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1079发布日期:2021-04-06 12: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车窗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氛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窗和具有该车窗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驾驶体验的要求不断升高,使得能够改善驾驶员心情的车内氛围灯技术逐步发展,其中集成氛围灯技术的车窗由于具有独特的照明和装饰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中高档的汽车中。

目前,具有氛围效果的车窗,通常是在透明玻璃表面设置光提取结构,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光提取结构上散射而形成特定的图案,以此实现各种氛围效果。然而,传统的具有氛围效果的车窗中,光源与透光组件安装固定的结构复杂,整体尺寸较厚,使得车身上配合安装车窗所需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和厚重,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窗和汽车,能够实现丰富的图案效果,同时,简化光源与透光组件的安装固定结构,能降低光源和透光组件的整体厚度,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窗,车窗包括光源、安装件、透光组件和光提取结构,所述透光组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车内,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侧面,且所述安装件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安装件还开设有凹槽,且所述侧面封闭所述凹槽,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以用于向所述透光组件发射光线,所述光提取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透光组件内,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经所述透光组件照射到所述光提取结构上形成散射。通过在透光组件的侧面设置安装件,并且安装件延伸至透光组件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将光源设于安装件上并位于凹槽内,从而简化了光源与透光组件的安装固定结构,降低了光源和透光组件的整体厚度,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设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所述第一透光件包括相背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的第一子侧面,所述第二透光件包括相背所述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子侧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侧面和所述第二子侧面共面以形成所述侧面。通过设置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使得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的强度叠加,提高了透光组件的结构强度,使得车窗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且不易破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所述第二透光件之间还设有光提取件,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进入所述光提取件,所述光提取件用于引导所述光线,以使所述光线射入所述第一透光件和/或所述第二透光件中,并通过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射出。通过在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之间设置光提取件,使得进入光提取件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被引导,从而有效控制光线射入第一透光件并由第一表面射出,和/或控制光线射入第二透光件并由第二表面射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承载部、支撑部和夹持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承载部上并与所述承载部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侧面连接,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表面和部分所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上述结构下,安装件能够有效的固定安装在透光组件上,通过将光源收容于凹槽内,进而使得光源能够有效安装于透光组件并与透光组件相对固定,提高了车窗的结构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还设有配合结构,所述凹槽内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配合结构配合连接,所述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光源与电路板电连接以满足相应的电路连接要求,通过在凹槽的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使得电路板能够通过与配合结构的配合关系而固定于安装件内部,进而对光源进行了固定,避免了光源在凹槽内晃动甚至发生碰撞而导致光源的结构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内表面,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配合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或所述第二内表面上。当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一内表面时,电路板和光源可被固定于第一内表面;当配合结构设置于第二内表面时,电路板和光源可被固定于第二内表面。上述两种布局方式均能够满足对光源的固定要求,避免了光源在凹槽内晃动甚至发生碰撞而导致光源的结构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所述安装件由遮光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无法透过所述安装件出射,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照射在所述侧面上,并由所述侧面进入所述透光组件。通过用遮光材料制成安装件,使得安装件不透光,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无法透过安装件射出,从而降低了光能的损失。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遮光层,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被所述遮光层阻挡而无法透过所述安装件出射。通过在凹槽的内表面上覆盖遮光层,同样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光源发射出的光线无法透过安装件射出,从而降低了光能的损失。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层为反光材料制成,所述光源发射出的部分光线照射到所述遮光层上,并经过所述遮光层的反射,由所述侧面射入所述透光组件。通过用反光材料制成遮光层,光源发射出的光线同样无法透过安装件射出,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并且,光线经过遮光层的一次或多次反射,最终由侧面射入透光组件并照射到光提取结构上,从而提高了车窗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侧面之间呈一夹角,所述光源发射出的部分光线照射到所述反射面上,并经过反射面的反射由所述侧面射入所述透光组件。通过在凹槽内设置反射结构,同样具备对光源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的功能,且可通过调整反射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使得光线能够仅经过少次反射就由侧面进入透光组件,降低了光线在反射过程中的光能损失,从而提高了车窗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当夹持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夹持部对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夹持效果更佳,使得安装件与透光组件之间实现有效固定连接,并且,由于多个夹持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使得由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射出的部分光线不会被夹持部遮挡,而是通过多个夹持部之间的间隔区域射出,提高了车窗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光源射入所述透光组件的光线,由所述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射入所述夹持部,并由所述夹持部的表面射出。通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夹持部,使得夹持部能够同时具备夹持和透光功能,光源射入透光组件的光线在由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射出的过程中,不会被夹持部所遮挡,而是可以透过夹持部射出,从而提高了车窗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由导光材料制成,所述光源射出的一部分光线射入所述支撑部并通过所述支撑部进行传导,再自所述支撑部经所述侧面进入所述透光组件。通过采用导光材料制成支撑部,使得支撑部具备导光的功能,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进入支撑部后,光线会被传导分布至整个支撑部,再自支撑部由侧面射入透光组件,以实现照明及氛围功能。由于光线能够在支撑部内传导延伸,因此,仅需设置一个或较少数量的光源即可满足光线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布,替代了以设置多个光源的方式来满足相应照明及氛围功能,减少了光源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为一体式结构。当承载部、支撑部和夹持部为一体式结构时,三者组成的安装件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窗的结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车身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车窗,所述车身具有容纳空间,所述车窗的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容纳空间。通过在汽车中加入本发明提供的车窗,汽车在具有氛围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车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车窗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

首先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1000,汽车1000可选为轿车、多用途商务车、跑车、货车等类型的汽车1000。汽车1000包括车身900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100,车身900具有容纳空间901,车窗100的透光组件3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且第一表面301朝向容纳空间901,第二表面302朝向车外。具体的,汽车1000可包括多个车窗100,车窗100可选为作为侧窗设置在汽车1000的两侧,或作为后风挡设置在汽车1000的后部,或作为天窗设置在汽车1000的顶部。通过在汽车1000中加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100,汽车1000在具有氛围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窗100,需要说明的是,车窗100通常都具有一定弧度,并非完全平板状。并且,车窗100可沿垂直方向设置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本发明的附图所表示出的车窗100仅作为示意。具体的,车窗100可选为侧窗、后风窗和天窗等,优选应用于轿车、多用途商务车、跑车、货车等类型的汽车10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应用于建筑行业,应用于室内氛围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100包括光源10、安装件20、透光组件30和光提取结构40,透光组件3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以及连接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的侧面303,第一表面301朝向车内,安装件20位于侧面303,且安装件20延伸至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安装件20还开设有凹槽201,且侧面303封闭凹槽201,光源10设置于凹槽201内,以用于向透光组件30发射光线,光提取结构40设于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和/或透光组件30内,光源10发射的光线经透光组件30照射到光提取结构40上形成散射。

其中,透光组件30可选由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透明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可以理解的是,透光组件30还可以由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材料制成,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其中,光源10主要采用电光源10,可以为热致发光电光源10,如白炽灯、卤钨灯等;也可以为气体发光电光源10,如荧光灯、汞灯等;还可以是固体发光电光源10,如发光二极管等。可以理解的是,光源10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光源10,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其中,安装件20位于透光组件30的侧面303,且延伸至透光组件30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在上述结构下,安装件20可夹持于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从而有效实现安装件20与透光组件30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安装件20与透光组件30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或透光组件30仅放置在安装件20上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其中,安装件20可选由合金、塑料或其他任意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成。

其中,安装件20开设有凹槽201,透光组件30的侧面303封闭凹槽201,光源10设于安装件20上并位于凹槽201内,从而使得光源10有效安装于透光组件30上且与透光组件30之间相对固定,进而提高了车窗10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上还设有光提取结构40,光源10发射的光线照射到光提取结构40上,以显示相应图案。通过设置光提取结构40,光源10发射的光线进入透光组件30并在第一表面301或第二表面302上被光提取结构40反射,从而显示相应的图案,使得车窗100具有较佳的氛围效果。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提取结构40可选为在透光组件30上通过激光雕刻等工艺加工图形而形成的图案层,也可以为在通过在基材上丝网印刷油墨图形而形成的图案层,光提取结构40还可以是设于透光组件30内的散射颗粒,即通过光线照射到光提取结构40上并进行反射或折射,以达到相应的氛围效果。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提取结构40为自身可进行发光的光致发光结构,即通过光提取结构40的自身发光来达到相应的氛围效果。

光提取结构40设于透光组件30的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和/或透光组件30内,光源10发出的光线进入透光组件30后,将在光提取结构40的特定图形上散射,从而呈现特定的发光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光提取结构40可以分布于整个第一表面301和/或整个第二表面302和/或整个透光组件30内,也可以仅分布于部分第一表面301和/或部分第二表面302和/或部分整个透光组件30内,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100,通过在透光组件30的侧面303设置安装件20,并且安装件20延伸至透光组件30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将光源10设于安装件20上并位于凹槽201内,从而简化了光源10与透光组件30的安装固定结构,降低了光源10和透光组件30的整体厚度,实现了轻量化的要求。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件20在实现将光源10固定安装于透光组件30的同时,其结构较为简单,加工难度较低,提高了相应车窗100的工艺生产效率。

一种实施例中,透光组件30包括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第一透光件3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301和第三表面304以及连接第一表面301和第三表面304的第一子侧面303,第二透光件32包括相背第二表面302和第四表面305以及连接第二表面302和第四表面305的第二子侧面303,第三表面304和第四表面305相对设置,第一子侧面303和第二子侧面303共面以形成侧面303。通过设置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使得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的强度叠加,提高了透光组件30的结构强度,使得车窗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且不易破碎。

其中,制成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优选的,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均为片状的玻璃,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可通过粘结剂进行粘接固定。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粘结剂优选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butyral,pvb)、eva胶膜、无影胶等聚合物。通过粘结剂将第一透光件31与第二透光件32粘接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简单且有效,有利于降低车窗100厚度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还设有光提取件33,光源10发射的光线进入光提取件33,光提取件33用于引导光线,以使光线射入第一透光件31和/或第二透光件32中,并通过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射出。通过在第一透光件31和第二透光件32之间设置光提取件33,使得进入光提取件33的光线的传播方向被引导,从而有效控制光线射入第一透光件31并由第一表面301射出,和/或控制光线射入第二透光件32并由第二表面302射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提取件33包括基质层和分布于基质层内的光提取微粒,通过改变上述光提取微粒的结构或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射入光提取件33内的光线的射出路径。可以理解的是,光提取件33的结构和种类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一种,在此不进行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安装件20包括层叠设置的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支撑部22设于承载部21上并与承载部21围合形成凹槽201,支撑部22与侧面303连接,夹持部23设于支撑部22上,且夹持部23与第一表面301和部分第二表面302连接。在上述结构下,安装件20能够有效的固定安装在透光组件30上,通过将光源10收容于凹槽201内,进而使得光源10能够有效安装于透光组件30并与透光组件30相对固定,提高了车窗10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可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当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为一体式结构时,三者组成的安装件20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窗10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结构加工简单,无需额外的组装连接结构来连接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安装件20的结构,有利于提高生产及安装效率。当安装件20由金属或其他合金材料制成时,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可通过钣金工艺一体加工成型;当安装件20由塑料制成时,承载部21、支撑部22和夹持部23可通过注塑工艺一体加工成型。其中,根据安装件20的制成材料,可采用相应的一体成型加工工艺对支撑部22和盖合部进行加工,并可根据相应的使用要求,将安装件20加工为特定的形状,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满足相应功能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20可由上述提到的合金、塑料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从而液体进入凹槽201内而导致光源10发生故障。

一种实施例中,凹槽201的内表面还设有配合结构24,凹槽201内还设有电路板50,电路板50与配合结构24配合连接,光源10与电路板50电连接。光源10与电路板50电连接以满足相应的电路连接要求,通过在凹槽201的内表面设置配合结构24,使得电路板50能够通过与配合结构24的配合关系而固定于安装件20内部,进而对光源10进行了固定,避免了光源10在凹槽201内晃动甚至发生碰撞而导致光源10的结构损坏。

其中,光源10与电路板50电连接以满足相应的电路连接要求,电路板50上可设有电源和电路,以实现对光源10的供电。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光源10可固定于电路板50上,需要说明的是,光源10可焊接固定于电路板50上,也可以通过粘结剂粘接固定于电路板50上,以实现光源10的固定及与电路的电连接。

其中,配合结构24可以为台阶状结构,也可以为卡槽,相应的,电路板50可卡接固定于台阶状结构上或卡槽内,在此不对配合结构24的形状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够对电路板50进行卡接固定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一种实施例中,承载部21包括第一内表面210,支撑部22包括第二内表面220,第一内表面210和第二内表面220围合形成凹槽201,配合结构24设置于第一内表面210或第二内表面220上。当配合结构24设置于第一内表面210时,电路板50和光源10可被固定于第一内表面210;当配合结构24设置于第二内表面220时,电路板50和光源10可被固定于第二内表面220。上述两种布局方式均能够满足对光源10的固定要求,避免了光源10在凹槽201内晃动甚至发生碰撞而导致光源10的结构损坏。在本实施例中,配合结构24优选为胶层,通过将配合结构24设置于第一内表面210或第二内表面220上,以使电路板50粘接贴合于第一内表面210或第二内表面220上。上述结构同样能够满足对光源10的固定要求,避免了光源10在凹槽201内晃动甚至发生碰撞而导致光源10的结构损坏。并且,由于电路板50粘接贴合于第一表面301或第二表面302,可进一步缩小安装件20的尺寸,实现小型化。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当电路板50粘接贴合于承载部21的第一内表面210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装件20的纵向尺寸,以满足一些特定的车窗100结构要求;

如图4,当电路板50粘接贴合于支撑部22的第二内表面220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安装件20的横向尺寸,即降低了车窗100的整体厚度,实现了车窗100的薄型化要求。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50与第一内表面210或第二内表面220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胶层粘接,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固定方式,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一种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安装件20由遮光材料制成,以使光源10发射的光线无法透过安装件20出射,光源10发射的光线照射在侧面303上,并由侧面303进入透光组件30。通过用遮光材料制成安装件20,使得安装件20不透光,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无法透过安装件20射出,从而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其中,遮光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塑料、遮光玻璃,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遮光功能的材料,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射入透光组件30,一部分照射在安装件20的内表面,照射在安装件20的内表面的光线会在安装件20的内表面上进行反射,最终射入透光组件30,而不会存在透过安装件20从凹槽201内射出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光能的损失,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请参阅图5,一种实施例中,凹槽201的内表面上覆盖有遮光层60,光源10发射的光线被遮光层60阻挡而无法透过安装件20出射。可以理解的是,当在特定情况下,安装件20不能够采用遮光材料制成时,可通过在凹槽201的内表面上覆盖遮光层60,同样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被遮光层60阻挡而无法透过安装件20射出,从而降低了光能的损失,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并且,光线不会透过安装件20从第一凹槽201内射出,减少了光污染的同时保证了用户体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60为反光材料制成,光源10发射出的部分光线照射到遮光层60上,并经过遮光层60的反射,由侧面303射入透光组件30。通过用反光材料制成遮光层60,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同样无法透过安装件20射出,降低了光能的损失,并且,光线在遮光层60的表面上的反射接近于完全反射,光能的损失较小,光线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最终由第一表面301或第二表面302射入透光组件30并照射到光提取结构40上,进一步降低了从而光能的损失,提高了光线利用率,保证了车窗100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请参阅图6,一种实施例中,凹槽201内还设有反射结构70,反射结构70包括反射面701,反射面701与侧面303之间呈一夹角,光源10发射出的部分光线照射到反射面701上,并经过反射面701的反射由侧面303射入透光组件30。可以理解的是,当光源10发射的光线无法正对透光组件30时,可通过在凹槽201内设置反射结构70,反射结构70可对光源10发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得光线进入透光组件30并照射到光提取结构40上,以实现照明及氛围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结构70包括反射面701,反射面701用于反射光源10射出的光线,且可通过调整反射面701与侧面303之间的夹角,使得光线能够仅经过一次反射就由第一表面301或第二表面302进入透光组件30,降低了光线在反射过程中的光能损失,从而提高了车窗100的照明及氛围效果。其中,反射面701与侧面30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5°、30°、36°、60°、90°或其他对应要求的角度,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满足相应反射要求,反射面701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凹面、凸面或其他不规则表面,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并且,当光源10发射出的光线经过一个反射面701的反射而无法进入透光组件30时,反射面7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通过调整多个反射面701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光线能够通过多次反射进入透光组件30,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请参阅图7,一种实施例中,夹持部23为多个,多个夹持部23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当夹持部23的数量为多个时,夹持部23对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的夹持效果更佳,使得安装件20与透光组件30之间实现有效固定连接,并且,由于多个夹持部23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使得由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射出的部分光线不会被夹持部23遮挡,而是通过多个夹持部23之间的间隔区域射出,提高了车窗100的照明及氛围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一种实施例中,夹持部23由透明材料制成,光源10射入透光组件30的光线,由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射入夹持部23,并由夹持部23的表面射出。通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夹持部23,使得夹持部23能够同时具备夹持和透光功能,光源10射入透光组件30的光线在由第一表面301和/或第二表面302射出的过程中,不会被夹持部23所遮挡,而是可以透过夹持部23射出,从而提高了车窗100的照明及氛围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制成夹持部23的材料可以与透光组件30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要求的透明材料制成,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0,一种实施例中,支撑部22由导光材料制成,光源10射出的一部分光线射入支撑部22并通过支撑部22进行传导,再自支撑部22经侧面303进入透光组件30。通过采用导光材料制成支撑部22,使得支撑部22具备导光的功能,光源10发出的光线在进入支撑部22后,光线会被传导分布至整个支撑部22,再自支撑部22由侧面303射入透光组件30,以实现照明及氛围功能。由于光线能够在支撑部22内传导延伸,因此,仅需设置一个或较少数量的光源10即可满足光线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布,替代了以设置多个光源10的方式来满足相应照明及氛围功能,减少了光源10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

请参阅图11,在一种实施例中,为避免光源10发出的部分光线直接透过支撑部22射出,而并未自支撑部22射入透光组件30中,可采用导光材料-遮光材料组合的方式制成支撑部22,将支撑部22中与透光组件30相对的部分用导光材料制成,并将支撑部22中与夹持部23相对的部分用遮光材料制成。在上述结构下,支撑部22仍能够起到相应的导光功能,同时,光源10发出的光线不会直接透过支撑部22射出,从而降低了光能的损失,保证了光线利用率。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在支撑部22的外表面上设置遮光层60的方式来避免光线直接透过支撑部22射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