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5798发布日期:2021-05-04 10:2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并根据车型将汽车分为了多种,如小型车、微型车、紧凑车型、中等车型、高级车型、豪华车型、三厢车型、cdv车型、mpv车型、suv、皮卡等车型,在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是小型车,而在使用用途上,人们居家旅行所使用的车型,如房车和suv车型,房车其车厢体积较大,实际使用时更能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性,也同时便于长期旅行使用。

在实际的汽车市场中,可在房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得房车的车箱具备扩展功能,进一步增加房车的实际空间和使用上的舒适性,而现有的房车一般结构与车体类似,仅是在车箱上做出改变,在车箱扩展时,一般沿用的还是平面扩展的方式,而实际有的房车底盘较高,如皮卡改造的房车,车尾存在一个曲面的梁架,若是沿用现有的平面扩展方式,在车体左右方位扩展时,对其影响不大,而当车体向后进一步增加车体内部空间时,此时受曲面结构影响,根本不利于扩展运动的实现,而且车箱扩展运动所使用的动力部件一般都是连续性杆状设备,如电动推杆等,无法在存在曲面的情况下进行连续性推动车箱运动,造成实际的使用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包括车体、车体前段的驾驶室、驾驶室顶端的驾驶室顶板、车体后端曲形的车架底板和车体底端的前车胎与后车胎,所述车架底板上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前下侧板架,所述前下侧板架分别由前段板架和尾板架组成,所述尾板架沿车架底板的曲面向上延伸,所述尾板架的顶端通过偏移机构安装有后底板,所述后底板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后下侧板架,所述车体的顶端安装有主顶板,主顶板延伸至驾驶室顶端,所述主顶板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前上侧板架,所述前上侧板架的下方安装有后顶板,所述后顶板上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后上侧板架;

所述前上侧板架的一端安装有随动板,随动板延伸至驾驶室顶板上方,所述驾驶室顶板上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箱底板,所述箱底板的端面与随动板的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二挡风板,所述主顶板与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挡风板;

所述两块后下侧板架的内部和两块后上侧板架的内部皆活动安装有抽拉门板,同侧的后下侧板架和后上侧板架之间的两块抽拉门板上连接有导向机构。

优选的,所述箱底板和驾驶室顶板的连接处、随动板与主顶板的连接处、前上侧板架与前下侧板架上下方位的间隙处、后下侧板架与后上侧板架上下方位间隙处、后底板与尾板架间隙处、后上侧板架与后顶板连接处和后顶板与主顶板车身方向的连接处皆安装有限位导轨。

优选的,所述限位导轨由t型轨道和导轨槽板组成,导轨槽板限位安装在t型轨道上,且t型轨道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前上侧板架和前下侧板架的间隙处和前下侧板架与车架底板的间隙处皆安装有至少一组动力导轨。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挂钩a和挂钩b,挂钩a安装在后下侧板架的抽拉门板一端,挂钩b安装在后上侧板架的抽拉门板一端。

优选的,所述同侧的挂钩a和挂钩b配合使用,且后下侧板架与抽拉门板间隙处和两块后上侧板架与抽拉门板间隙处安装有密封胶套。

优选的,所述偏移机构包括电机和螺纹座,螺纹座安装在车架底板的末端,电机安装在后底板的尾部底端,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推移螺杆,推移螺杆通过螺纹与螺纹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安装有防水壳。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皆由合页和转轴组合而成,合页通过转轴两两连接,且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的外表面皆安装有防水膜。

优选的,所述前上侧板架和前下侧板架的末端内壁上皆沿壁面设置有收纳槽,收纳槽与限位导轨末端连接,竖直方向的收纳槽内部皆通过弹簧轴安装有第一弹簧挡板,前上侧板架横向方向的收纳槽内部通过弹簧轴安装有第二弹簧挡板,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的表面皆设置有拱形的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通过将前下侧板架分为尾板架和前段板架两部分,使得尾板架作为一个曲面部件使用,可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车型,如高车梁的皮卡、suv等车体,其底板尾部存在曲面区域,适用于该种车型情况下对前下侧板架进行展开和使用,并由尾板架形成的平面作为支撑面对后底板进行安装和支撑,利于后向的侧板架展开。

2、本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通过偏移机构,可在皮卡、suv等车型的情况下,针对尾板架上设置的后底板形成单独的动力控制系统,可带动后底板向后方运动,进而便于后上侧板架和后下侧板架进一步的展开,通过电机上的推移螺杆,可在电机带动下进行旋转,并和螺纹座结合使用,螺纹座在固定在车架底板上后,可借助螺纹与推移螺杆连接,并在推移螺杆旋转的情况下,产生螺纹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滚珠丝杠,可带动后底板连带着电机向后方运动,为后方侧板架的后向展开提供所需的动力。

3、本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通过随动板,和箱底板结合使用,可在导轨限位和外力作用下随前上侧板架进行展开,由此可在驾驶室顶端形成一个展开的空间,进一步扩大整个车体展开后的空间,通过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结合使用,可分别在随动板和箱底板形成的空间与主顶板和驾驶室顶板的间隙处进行遮风挡雨操作,并通过合页和转轴的连接方式,使得在收缩或展开的情况下,合页都能随转轴进行转动,便于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进行收缩运动,通过防水膜,为薄层且物理性能较好的防水膜体,可在合页和转轴的间隙处进行遮挡密封,并随合页和转轴进行折叠收缩运动。

4、本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通过两个相对布设的抽拉门板,可在实际情况下,形成一个后车的门体,利于开启等操作,并通过密封胶圈,可对抽拉门板与侧板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同时,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可在抽拉门板拉动至一定位置的情况下,实现摩擦限位效果,通过挂钩a和挂钩b结合使用,二者相互限位,可在后上侧板架和后下侧板架二者相互运动时,对二者上的抽拉门板运动进行限位和引导,并在人工需要打开后车门体时,可带动单个抽拉门板便能实现两个抽拉门板的同时开启。

5、本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通过收纳槽,可对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进行收纳,避免遮挡侧板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通过弹簧轴,表面存在一个弹簧部件,可在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不受外力挤压的情况下,推动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进行单向的旋转运动,借助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对后下侧板架和前下侧板架间隙、前上侧板架和后上侧板架间隙等较大的间隙处进行遮挡,达到一定的密封效果,并在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上设置一个拱形的曲面,可在侧板架展开或回收的过程中沿曲面进行运动,对第一弹簧挡板和第二弹簧挡板进行顶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正视剖视图,其中忽略车头剖视部分;

图3为实施例1的车尾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底架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限位导轨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限位导轨侧视图;

图7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左视剖视图;

图9为图2的俯视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卡扣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合页侧视装配图;

图14为实施例3的弹簧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弹簧挡板结构侧视图。

图中:1、车体;2、驾驶室;3、第一挡风板;4、第二挡风板;5、前上侧板架;6、后车胎;7、后下侧板架;8、前下侧板架;801、尾板架;802、前段板架;9、后上侧板架;10、第一弹簧挡板;11、第二弹簧挡板;12、后顶板;13、主顶板;14、动力导轨;15、车架底板;16、后底板;17、推移螺杆;18、电机;19、防水壳;20、螺纹座;21、限位导轨;2101、导轨槽板;2102、限位板;22、驾驶室顶板;23、随动板;24、箱底板;25、转轴;26、合页;27、防水膜;28、密封胶套;29、挂钩a;30、挂钩b;31、抽拉门板;32、收纳槽;33、弹簧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包括车体1、车体1前段的驾驶室2、驾驶室2顶端的驾驶室顶板22、车体1后端曲形的车架底板15和车体1底端的前车胎与后车胎6,车体1为suv车身结构,其后车胎6处的梁架高于普通的轿车,并形成一个曲面,驾驶室顶板22上开设有上下导通的通孔,车架底板15上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前下侧板架8,前下侧板架8为三面体结构,两个前下侧板架8可相对车体1进行左右方位的位移,进而对整个车体1进行扩展打开,前下侧板架8分别由前段板架802和尾板架801组成,前段板架802为平面形状的板架,尾板架801沿车架底板15的曲面向上延伸,即处于梁架较高的区域,尾板架801的顶端通过偏移机构安装有后底板16,借助偏移机构可带动后底板16向车体1后方运动,便于实现后方的车体展开效果,后底板16的顶端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后下侧板架7,与前下侧板架8结构类似,并处于前下侧板架8的内侧位置,两个后下侧板架7可随前下侧板架8进行同步展开,车体1的顶端安装有主顶板13,主顶板13延伸至驾驶室2顶端,为车体1的顶端板件,主顶板13的底端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前上侧板架5,前上侧板架5整体处于前下侧板架8的外侧位置,可在实际使用时,连带着前上侧板架5和前下侧板架8相对主顶板13进行左右方位展开运动,前上侧板架5的下方安装有后顶板12,实际后顶板12与主顶板13安装连接,而二者的安装部件越过前上侧板架5之间的间隙向下延伸,后顶板12上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后上侧板架9,后上侧板架9处于后下侧板架7的外侧,二者通过限位部件连接,可在受力情况下,后上侧板架9相对后上侧板架9进行上下运动;

前上侧板架5的一端安装有随动板23,随动板23延伸至驾驶室顶板22上方,实际可作为前上侧板架5的延伸端进行一体式生产,驾驶室顶板22上活动安装有两个相对布设的箱底板24,箱底板24与随动板23限位连接,可与随动板23进行同步的左右方位运动,箱底板24的端面与随动板23的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二挡风板4,可在随动板23和箱底板24形成的空间进行遮风挡雨操作,主顶板13与驾驶室顶板22的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挡风板3,可在主顶板13和驾驶室顶板22的间隙处形成挡风遮雨的效果;

两块后下侧板架7的内部和两块后上侧板架9的内部皆活动安装有抽拉门板31,可在实际情况下,一共四块抽拉门板31,并形成一个后车的门体,利于开启等操作,便于使用者从后门走出车内,同侧的后下侧板架7和后上侧板架9之间的两块抽拉门板31上连接有导向机构,可实现同步运动。

具体的,箱底板24和驾驶室顶板22的连接处、随动板23与主顶板13的连接处、前上侧板架5与前下侧板架8上下方位的间隙处、后下侧板架7与后上侧板架9上下方位间隙处、后上侧板架9与后顶板12连接处、后底板16与尾板架801间隙处和后顶板12与主顶板13车身方向的连接处皆安装有限位导轨21,可在随动板23、箱底板24、前上侧板架5等在展开过程中,实现运动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的,限位导轨21由t型轨道和导轨槽板2101组成,导轨槽板2101限位安装在t型轨道上,实际导轨槽板2101套接在t行轨道上,二者光滑且限位安装,在受力情况下,导轨槽板2101沿t型轨道进行限位滑移运动,且t型轨道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2102。当导轨槽板2101运动至限位板2102位置后,二者相互顶紧进而实现限位效果,如在随动板23与主顶板13连接处的限位导轨21使用时,t型轨道安装在主顶板13上,其上的导轨槽板2101底端与随动板23连接,在随动板23受力向外移动时,导轨槽板2101沿t型轨道运动,直至达到特定行程距离后,导轨槽板2101的表面与限位板2102接触并顶紧,完成随动板23随前上侧板架5的展开运动。

进一步的,前上侧板架5和前下侧板架8的间隙处和前下侧板架8与车架底板15的间隙处皆安装有至少一组动力导轨14,动力导轨14可由轨道槽、导轨和电动推杆等部件组成,由电动推杆作为动力部件使用,如前上侧板架5和前下侧板架8的间隙处的动力导轨14使用时,电动推杆启动并带动前上侧板架5向上运动,进而对整个主顶板13乃至主顶板13连接的部件进行顶紧,达到向上的展开效果,此外,该处的动力导轨14可直接由车架底板15安装,其输出端安装在主顶板13上,带动主顶板13向上运动,进而对整个与主顶板13连接到的部件进行向上展开运动,前下侧板架8与车架底板15的间隙处的动力导轨14可为侧板架的左右展开提供所需的动力。

进一步的,导向机构包括挂钩a29和挂钩b30,挂钩a29安装在后下侧板架7的抽拉门板31一端,挂钩b30安装在后上侧板架9的抽拉门板31一端,同侧的挂钩b30和挂钩a29相互卡扣并左右限位,上下方位的运动不收到限制,可在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二者相互运动时,对二者上的抽拉门板31运动进行限位和引导,并在人工需要打开后车门体时,可带动单个抽拉门板31便能实现两个抽拉门板31的同时开启,实际使用时,为增加密封效果,可在后上侧板架9的抽拉门板31底端安装与后下侧板架7的抽拉门板31顶端安装一个抽拉的挂帘或密封膜等,以便于在展开之后,对抽拉门板31上下方位的间隙处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同侧的挂钩a29和挂钩b30配合使用,且后下侧板架7与抽拉门板31间隙处和两块后上侧板架9与抽拉门板31间隙处安装有密封胶套28,密封胶套28并非固定卡死,而是存在一定间隙,可保证抽拉门板31可受力运动,密封胶套28本身摩擦系数较大,可对抽拉门板31与侧板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同时,增加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可在抽拉门板31拉动至一定位置的情况下,使得抽拉门板31因摩擦限位固定。

进一步的,偏移机构包括电机18和螺纹座20,螺纹座20安装在车架底板15的末端,表面设置有导通的螺纹孔,电机18安装在后底板16的尾部底端,此电机18可选用一般的正反转电机,并配备有plc控制器进行控制,电机18的输出端安装有推移螺杆17,推移螺杆17通过螺纹与螺纹座20连接,以螺纹座20为支撑,可在电机18带动下进行旋转,可借助螺纹与推移螺杆17连接,并在推移螺杆17旋转的情况下,产生螺纹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滚珠丝杠,可产生反作用力带动后底板16连带着电机18向后方运动,为后方侧板架的后向展开提供所需的动力。

更进一步的,电机18的表面安装有防水壳19,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散热和物理性能,对电机18进行包裹和保护。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该车体其上的电器部件可由单个控制器进行控制,而控制器就处于驾驶室2内部,并由车体1通过导线为电器部件提供所需的电能,如电机18是通过导线与车体1内部的蓄电池进行电性连接并受控制器进行开关控制,受高架车梁结构影响,在实际展开时,需先控制侧板架向车体1的左右两侧或上下方位展开,如先进行上下展开时,垂直方位的动力导轨14内部的电动推杆伸长,对主顶板13向上顶紧,而与主顶板13连接的前上侧板架5乃至随动板23处安装的是横向的限位导轨21,受上下方位的限位,在主顶板13向上运动,前上侧板架5同步向上运动,并带动后上侧板架9向上运动,随后启动车架底板15与前下侧板架8之间且为两组的横向动力导轨14,电动推杆推动左右方位相对的两组前下侧板架8进行左右方位运动,并带动前上侧板架5、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同时进行左右方位的运动,直至电动推杆行程控制开关完成操作,导轨槽板2101卡在限位板2102上进行限位,当进行后方的侧板架展开时,控制器启动电机18带动推移螺杆17旋转,使得推移螺杆17上的螺纹相对螺纹座20上的螺纹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电机18上,电机18连带着后底板16乃至后底板16上的后下侧板架7导出,整个过程中,受限位导轨21的限位作用,后下侧板架7连带着后上侧板架9分别从前下侧板架8和前上侧板架5内侧导出,向后方展开,整个车体的空间进一步增大,而为了对展开后的后方侧板架进行连接,可借助人工将左右方位的四个抽拉门板31分别从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拉出,拉出时受挂钩a29和挂钩b30的作用,同侧的抽拉门板31会同时导出,而不同侧的抽拉门板31端面接触并能实现后车门体的闭合效果,为增加密封效果,可在后上侧板架9的抽拉门板31底端安装与后下侧板架7的抽拉门板31顶端安装一个抽拉的挂帘或密封膜等,以便于在展开之后,对抽拉门板31上下方位的间隙处进行密封,而受到密封胶套28的密封和摩擦效果,抽拉门板31与后上侧板架9或后下侧板架7的间隙处摩擦力较大,不易在受振动力等情况下发生偏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结构与实施例1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4皆由合页26和转轴25组合而成,合页26通过转轴25两两连接,且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4的外表面皆安装有防水膜27(参见图12和图13)。在实际需求情况下,当合页26受力的情况下,可绕转轴25进行转动,进而可使得多个合页26发生折叠或展开效果,而防水膜27为薄层且物理性能较好的防水膜体,可在合页26和转轴25的间隙处进行遮挡密封,并随合页26和转轴25进行折叠收缩运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如随动板23和箱底板24形成的空间与后方的车体内部导通时,前上侧板架5存在开口,即人可在完全展开的车体内看到可以看到随动板23时,随动板23和箱底板24形成的空间,三个侧面同时被第一挡风板3包裹,形成一个半密封的腔体,便于后续车体展开后将物品存储在腔体内,而当需要保证展开后的第一挡风板3与第二挡风板4之间存在间隙密封时,第一挡风板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防水薄膜,防水薄膜的末端与第二挡风板4的端面连接,防水薄膜展开后使得二者间隙处进行密封,而当随动板23和主顶板13向上运动时,合页26受力展开,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4同时展开,形成挡风密封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结构与实施例1和2汽车多方向扩展箱体改良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前上侧板架5和前下侧板架8的末端内壁上皆沿壁面设置有收纳槽32,收纳槽32与限位导轨21末端连接,竖直方向的收纳槽32内部皆通过弹簧轴33安装有第一弹簧挡板10,前上侧板架5横向方向的收纳槽32内部通过弹簧轴33安装有第二弹簧挡板11,第一弹簧挡板10和第二弹簧挡板11的表面皆设置有拱形的曲面(参见图14和图15)。收纳槽32皆处于侧板架内侧表面的末端位置处,在整个车体不展开的情况下,对第一弹簧挡板10和第二弹簧挡板11进行收纳,弹簧轴33为一个安装有弹簧部件的轴体,弹簧的弹力合力沿轴体的周向表面,实际使用时,弹簧轴33带动第一弹簧挡板10和第二弹簧挡板11进行运动,而第一弹簧挡板10和第二弹簧挡板11皆为弹性可折叠材料制造而成,二者区别在于,第一弹簧挡板10对竖直方向的间隙进行遮挡和密封,第二弹簧挡板11对水平方向的间隙进行遮挡和密封。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在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受力向后展开时,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外侧表面对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的曲面进行顶紧,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不发生运动,当展开后,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外侧表面对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的曲面分离,此时,受弹簧轴33的弹力,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同时翻转,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的末端对侧板架表面进行顶紧,由此对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展开后形成的间隙进行密封,为了保证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能够正常回缩,可在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上皆安装有顶针,当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展开回缩后,顶针先回收向车体内,顶针与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顶紧,克服弹簧轴33的弹力,将第一弹簧挡板10或第二弹簧挡板11顶入收纳槽32,以利于后上侧板架9和后下侧板架7回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