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安装支架、扭力梁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2993发布日期:2021-02-23 13:5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扭力梁安装支架、扭力梁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扭力梁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扭力梁总成。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扭力梁式悬挂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通过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将车轮装在扭力梁悬挂的两端,当一边车轮上下跳动时,会使得扭力梁跳动,从而带动另一侧车轮也相应的跳动,减小整个车身的倾斜或摇晃,提高车辆的侧倾稳定性。
[0003]
现有技术中,扭力梁的安装支架通常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在侧板之间的底板,两侧板与底板围成一个安装空间,扭力梁的纵臂的衬套组件置于该安装空间内,通过螺栓穿过该衬套组件将扭力梁和安装支架固定,再通过螺栓将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连接,以实现扭力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但此种结构中,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为单点连接,连接点处的局部应力较大,耐疲劳性能较差。
[0004]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扭力梁安装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扭力梁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更加稳定、安全。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扭力梁总成,该扭力梁总成与车身连接更加稳定、安全。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扭力梁与车身连接更加稳定、安全。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扭力梁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用以形成安装扭力梁的空间;至少两个的安装座,均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使得所述支架主体通过各所述安装座与车身纵梁之间多点连接;扭力梁安装孔,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支架主体通过所述扭力梁安装孔与所述扭力梁连接。
[0009]
优选地,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套管安装孔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安装孔内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套管安装孔配合的装配面,所述套管的端部沿周向设有能够抵靠在所述安装座的端口的垫高块。
[001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套管安装孔形成为台阶孔,所述套管的装配面形成为与所述台阶孔配合的阶梯状的装配面。
[0011]
具体地,所述套管内设有安装孔以供紧固件穿过。
[0012]
典型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四个所述安装座。
[0013]
优选地,安装于所述车身纵梁内侧的两个所述安装座一体连接,其对应的所述套
管通过连接肋板一体连接。
[0014]
具体地,所述支架主体上形成有加强筋。
[0015]
具体地,所述支架主体和/或所述套管为铸件。
[0016]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扭力梁总成,包括扭力梁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扭力梁安装支架,所述扭力梁的纵臂末端设有衬套组件,所述扭力梁通过所述衬套组件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
[0017]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扭力梁总成。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中,该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安装座,该支架主体通过支架主体上的扭力梁安装孔与扭力梁相连接,再通过安装座与车身纵梁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扭力梁安装支架通过单根螺栓与车身纵梁连接,该单点连接的结构使得后轴承载力较大时,安装支架的连接点处容易出现不耐疲劳而开裂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具有两个以上的安装座,这些安装座可以实现与车身纵梁的多点连接,这样可以分散受力点,避免应力集中造成安装支架局部变形或螺栓断裂,进而保证了扭力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的可靠性。
[0019]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梁安装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总装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梁安装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扭力梁安装支架一种实施例中支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扭力梁安装支架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扭力梁安装支架另一种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0026]
1支架主体11安装座
[0027]
12扭力梁安装孔13套管安装孔
[0028]
2套管21装配面
[0029]
22垫高块23安装孔
[0030]
24连接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需要理解的是,如图1,“外侧”为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侧、“内侧”为靠近车辆中心线的一侧,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示出了扭力梁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支架主体1,该支架主体1为拱形结构,并且支架主体1的相对的两侧设有扭力梁安装孔12,该拱形结构能够形成扭力梁的安装空间,常见的,扭力梁的纵臂末端设有衬套组件,将该衬套组件置于该安装空间中,再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穿过该扭力梁安装孔12和衬套组件的螺栓孔,即可通过衬套组件将扭力梁和支架主体1固定连接。该安装支架还具有两个以上的安装座11,均设于支架主体1上,支架主体1通过各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等。该种结构的安装座11使得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之间实现多点连接,从而分散受力点,避免应力集中造成安装支架局部变形或螺栓断裂,进而保证了扭力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的可靠性。
[0035]
优选地,参考图2所示,该安装支架配有套管2,相应的,安装座11上设有用于安装套管2的套管安装孔13。套管2外表面形成有与套管安装孔13配合的装配面21,套管2的端部沿周向设有能够抵靠在安装座11的端口的垫高块22,将安装支架安装于车身纵梁上时,套管2的垫高块22的一侧与安装座11紧密抵靠,另一侧与车身纵梁紧密抵靠,通过调整垫高块22的厚度即可调整车身高度,即底盘高度,进一步的,将套管2的垫高块22的厚度设计成系列化尺寸,可以便于装配维修以及设计人员的设计选用。
[0036]
在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套管2内设有安装孔23以供紧固件穿过,该套管2的外表面形成有阶梯状的装配面21,相应的,安装座11上的套管安装孔13形成为台阶孔。此种结构的套管2,其外径逐级减小,避免了直径突变造成的应力集中,并且,由于套管2的外径逐级减小,可以更加节省材料。在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套管2的装配面21外径保持不变,此种结构的套管2结构相对简单、利于生产。图4和图5示出了套管2的两种具体的结构,套管2不局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如还可以取消套管2的装配面21,直接采用垫片形式的套管2,只要能够起到垫高车身高度的作用即可。
[0037]
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形式,支架主体1上设有四个安装座11,其中两个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的外侧连接,其余两个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的内侧连接,该安装支架通过四个连接点与车身纵梁连接,分散受力点,从而提升该安装支架的耐疲劳性能。该安装座11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为三个、五个等等,安装座1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根据整车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调整。
[0038]
进一步优选的,根据整车的应力分布特点,安装于车身纵梁内侧的两个安装座11的相对位置较为紧凑,为了便于生产加工,将上述两个安装座11一体连接,其对应的两个套管2也通过连接肋板24一体连接,如图5所示。这样,安装支架的整体结构更加适应整车的应力分布,并且对应的套管2一体连接,减少了套管2的数量,简化了装配步骤。
[0039]
为了进一步增强该安装支架的强度,支架主体1上形成有加强筋结构。该支架主体1和套管2均为铸件,在满足支架主体1和套管2的工艺性能的条件下,铸造生产成本较低,或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套管2的机械性能,套管2还可以采用锻造生产,锻造生产可以使得套管2的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套管2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0040]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其为拱形结构,用以形成安装扭力梁的空间;四个安装座11,均设于支架主体1上,其中,两个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的外侧连接,其余两个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的内侧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安装于车身纵梁内侧的两个安装座11一体连接,上述四个安装座11使得支架主体1通过各安装座11与车身纵梁之间多点连接;支架主体1上还设有扭力梁安装孔12,通过扭力梁安装孔12与扭力梁连接。该安装支架还包括套管2,安装座11上相应的设有套管安装孔13,套管2的端部沿周向设有能够抵靠在安装座11的端口的垫高块22,套管2内设有安装孔23以供紧固件穿过。具体地,图2示出了一种具体的安装座11的布置方式,与车身纵梁外侧连接的两个安装座11的套管安装孔13形成为台阶孔,相应的,其对应的套管2形成有阶梯状的装配面21;与车身纵梁内侧连接的两个安装座11一体连接,其套管安装孔13形成为通孔,相应的,其对应的套管2的装配面21外径不变,进一步优选地,与车身纵梁内侧连接的两个安装座11相对应的套管2可以通过连接肋板24一体连接,以减少零件数量、简化安装步骤。该安装支架实际使用时,扭力梁的纵臂末端设有衬套组件,将该衬套组件置于支架主体1的拱形结构形成的空间中,螺栓穿过扭力梁安装孔12和衬套组件的螺栓孔,将扭力梁与支架主体1连接;再根据车身高度,调用具有所需厚度的垫高块22的套管2,将其安装于安装座11内,车身纵梁上设有螺纹管,用螺栓穿过安装座11和套管2的安装孔23后与车身纵梁上的螺纹管连接,即可将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连接。此种结构的安装支架通过四个安装座11分散了受力点,使得安装支架与车身纵梁实现多点连接,有效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安装支架的局部变形或开裂,进而保证了扭力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的可靠性,并且,该安装支架还设有套管2,该套管2的垫高块22的厚度可以设计成系列化尺寸,依据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套管2,以调节底盘高度。
[0041]
本实用新型的扭力梁总成,包括扭力梁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扭力梁安装支架,扭力梁的纵臂末端设有衬套组件,该扭力梁通过衬套组件与支架主体1连接。具体地,支架主体1的拱形结构能够形成扭力梁的安装空间,将衬套组件置于该安装空间中,再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穿过扭力梁安装孔12和衬套组件的螺栓孔,即可将扭力梁和支架主体1固定连接形成扭力梁总成。
[0042]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身纵梁和上述技术方案的扭力梁总成,扭力梁总成与车身纵梁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0043]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