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型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8288发布日期:2020-12-29 09: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减振型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轮技术领域,具体是减振型脚轮。



背景技术:

脚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五金配件,其被广泛的适用于承载设备(如家具、推车、机械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的底部,用于方便承载设备的移动,在脚轮经过一些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不但会影响承载设备以及使用体验,而且会对脚轮的寿命产生影响。目前,现有的一些脚轮也具有减振功能,但普遍是直接通过弹簧承重并进行减振,这种减振方式的减振效果不好,而且由于弹簧直接承重,对弹簧的要求较高,而且对弹簧的损耗也较大,减振功能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减振型脚轮,利用支架本体、减振架和弹簧配合形成的杠杆原理的减振机构,减振效果好,且对弹簧的要求及损耗更小,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耐用,有利于提高脚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减振型脚轮,包括脚轮支架、安装在脚轮支架下部的轮子以及设置在脚轮支架上部用于连接承载设备的安装结构,脚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减振架、固定架、以及至少一组弹簧和固定杆,减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内侧板以及横向连接两个内侧板前部上端的压板,两个内侧板的后部分别与轮子两侧的轮轴进行铰接;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外侧板以及横向连接两个外侧板上端的顶板,两个外侧板设置在两个内侧板外侧,且各外侧板的后部下端分别与对应内侧板通过铰轴进行铰接,铰轴与轮轴平行间隔设置且铰轴位于轮轴的前方,固定架横向固定连接两个外侧板且位于顶板与压板之间,固定杆穿过压板上设置的通孔,固定杆的上端连接固定架,下端螺纹连接承托件,弹簧套在对应的固定杆外,且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压板和承托件。

优选,所述承托件为螺帽,或者所述承托件为螺帽和托板的组合。

优选,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弯折的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外侧板内壁相贴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连接,所述减振架的两个所述内侧板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从而使所述固定架能够对减振架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

优选,两个所述内侧板的前部与对应所述外侧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连接部位于对应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所述通孔为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孔,所述减振架能够相对固定杆在通孔的范围内活动。

优选,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设有上端头,固定杆穿过固定架上的穿孔并通过上端头挂在固定架上。

优选,所述安装结构通过能够水平转动的转盘组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所述转盘组件包括上波盘、下波盘、若干第一滚珠、若干第二滚珠和紧固件,顶板位于上波盘和下波盘之间,所述顶板上设有环形连接部,上波盘的下表面和环形连接部的上表面分别相对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环形连接部的下表面和下波盘的上表面分别相对设有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的截面均为凹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滚珠设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之间,第二滚珠设于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之间,所述脚轮支架与转盘组件通过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紧固件依次垂直穿过上波盘和下波盘中心的穿孔并将其紧固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波盘或紧固件上。

优选,所述上波盘的穿孔边缘和所述下波盘的穿孔边缘在所述紧固件的作用下紧贴在一起,上波盘的穿孔内侧壁和下波盘的穿孔内侧壁均与紧固件的外侧壁紧贴,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在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径向上错开设置,且第二环槽在径向上位于第三环槽的外侧。

优选,所述安装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或者安装结构与顶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板、插杆、螺杆、插孔中的一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具有以下优点:①轮子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会向上跳动,进而带动减振架绕铰轴逆时针偏转,进而通过减振架上的压板向下压缩弹簧,从而通过弹簧来吸收、过滤轮子的跳动,实现脚轮的减振,并且相比传统的弹簧直接承重式减振结构,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利用支架本体、减振架和弹簧配合形成的杠杆原理减振机构,减振效果更好,而且利用杠杆原理能够有效减少弹簧的承载,对弹簧的要求较小,能够减少弹簧的损耗,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减振机构更加稳定耐用,使用寿命更长;且本实施例中的弹簧水平设置,能够降低整体脚轮的高度,且节省空间,使得减振架和支架本体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结构设计巧妙;②当脚轮支架上方承载的承载设备很重时,轮子行驶凸凹不同的地方产生的跳动会使得弹簧上端与减振架的接触处产生非常大的瞬间冲击力,基于这种考虑,本申请通过减振架上的压板向下抵压弹簧上端,压板与弹簧上端的接触面积比较大,而且压板与减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从而使得压板与弹簧上端配合处的承力性能好,且不易在多次反复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松动或损坏,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另外,本申请通过固定杆下端(自由端)螺纹连接的承托件来承托弹簧下端,由于弹簧上端的瞬间冲击力通过弹簧的过滤和吸收,传递到弹簧下端的冲击力就会比较小,所以承托件能够长期、稳定承托弹簧下端的冲击力而不易松动,同时可以通过旋紧或旋松承托件来调整弹簧的预紧力进而调整减振性能,而且由于固定杆下端(自由端)及承托件在纵向空间上占用空间较小,所以可以使得减振架的纵向摇摆空间较大,而且承托件螺纹连接在固定杆的下端(自由端),便于拆装;③减振架位于固定架的两个连接部之间,且减振架的内侧板与固定架的连接部间隙较小,从而使所述固定架能够对减振架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使得减振架在纵向摇摆时,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出现左右晃动,进而避免或降低固定杆、弹簧因承受横向扭力而导致损坏的风险,并能增加整个脚轮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的结构分解图。

其中:脚轮支架1,支架本体11,外侧板111,顶板112,减振架12,内侧板121,压板122,通孔123,固定架13,连接部131,弹簧14,固定杆15,螺帽152,托板153,上端头154,轮子2,轮轴21,安装板3,铰轴4,转盘组件5,上波盘51,下波盘52,第一滚珠53,第二滚珠54,紧固件5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接。另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竖直”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减振型脚轮,包括脚轮支架1、安装在脚轮支架1下部的轮子2以及设置在脚轮支架1上部用于连接承载设备的安装板3,脚轮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减振架12、固定架13、以及一组弹簧14和固定杆15,减振架12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内侧板121以及横向连接两个内侧板121前部上端的压板122,两个内侧板121的后部分别与轮子2两侧的轮轴21进行铰接;支架本体11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两个竖向并列设置的外侧板111以及横向连接两个外侧板111上端的顶板112,两个外侧板111设置在两个内侧板121外侧,且各外侧板111的后部下端分别与对应内侧板121通过铰轴4进行铰接,铰轴4与轮轴21平行间隔设置且铰轴4位于轮轴21的前方,固定架13横向固定连接两个外侧板111且位于顶板112与压板122之间,固定杆15穿过压板122上设置的通孔123,固定杆15的上端连接固定架13,下端螺纹连接承托件,承托件为螺帽152和托板153的组合,弹簧14套在对应的固定杆15外,且弹簧1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压板122和托板153。

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在使用时,轮子2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会向上跳动,进而带动减振架12绕铰轴4逆时针偏转,进而通过减振架12上的压板122向下压缩弹簧14,从而通过弹簧14来吸收、过滤轮子2的跳动,实现脚轮的减振。相比传统的弹簧14直接承重式减振结构,本实用新型减振型脚轮还具有以下优点:①利用支架本体11、减振架12和弹簧14配合形成的杠杆原理减振机构,减振效果更好,而且利用杠杆原理能够有效减少弹簧14的承载,对弹簧14的要求较小,能够减少弹簧14的损耗,从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减振机构更加稳定耐用,使用寿命更长;且本实施例中的弹簧14水平设置,能够降低整体脚轮的高度,且节省空间,使得减振架12和支架本体11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结构设计巧妙;②承重性、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因为当脚轮支架1上方承载的承载设备很重时,轮子2行驶凸凹不同的地方产生的跳动会使得弹簧14上端与减振架12的接触处反复产生非常大的瞬间冲击力,基于这种考虑,本申请通过减振架12上的压板122向下抵压弹簧14上端,压板122与弹簧14上端的接触面积比较大,而且压板122与减振架12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从而使得压板122与弹簧14上端配合处的承力性能好,且不易在多次反复瞬间冲击力的作用下松动或损坏,稳定性和耐用性更好;另外,本申请通过固定杆15下端(自由端)螺纹连接的承托件来承托弹簧14下端,由于弹簧14上端的瞬间冲击力通过弹簧14的过滤和吸收,传递到弹簧14下端的冲击力就会比较小,所以承托件能够长期、稳定承托弹簧14下端的冲击力而不易松动,同时可以通过旋紧或旋松承托件来调整弹簧14的预紧力进而调整减振性能,而且由于固定杆15下端(自由端)及承托件在纵向空间上占用空间较小,所以可以使得减振架12的纵向摇摆空间较大,而且承托件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5的下端(自由端),便于拆装。

固定架13的两端分别设有向下弯折的连接部131,两个连接部131分别与两个外侧板111内壁相贴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连接,减振架12的两个内侧板121位于两个连接部131之间且间隙很小(大概1mm左右),从而使所述固定架能够对减振架在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使得减振架在纵向摇摆时,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出现左右晃动,进而避免或降低固定杆、弹簧因承受横向扭力而导致损坏的风险,并能增加整个脚轮的结构强度和耐用性。

两个内侧板121的前部与对应外侧板111之间设有间隙,连接部131位于对应内侧板121和外侧板111之间的间隙内;该设计能够更加合理利用脚轮支架1的纵向空间,尽可能多地增加减振架12的纵向摇摆空间。

通孔123为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长孔,减振架12能够相对固定杆15在通孔123的范围内活动,从而使得减振架12能够自由顺畅摇摆。

固定杆15的上端固定设有上端头154,固定杆15穿过固定架13上的穿孔并通过上端头154挂在固定架13上。

安装板3通过能够水平转动的转盘组件5连接支架本体11,转盘组件5包括上波盘51、下波盘52、若干第一滚珠53、若干第二滚珠54和紧固件55,顶板112位于上波盘51和下波盘52之间,顶板112上设有环形连接部,上波盘51的下表面和环形连接部的上表面分别相对设有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环形连接部的下表面和下波盘52的上表面分别相对设有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的截面均为凹弧形结构,第一滚珠53设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之间,第二滚珠54设于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之间,脚轮支架1与转盘组件5通过第一滚珠53和第二滚珠54进行转动连接,紧固件55依次垂直穿过上波盘51和下波盘52中心的穿孔并将其紧固连接在一起,安装板3固定连接在上波盘51或紧固件55上。

上波盘51的穿孔边缘和下波盘52的穿孔边缘在紧固件55的作用下紧贴在一起,上波盘51的穿孔内侧壁和下波盘52的穿孔内侧壁均与紧固件55的外侧壁紧贴,该设计使得上波盘51和下波盘52在周向进行相互支撑,且紧固件55的两端分别与上波盘51、下波盘52在径向进行相互支撑,且紧固件55的侧壁分别与上波盘51、下波盘52在径向进行相互支撑,使得脚轮支架1的转盘组件5具有优异的整体结构强度、稳定性和承重能力。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在环形连接部的径向上错开设置,且第二环槽在径向上位于第三环槽的外侧,不但能够减少脚轮支架1转动部位的厚度,而且能够增加稳定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