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152发布日期:2020-05-26 18:4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公具,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保护装置,用于在急刹车或者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将驾乘人员身体牢牢束缚在座椅上,使其不受伤害,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窗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的客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

但是,现有的装置不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装置进行组装或更换,也不能在车辆因事故导至车门无法打开时,让驾乘人员快速的从车内离开,且现有的装置是根据车子仪表盘内发出警报来提醒驾乘人员未系安全带,不能针对各个乘客分别提醒;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装置不能够方便快捷的对装置进行组装或更换,也不能在车辆因事故导至车门无法打开时,让驾乘人员快速的从车内离开,且现有的装置是根据车子仪表盘内发出警报来提醒驾乘人员未系安全带,不能针对各个乘客分别提醒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包括端片主体,所述端片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的一侧安装有扬声器,所述圆孔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安装有t形头,所述连接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的内侧安装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一侧安装有螺钉,所述螺钉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字槽,所述端片主体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另一侧安装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第二内螺纹的内侧安装有顶椎,所述顶椎的一端安装有卡头,所述卡头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端片主体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安装有处理器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贯穿端片主体两侧设置的圆孔与端片主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两端设置凸块,所述圆孔的两侧设置有凹,且所述连接柱与圆孔通过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套的两端设置凸块,所述第二圆管的两侧设置有凹槽,且所述管套与第二圆管通过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螺纹的内侧与顶椎的外侧大小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内螺纹与顶椎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一侧与t形头的一侧完全贴合,所述连接柱与t形头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头的下端安装有安全带端片主体,所述安全带端片主体包括压力传感器、喇叭、usb充电口和蓄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下端安装有喇叭,所述的喇叭下端安装有usb充电口,所述usb充电口的一端安装有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先将顶椎插入到第二内螺纹一端设置的螺纹孔内,通过旋转卡头,使得顶椎和第二内螺纹的连接紧密,通过顶椎外侧螺纹的增加,使得装置的拆卸更加的方便,通过顶椎的增加,使装置在车辆出现事故车门无法打开时,通过将卡头以逆时针旋转,将卡头和顶椎从装置上拆下,再将手指插入卡头内侧设置的卡槽内,呈握紧状态,再用力将顶椎对玻璃上撞击,将玻璃被击破,从而使得驾乘人员可以快速的从车内逃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束缚带放在端片主体的内侧,将连接柱从端片主体的一侧设置的圆孔内贯穿至端片主体另一侧设置的圆孔,将连接柱两侧设置的凸块放置在圆孔两侧的凹槽内,通过凸块和凹槽的增加使得装置在组装置时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或者钥匙卡在螺钉一侧设置的一字槽内,在将螺丝刀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将装置固定,使得装置的组装方式更加方便,装置在使用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通过感应到与本端片对应的卡扣上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变化磁场产生电流为蓄电池充电,并在处理器板的作用下,使得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感知到乘客是否系上安全带,再通过扬声器发出警报,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扬声器的增加,使得装置能够针对各个乘客分别提醒,从而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片主体的剖视图。

图中:1、端片主体;2、卡头;3、连接柱;4、螺钉;5、t形头;6、压力传感器;7、扬声器;8、圆孔;9、外螺纹;10、第一内螺纹;11、一字槽;12、第二内螺纹;13、卡槽;14、顶椎;15、蓄电池;16、处理器板;17、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压力传感器6(型号为52cp17-1)可通过市场采购或私人订制获得。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安全带用多功能端片,包括端片主体1,端片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圆孔8,使得装置的连接方式更为简便,圆孔8的一侧安装有扬声器7,圆孔8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一侧安装有t形头5,连接柱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0,第一内螺纹10的内侧安装有外螺纹9,使得装置的拆卸和安装更加的方便,外螺纹9的一侧安装有螺钉4,螺钉4的另一侧设置有一字槽11,端片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内螺纹12,第二内螺纹12的另一侧安装有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7,第二内螺纹12的内侧安装有顶椎14,顶椎14的一端安装有卡头2,卡头2的内侧设置有卡槽13,端片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蓄电池15,蓄电池15的一侧安装有处理器板16,使得装置在使用处理器板16可以有效的将电流输送到扬声器7和压力传感器6处,从而保证了装置能够提醒乘客系安全带系。

进一步,连接柱3贯穿端片主体1两侧设置的圆孔8与端片主体1连接,使得装置的连接方式更为简便,进而保证了装置在安装时可以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连接柱3的两端设置凸块,圆孔8的两侧设置有凹,且连接柱3与圆孔8通过卡槽连接,通过卡槽连接使得装置在组装时只需要用钥匙或一字螺丝刀卡在一字槽11处进行旋转即可,从而使得装置的组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二内螺纹12的内侧与顶椎14的外侧大小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内螺纹12与顶椎14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装置的组装置方式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第一内螺纹10的内径与外螺纹9的外径大小完全相同,且第一内螺纹10与外螺纹9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装置的拆卸和安装更加的方便,进而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快速的安装。

进一步,连接柱3的一侧与t形头5的一侧完全贴合,连接柱3与t形头5通过焊接连接,使得装置的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保证了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性能更高。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检查装置各机构的情况,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先将顶椎14插入到第二内螺纹12一端设置的螺纹孔内,通过旋转卡头2,使得顶椎14和第二内螺纹的连接紧密,通过顶椎14外侧螺纹的增加,使得装置的拆卸更加的方便,通过顶椎14的增加,使装置在车辆出现事故车门无法打开时,通过将卡头2以逆时针旋转,将卡头2和顶椎14从装置上拆下,再将手指插入卡头2内侧设置的卡槽13内,呈握紧状态,再用力将顶椎14对玻璃上撞击,将玻璃被击破,从而使得驾乘人员可以快速的从车内逃生,然后将束缚带放在端片主体1的内侧,将连接柱3从端片主体1的一侧设置的圆孔8内贯穿至端片主体1另一侧设置的圆孔8,将连接柱3两侧设置的凸块放置在圆孔8两侧的凹槽内,通过凸块和凹槽的增加使得装置在组装置时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或者钥匙卡在螺钉4一侧设置的一字槽11内,在将螺丝刀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将装置固定,使得装置的组装方式更加方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无线充电接收线圈17感应到与本端片对应的卡扣上设置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变化磁场产生电流为蓄电池15充电,并在处理器板16的作用下,使得压力传感器6通过压力感知到乘客是否系上安全带,再通过扬声器7发出警报,通过压力传感器6和扬声器7的增加,使得装置能够针对各个乘客分别提醒,从而大大提高了驾乘人员的安全系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