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及其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4261发布日期:2020-12-18 18:3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及其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及其双横臂独立悬架。



背景技术:

双横臂独立悬架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汽车中,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比较简单,通过调整双横臂独立悬架的空间硬点,获得不同的悬架特性参数,最终得到不同的车辆性能。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优点是有明确的主销轴线。基于该悬架结构,设计一个悬架,通过零部件自身尺寸、位置的调整,就可以获得不同的悬架特性参数,悬架的特性可调参数包括如下: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偏移距、后倾角和后倾拖距、主销内倾角和干扰力臂、减振器传动比、减振器预载、稳定杆效率、悬架侧倾中心高、悬架纵倾中心高等参数。

对于调校人员来说,需要的双横臂独立悬架,通过零部件自身尺寸、位置的调整,一次调整只改变一个悬架参数;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确定不同悬架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及其双横臂独立悬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分别活动安装在转向节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侧部分别与车身连接;还包括多连杆联动机构和弹性阻尼机构,所述上控制臂通过多连杆联动机构连接弹性阻尼机构,所述弹性阻尼机构远离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车身;通过调节下控制臂、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验证多个悬架特性参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控制臂呈v字型结构,所述下控制臂包括下连杆和球头座,所述球头座安装在转向节的底部,两个所述下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球头座上,另一端分别通过球头销连接车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下连杆分别位于车轮轮心连线的不同侧,且两个所述下连杆与车身的连接点的间距大于其与球头座的连接点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连杆的中部设有调节螺栓,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调节所述下连杆的长度,所述球头销与车身的连接处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连接处的间隙宽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包括三个连杆与上控制臂组成的四连杆联动件和一个锁止连杆组成的锁止件,通过调节四连杆联动件中与转向节连接的连杆的长度改变四连杆联动件的形状,通过锁止件固定所述四连杆联动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止连杆上设有多个锁止孔,所述四连杆联动件上安装有与所述锁止孔相配的锁止板,所述锁止板与任一的锁止孔相配,用于锁定四连杆联动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稳定杆组件,所述稳定杆组件包括稳定杆臂、稳定杆连杆与稳定杆,所述稳定杆活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稳定杆的两端通过稳定杆臂各连接稳定杆连杆,两个所述稳定杆连杆分别安装在车身左、右的上控制臂的侧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阻力机构包括减振器总成,所述减振器总成的两端分别连接多连杆联动机构和车身。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节通过转向器总成连接转向盘。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包括车架、减速器、设在车架两侧的车轮,所述减速器设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还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双横臂独立悬架,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包括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分别与所述车架设有的上摆臂座、下摆臂座连接固定,所述转向节通过转向器总成连接转向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上控制臂、下控制臂的尺寸调节验证悬架特性参数,具有能快速安全的调整主销参数、侧倾中心高、纵倾中心高、减振器传动比的功能,而且,在调整的过程中,做到了每次可调一个特性,而不影响其它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横臂独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横臂独立悬架中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横臂独立悬架中稳定杆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横臂独立悬架中多连杆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控制臂;2、连杆i;3、连杆ii;4、锁止连杆;5、连杆iii;6、减振器总成;7、稳定杆;8、转向器;9、转向横拉杆;10、稳定杆臂;11、转向节;12、前下连杆;13、后下连杆;14、球头座;15、下控制臂;16、稳定杆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横臂独立悬架,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1和下控制臂15,所述上控制臂1和下控制臂15分别活动安装在转向节1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控制臂1和下控制臂15的侧部分别与车身连接;还包括多连杆联动机构和弹性阻尼机构,所述上控制臂1通过多连杆联动机构连接弹性阻尼机构,所述弹性阻尼机构远离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车身;通过调节下控制臂、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验证多个悬架特性参数。

具体的,所述上控制臂1呈叉字型结构,所述下控制臂15呈v字型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下控制臂包括下连杆和球头座14,所述球头座14安装在转向11节的底部,两个所述下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球头座14上,另一端分别通过球头销连接车身;两个所述下连杆分别作为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位于车轮轮心连线的不同侧,这样,通过单独或同时调整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的长度,获得不同的悬架参数变化;分为以下几种调整方式: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同时调整一定的尺寸,如果是同时加长,转向节11上部不动,下部向外推,使得车轮向内倾方向变化,反之,向外倾方向变化;外倾的变化,也就引起了相关的主销内倾角变化。如果只改变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其中一个的长度,如加长后下连杆13长度,使得下控制臂15与转向节11连接的球头销向前移动,主销后倾角增加,后倾拖距增大,反之主销后倾角减小,后倾拖距变小。

如图4所示,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包括三个连杆与上控制臂1组成的四连杆联动件和一个锁止连杆4组成的锁止件,通过调节四连杆联动件中与转向节连接的连杆的长度改变四连杆联动件的形状,通过锁止件固定所述四连杆联动件。四连杆联动件具体是由连杆i2、连杆ii3、连杆iii5与上控制臂1组成,通过调节连杆i2的长度改变四连杆联动件的形状,再在所述四连杆联动件的形状确定后通过锁止连杆4约束所述四连杆联动件。连杆i2长度的变化,不仅调节了整车的高度,也调节了弹性阻尼机构的前后位置,所述弹性阻力机构包括减振器总成6,所述减振器总成6的两端分别连接多连杆联动机构和车身。另外,通过旋转四连杆联动件弹性阻尼机构的位置;之后,在通过锁止连杆4锁紧所述四连杆联动件,保持所述弹性阻尼机构的位置,实现弹性阻尼机构包括的减振器总成6传动比的调节。

综上所述,通过调节多连杆联动机构的形状和调节下控制臂的尺寸;实现多个悬架特性参数的验证,且在调节的过程中,对一个特性进行调节,而不影响其它特性。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连杆4上设有多个锁止孔,所述四连杆联动件上安装有与所述锁止孔相配的锁止板,所述锁止板与任一的锁止孔相配,用于锁定四连杆联动件。

具体的,所述锁止连杆4的一端铰接在上控制臂1上,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所述锁止孔开设有三个,所述锁止板与连杆ii3与连杆iii5同轴铰接。通过旋转四连杆联动件弹性阻尼机构的位置,调整弹性阻尼机构的传动比,在旋转完成之后,通过锁止板与任一的锁止孔插销连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可以通过调节连杆i2的长度,实现整车的高度调节,也可以通过调节连杆ii3与连杆iii5的长度来实现整车的高度调节,同时调节了弹性阻尼机构的前后位置。在对车身左右的上控制臂1、四连杆联动件及弹性阻尼机构进行调节时,为了保证左右侧悬架调整量对称,应保持对各部件调节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下连杆分别位于车轮轮心连线的不同侧,且两个所述下连杆与车身的连接点的间距大于其与球头座的连接点的间距。

如图2所示,将所述两个所述下连杆与车身的连接点的间距大于其与球头座的连接点的间距,所述下控制臂15即呈v型,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在车轮的竖直受力发生改变时,是下控制臂15的重心与车轮轮心连线更小,整车的运动更加平滑顺畅。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杆的中部设有调节螺栓,通过所述调节螺栓调节所述下连杆的长度,所述球头销与车身的连接处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连接处的间隙宽度。

具体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垫片,调节增减所述调节垫片来调节所述下控制臂15与车身的高度;在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的球头销连接杆上同时加一个调节垫片,将球头向下推动,使得侧倾中心高降低,反之增加;如果前下连杆12内球头销不动,只抬高后下连杆13内球头销位置,纵倾中心高增加,反之降低;为了将纵倾中心增加的更多,可以降低前下连杆12内球头销位置,同时抬高后下连杆13内球头销位置,反之,纵倾中心高会下降很多。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定杆组件,所述稳定杆组件包括稳定杆臂10、稳定杆连杆16与稳定杆7,所述稳定杆7活动安装在车身上,所述稳定杆7的两端通过稳定杆臂10各连接稳定杆连杆16,两个所述稳定杆连杆16分别安装在车身左、右的上控制臂1的侧部。

所述稳定杆臂10开设有三个调节孔,所述稳定杆连杆16通过所述调节孔连接所述稳定杆臂10,通过切换稳定杆连杆16至不同的调节孔,来调节所述稳定杆组件的长度,所述稳定杆组件的长度增减直接影响了双横臂独立悬架的稳定杆效率。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节11通过转向器总成连接转向盘。

所述转向器总成包括从转向节侧部依次连接的转向横拉杆9和转向器8,通过转向盘驱动所述转向器8,所述转向器8带动所述转向横拉杆9动作,转向横拉杆9动作带动转向节11及车轮转向,实现方向的调节。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包括车架、减速器、设在车架两侧的车轮,所述减速器设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还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双横臂独立悬架,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包括的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分别与所述车架设有的上摆臂座、下摆臂座连接固定,所述转向节通过转向器总成连接转向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所述下控制臂包括下连杆和球头座14,所述球头座14安装在转向11节的底部,两个所述下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球头座14上,另一端分别通过球头销连接车身;两个所述下连杆分别作为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位于车轮轮心连线的不同侧,这样,通过单独或同时调整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的长度,获得不同的悬架参数变化;分为以下几种调整方式: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同时调整一定的尺寸,如果是同时加长,转向节11上部不动,下部向外推,使得车轮向内倾方向变化,反之,向外倾方向变化;外倾的变化,也就引起了相关的主销内倾角变化。如果只改变前下连杆12、后下连杆13其中一个的长度,如加长后下连杆13长度,使得下控制臂15与转向节11连接的球头销向前移动,主销后倾角增加,后倾拖距增大,反之主销后倾角减小,后倾拖距变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