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5119发布日期:2021-02-05 16:4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右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与右悬置软垫总成中间的支架,通过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刚性连接发动机与车身,具有连接、支撑、承载、限位和避频的作用。一种设计合理的悬置支架能够有效地隔离动力总成的部分振动,降低部分噪音,提高整车nvh性能,并且可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零件重量,降低整车成本。
[0003]
目前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基本为铸造件,结构笨重,缺乏美观性,设计过于保守,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材料增加,工艺复杂、成本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模态好,重量轻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呈梯形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支架本体的梯形下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安装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支架本体的梯形上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右悬置软垫总成安装的第二螺栓孔;除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在区域外所述支架本体的其余区域采用薄壁板结构,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在区域的板厚大于薄壁板结构的厚度;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0006]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包括沿着支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且将梯形上底边和梯形下底边连接。
[0007]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中部的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为沿支架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为沿支架本体的左右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梯形下底部上。
[0008]
进一步,所述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和第五加强筋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设置在闭合环内。
[0009]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还包括围设在第二螺栓孔外侧的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上端部均与第六加强筋连接。
[0010]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漏水孔。
[0011]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对右悬置软垫总成进行定位的卡槽,所述第二螺栓孔对应设置在卡槽的槽底上。
[0012]
进一步,所述卡槽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栓孔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二螺栓孔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一螺栓孔的数量为3个。
[0014]
进一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从右至左依次上下交错设置,一个设置在梯形
下底部的左端部上,另一个设置在梯形下底部的右端部上;另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与左端部上的第一螺栓孔相邻设置且与右端部上的第一螺栓孔在一条直线上。
[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采用薄壁结构及加强筋,成本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体积小,强度高,模态好,重量轻;通过对加强筋的数量及厚度进行合理布置,材料由铸铁更换为铸铝,综合cae分析,通过对结构进一步优化,无应力集中区域壳体设置减重槽, 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重量减少效果明显;减轻重量;在支架的下表面设置空腔结构,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0]
图中:
[0021]
1-支架本体,11-第一螺栓孔,12-第二螺栓孔,13-卡槽,14-漏水孔,15-减重槽,16
-ꢀ
空腔结构;2-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第三加强筋;5-第四加强筋;6-第五加强筋; 7-第六加强筋;8-薄壁板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呈梯形的支架本体 1,支架本体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支架本体1的梯形下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安装的第一螺栓孔11,支架本体1的梯形上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右悬置软垫总成安装的第二螺栓孔12;除第一螺栓孔11和第二螺栓孔12所在区域外支架本体1的其余区域采用薄壁板结构8,第一螺栓孔11和第二螺栓孔12所在区域的板厚大于薄壁板结构的厚度;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加强筋。右悬置支架为铝合金高压一体成型铸造构件。第一螺栓孔11的设置满足与发动机前罩壳装配安装要求,实现便于准确定位,方便拆装的目的。梯形下底部指包括靠近梯形下底边的区域。
[0024]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沿着支架本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和第二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2和第二加强筋3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且将梯形上底边和梯形下底边连接。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还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中部的第三加强筋4、第四加强筋5 和第五加强筋6,第三加强筋4和第四加强筋5的延伸方向为沿支架本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五加强筋6的延伸方向为沿支架本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梯形下底部上。第三加强筋4和第四加强筋5的延伸方向沿第二螺栓孔12的下侧延伸到下底边上。
[00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加强筋4、第四加强筋5和第五加强筋6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支架本体1上开设有减重槽15,减重槽15设置在闭合环内。减重槽15的形状为三角形。在薄
壁板上开设减重槽15以减轻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重量。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还包括围设在第二螺栓孔12外侧的第六加强筋7,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第三加强筋4和第四加强筋5的上端部均与第六加强筋7连接。通过第一加强筋2、第二加强筋3、第三加强筋4和第四加强筋5和薄壁板结构8将梯形梯形上底边和梯形下底边连接。
[0028]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上开设有漏水孔14。第一加强筋2和第三加强筋4之间设置有漏水孔;第二加强筋3和第四加强筋5之间设置有漏水孔。漏水孔14设置在薄壁板上。在薄壁板上开漏水孔14防止右悬置支架积水。
[0029]
参见图3所示,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对右悬置软垫总成进行定位的卡槽13,第二螺栓孔12对应设置在卡槽13的槽底上。卡槽13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栓孔12两侧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右悬置软垫总成通过卡槽13进行定位以避免装配右悬置支架时避免转动。通过卡槽与右悬置软垫总成定位,用螺栓、螺母与右悬置软垫总成钢性连接。
[00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栓孔12的数量为1个;第一螺栓孔11的数量为3个。其中两个第一螺栓孔11从右至左依次上下交错设置,一个设置在梯形下底部的左端部上,另一个设置在梯形下底部的右端部上;另一个第一螺栓孔11与左端部上的第一螺栓孔11相邻设置且与右端部上的第一螺栓孔11在一条直线上。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凹设有空腔结构16,中空结构对应设置在梯形下底左端部的两个第一螺栓孔11所在区域上。设置空腔结构16可以进一步对发动机后悬置支架进行减重。由于第一螺栓孔11所在区域的板厚大于薄壁板结构的厚度,因此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在不影响第一螺栓孔11所需承受的应力作用下进一步减轻这个地方的重量。
[0031]
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为二次搭接曲面,整体结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强度提高,延长支架使用寿命;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为圆滑过渡二次曲面,受力分配更为合理,支架强度进一步提高。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采用薄壁结构及加强筋,成本低,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体积小,强度高,模态好,重量轻;通过对加强筋的数量及厚度进行合理布置,材料由铸铁更换为铸铝,综合cae分析,通过对结构进一步优化,无应力集中区域壳体设置减重槽, 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重量减少效果明显;减轻重量;在支架的下表面设置空腔结构,进一步减少材料用量,减轻重量。
[0033]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