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7873发布日期:2020-06-05 20:45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箱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机械结构安全性,通风散热性等,纯电动汽车在启动和加速等工况下需要较大的能量供给,此时电池箱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向汽车的动力系统提供较大的电能,故在这些时间段内,电池箱的产热较高,需要进行散热。电池箱的常见的冷却方式包括空气冷却、液冷、相变材料冷却等。相变材料研发成本较高,液体冷却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增加冷却回路,一旦液体发生渗漏,可能造成漏电等安全事故,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降温、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其组成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的电池箱体内装有电池模块支撑板,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开有热管通孔和螺栓孔,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组电池模块保持架,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内装有电池模块,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与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的螺栓孔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的厚度为5mm,所述的热管通孔连接热管,所述的热管连接风扇,所述的风扇连接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所述的风扇与所述的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均安装在所述的电池箱体的外侧。

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包括前壳板、后壳板,所述的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前壳板,所述的左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前夹板,所述的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前壳板,所述的右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前夹板,所述的前壳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前固定板;所述的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后壳板,所述的左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后夹板,所述的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后壳板,所述的右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后夹板,所述的后壳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后固定板。

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前固定板开有前固定孔,所述的前固定孔与所述的螺栓孔重合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后固定板开有后固定孔,所述的后固定孔与所述的螺栓孔重合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左前夹板与所述的左后夹板之间通过侧螺栓固定,所述的右前夹板与所述的右后夹板之间通过侧螺栓固定。

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前壳板开有前竖透孔,所述的后壳板开有后竖透孔,所述的左前壳板开有左横透孔,所述的右前壳板开有右横透孔,所述的前固定板贴在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所述的后固定板贴在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确保电池箱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电池包的损坏,安全性好。为保证热管可以正常散热,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开出热管的热管通孔,便于热管进行装配;电池模块支撑板的厚度为5mm,保证结构强度。同时为保证电池模块的正确固定,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开出螺栓孔用于与电池模块保持架配合,待电池模块保持架安装位置正确时,可将电池模块保持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装配、安装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符合整车的设计要求,电池箱可置入48个电池模块,结构更加合理,电池模块的合理布局对整车的性能及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根据电池模块的形式及数量确定了电池箱的整体结构;此电池箱的整体设计能够保证车辆以及成员在行车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产品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产品电池模块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产品电池模块保持架与电池模块的组装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其组成包括:带有上盖板1和下盖板2的电池箱体3,所述的电池箱体内装有电池模块支撑板4,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开有热管通孔5和螺栓孔6,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设置有一组电池模块保持架,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内装有电池模块7,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与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的螺栓孔连接螺栓8固定,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的厚度为5mm,所述的热管通孔连接热管9,所述的热管连接风扇10,所述的风扇连接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11,所述的风扇与所述的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均安装在所述的电池箱体的外侧。

电池箱体影响密封的焊缝以及电池箱体上盖与下箱体配合处加涂密封胶,风扇处加装防尘网。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电池模块保持架包括前壳板12、后壳板13,所述的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前壳板14,所述的左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前夹板15,所述的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前壳板16,所述的右前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前夹板17,所述的前壳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前固定板18;所述的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后壳板19,所述的左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左后夹板20,所述的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后壳板21,所述的右后壳板垂直固定连接右后夹板22,所述的后壳板的底部垂直固定连接后固定板23。

实施例3:

实施例2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前固定板开有前固定孔24,所述的前固定孔与所述的螺栓孔重合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后固定板开有后固定孔25,所述的后固定孔与所述的螺栓孔重合连接螺栓固定,所述的左前夹板与所述的左后夹板之间通过侧螺栓26固定,所述的右前夹板与所述的右后夹板之间通过侧螺栓固定。

实施例4:

实施例3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所述的前壳板开有前竖透孔27,所述的后壳板开有后竖透孔28,所述的左前壳板开有左横透孔29,所述的右前壳板开有右横透孔30,所述的前固定板贴在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所述的后固定板贴在所述的电池模块支撑板上。

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作为优选电池箱体根据电池模块的大小及电池散热装置的要求,设计成长、宽、高分别为1410mm、1110mm、356mm的焊接箱体。电池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池箱体上。根据图1电池模块的固定装置两侧有一定的空间将电池模块中的电池与下一组模块分隔,且电池模块间电联接均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电势差较小,故电池模块间最终的布置方式为6*8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在布置电池模块时,保持了电池箱中电池模块的使用情况一致、相邻电池模块的电势差较小且模块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作为优选本电池包对电池箱体整体电泳喷涂,内部涂绝缘漆,在喷涂绝缘漆后对电池进行晾置6小时待绝缘漆干燥后,再对电池内部模块进行组装,安全性非常好。

实施例6: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连接装置,电池模块在电池箱中固定时,需要将电池模块固定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为保证热管可以正常散热,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开出热管的热管通孔,便于热管进行装配;同时为保证电池模块的正确固定,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开出螺栓孔用于与电池模块保持架配合,待电池模块保持架安装位置正确时,可将电池模块保持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模块支撑板上。因承受电池模块数量较多,电池模块支撑板的厚度为5mm,以保证结构强度。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选用型号为fk6621.230的威图机柜风扇过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