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004发布日期:2020-05-26 18: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



背景技术:

汽车上安装的散热器水箱绝大多数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尽管发动机舱相对驾驶舱来说是一个密封的舱体,现有的散热器的左右两侧都会安装侧板,同时在上部也会固定上支架,但是传统的散热器中的侧板和散热器半成品连接方式为四个角固定,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容易受到晃动,侧板与散热器半成品之间的连接容易受到磨损,而导致散热器容易渗漏,不够安全。

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汽车散热器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改善汽车散热器的技术,该散热器固定侧板,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散热器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架和后支架进行固定和防护住散热器总成的散热芯体结构,并且散热器总成的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安装方便省事,同时散热器总成上下两部的侧板连接均使用到减震垫,通过减震垫方便减震和防渗透,更实用便利,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在下端头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上螺接上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住,而上面采用悬空式,用减震垫连接,减震效果好,并且连接紧密,并且减少侧板磨损,从而提供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传统的散热器中的侧板和散热器半成品连接方式为四个角固定,在汽车的行驶过程当中容易受到晃动,侧板与散热器半成品之间的连接容易受到磨损,而导致散热器容易渗漏,不够安全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所述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在散热器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架和后支架进行固定和防护住散热器总成的散热芯体结构,并且散热器总成的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安装方便省事,同时散热器总成上下两部的侧板连接均使用到减震垫,通过减震垫方便减震和防渗透,更实用便利,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在下端头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上螺接上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住,而上面采用悬空式,用减震垫连接,减震效果好,并且连接紧密,并且减少侧板磨损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包括左侧板、散热器总成、右侧板、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散热器总成的左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左侧板,且散热器总成的右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右侧板,并且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前侧面通过螺丝安装有前支架,并且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后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后支架;

所述散热器总成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左右对称设置,且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右侧设置有上管口,并且散热器总成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下管口,同时散热器总成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头,且左侧板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头,下端头上左右两边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并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上均螺接有一组固定螺栓,同时左侧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螺孔和第四螺孔。

优选的,所述右侧板与左侧板关于散热器总成的中心成左右对称结构,且右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和下端头,并且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长度均设置为1006mm,厚度设置为2mm。

优选的,所述前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头和右端头,且左端头上开设有第七螺孔和第八螺孔,右端头上开设有第五螺孔和第六螺孔,并且第七螺孔、第八螺孔分别与左侧板上的第四螺孔、第三螺孔安装位置相重合设置,同时第五螺孔和第六螺孔分别与右侧板上的第四螺孔和第三螺孔安装位置相重合设置,且前支架的长度设置为917mm,厚度为11mm。

优选的,所述后支架的长度设置为920mm,且后支架的厚度设置为2.5mm。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总成的中部设置有散热芯体,且散热器总成的散热芯体的高度设置为900mm,宽度设置为868mm,厚度设置为48mm,并且散热器总成的尺寸设置为1085×895×117mm。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总成上部的前支架和后支架关于散热器总成成左右对称结构,且散热器总成上部设置的上管口与下部设置的下管口的管口内直径设置为63mm,管口外直径设置为6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散热器总成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散热器总成的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前支架和后支架进行固定和防护住散热器总成的散热芯体结构,并且散热器总成的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安装方便省事;

2.散热器总成上下两部的侧板连接均使用到减震垫,通过减震垫方便减震和防渗透,更实用便利,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在下端头上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上螺接上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住,而上面采用悬空式,用减震垫连接,减震效果好,并且连接紧密,并且减少侧板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侧板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侧板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侧板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右侧板右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支架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后支架正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左侧板,2、第一螺孔,3、第二螺孔,4、固定螺栓,5、散热器总成,6、下管口,7、上管口,8、右侧板,9、前支架,10、后支架,11、底座,12、上端头,13、第三螺孔,14、第四螺孔,15、下端头,16、右端头,17、第五螺孔,18、第六螺孔,19、第七螺孔,20、左端头,21、第八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器固定侧板,包括左侧板1、第一螺孔2、第二螺孔3、固定螺栓4、散热器总成5、下管口6、上管口7、右侧板8、前支架9、后支架10、底座11、上端头12、第三螺孔13、第四螺孔14、下端头15、右端头16、第五螺孔17、第六螺孔18、第七螺孔19、左端头20和第八螺孔21,散热器总成5的左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左侧板1,且散热器总成5的右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右侧板8,左侧板1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头12,且左侧板1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头15,下端头15上左右两边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2和第二螺孔3,并且第一螺孔2和第二螺孔3上均螺接有一组固定螺栓4,同时左侧板1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螺孔13和第四螺孔14,右侧板8与左侧板1关于散热器总成5的中心成左右对称结构,且右侧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头12和下端头15,并且左侧板1和右侧板8的长度均设置为1006mm,厚度设置为2mm,并且散热器总成5的上部前侧面通过螺丝安装有前支架9,前支架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端头20和右端头16,且左端头20上开设有第七螺孔19和第八螺孔21,右端头16上开设有第五螺孔17和第六螺孔18,并且第七螺孔19、第八螺孔21分别与左侧板1上的第四螺孔14、第三螺孔13安装位置相重合设置,同时第五螺孔17和第六螺孔18分别与右侧板8上的第四螺孔14和第三螺孔13安装位置相重合设置,且前支架9的长度设置为917mm,厚度为11mm,并且散热器总成5的上部后侧通过螺丝安装有后支架10,后支架10的长度设置为920mm,且后支架10的厚度设置为2.5mm,散热器总成5上的左侧板1和右侧板8左右对称设置,且散热器总成5的上部右侧设置有上管口7,并且散热器总成5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下管口6,同时散热器总成5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底座11,散热器总成5的中部设置有散热芯体,且散热器总成5的散热芯体的高度设置为900mm,宽度设置为868mm,厚度设置为48mm,并且散热器总成5的尺寸设置为1085×895×117mm,散热器总成5上部的前支架9和后支架10关于散热器总成5成左右对称结构,且散热器总成5上部设置的上管口7与下部设置的下管口6的管口内直径设置为63mm,管口外直径设置为65mm。

如图1-8所示,图中展示本设备的整体结构设置,在散热器总成5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侧板1和右侧板8,在散热器总成5的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支架9和后支架10,通过左侧板1、右侧板8、前支架9和后支架10进行固定和防护住散热器总成5的散热芯体结构,并且散热器总成5的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安装方便省事;

同时散热器总成5上下两部的侧板连接均使用到减震垫,通过减震垫方便减震和防渗透,更实用便利,以及左侧板1和右侧板8通过在下端头15上的第一螺孔2和第二螺孔3上螺接上固定螺栓4进行固定住,而上面采用悬空式,用减震垫连接,减震效果好,并且连接紧密,并且减少侧板磨损。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散热器固定侧板时,在散热器总成5的散热芯体左侧通过固定螺栓4和减震垫进行固定住左侧板1的底部,同样的在散热器总成5的右侧通过固定螺栓4和减震垫固定户主右侧板8的底部,在后支架10的上部前侧安装上前支架9,前支架9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左端头20和右端头16,左端头20和左侧板1的上部之间通过螺丝和减震垫固定连接,右端头16与右侧板8的上部之间通过螺丝和减震垫固定连接,之后再在散热器总成5的上部后侧通过螺丝减震垫安装上后支架10,用过左侧板1、右侧板8、前支架9和后支架10进行固定住和防护住散热器总成5的散热芯体结构,同时侧板的安装使用到的减震垫具有减震和防渗透的作用,更加实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