空间满足布置要求。后悬架整备状态至满载上跳行程45mm,若后桥载荷满载工况再增加300公斤,根据后悬刚度计算若静态超载300公斤,此时后悬上跳约+10mm,此时载荷检测装置开关触发,发出静态报警信号,并有整车控制器记录报警次数及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持弹簧刚度为0.1N/MM(长弹簧)自然长度120mm,回位弹簧刚度0.5N/MM(短弹簧)自然长度24mm,设计控制点为满载,此时保持弹簧拉伸120mm,回位弹簧拉伸24mm,开关处于即将接触状态;当超载300公斤后,此时保持弹簧长度缩短10mm,回位弹簧缩短2mm,此时检测开关被压缩,采集到超载信号;在本实施例中,300公斤超载质量可以根据后桥板簧轮胎等许用强度进行设定,调整弹簧刚度及拉伸长度进行匹配。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弹簧参数设计计算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予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