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2202发布日期:2021-02-03 18: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国家对中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步健全,对整机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中重型运输车辆的制动装置为鼓式和干式摩擦片形式,只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功能。
[0003]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标gb7258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危险品运输半挂车必须安装盘式制动器,自2020年1月1日三轴仓栅式和栏板式半挂车必须安装盘式制动器;
[0004]
我国已经开始推广缓速器等其他辅助制动装置,并且制定了相应标准。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规定:车长大于9m的客车、总质量大于等于 120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应装备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
[0005]
当车辆在特殊路面如缓坡,行驶需要实现缓速功能时需要安装缓速器,或者采用向刹车鼓喷水降温的方式,传统的淋水器对盘式制动器进行降温,容易造成制动盘开裂的问题,造成对车辆损害、增加了设备成本和使用安全风险,同时对道路环境产生污染;当行车环境复杂,车辆需要连续或反复制动,制动器产生大量的热量,严重时制动系统会因过热造成轮胎爆胎或起火燃烧的车辆事故,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同时制动器保养频率高,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申请提出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行车、驻车、缓速状态下使用的制动器,减少制动器的磨损,避免制动盘开裂问题,降低车辆使用成本,减少因频繁制动而产生制动系统过热导致车辆事故,存在交通安全的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控制器、驻车制动控制器、缓速控制开关和电子控制单元,行车制动控制器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连接,驻车制动控制器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连接,缓速控制开关和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控制阀控制连接;压力控制阀和制动器通过气管连接,且之间所述气管与第一压力传感器连接;制动器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与油箱组件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油箱组件和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换热器和油泵通过管道连接;油泵和油箱组件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换热器的出油口和散热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三温度传感器连接,散热器的另一端和换热器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
[0008]
在以上方案中可以优选的是,压力控制阀和储气筒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筒和打气
泵通过气管连接,打气泵和发动机通过气管连接。
[0009]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油箱组件包括油箱和分配阀。
[0010]
还可以优选的是,制动器包括复合气室,复合气室包括有驻车制动气室和行车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包括有驻车制动弹簧,复合气室安装有复合气室支撑架,复合气室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制动器壳体的左侧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左端盖,所述左端盖与所述制动器壳体之间安装有壳体密封圈,所述左端盖的中心开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左端盖的下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复合气室与传力拨叉轴连接,传力拨叉轴的拨叉卡在旋转盘端面的立柱外侧,旋转盘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左侧,旋转盘的右端面安装有斜面传动组件,斜面传动组件的端面与制动活塞接触,制动活塞的左端面设置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的凸台左侧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制动活塞与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的凸台右侧之间安装有活塞密封圈,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组成摩擦盘组,动摩擦盘相邻左侧位置设置有静摩擦盘,静摩擦盘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制动活塞与动摩擦盘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右侧安装有外端盖,外端盖与所述制动器壳体之间安装有端盖密封圈。
[0011]
还可以优选的是,旋转盘为圆环结构。
[0012]
还可以优选的是,传力拨叉轴的所述拨叉一端开设有开口槽。
[0013]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旋转盘端面的所述立柱直径,所述开口槽的内部为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立柱直径。
[0014]
还可以优选的是,旋转盘端面开设有凹槽。
[0015]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立柱安装在旋转盘端面凹槽的台阶面上,所述凹槽两侧的台阶对所述拨叉进行限位。
[0016]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拨叉的外平面不高于旋转盘的端面。
[0017]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立柱的端面不高于旋转盘的端面。
[0018]
还可以优选的是,斜面传动组件的斜面为平面。
[0019]
还可以优选的是,斜面传动组件的斜面为曲面。
[0020]
还可以优选的是,斜面传动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21]
还可以优选的是,动摩擦盘上设置有螺旋花纹,增加摩擦力。
[0022]
还可以优选的是,静摩擦盘上设置有螺旋花纹,增加摩擦力。
[0023]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摩擦盘组至少为两个。
[0024]
上述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行车制动,行车制动控制器设置有踏板,踩下所述踏板,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踩踏深度调节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控制输入制动器的高压气体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高压气体的气压并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行车制动控制器控制制动力矩,制动器行车制动;
[0026]
驻车制动,按下驻车制动控制器,电子控制单元接收驻车制动控制器的信号控制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控制高压气体排出制动器,制动器驻车制动;
[0027]
缓速制动,按下缓速控制开关,电子控制单元接收缓速控制开关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速度控制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控制输入制动器的高压气体的压力;进而调节制动力矩,实现缓速下坡制动;
[0028]
在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缓速制动时,电子控制单元读取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油泵开始工作,油泵将冷却液打入油箱组件,油箱组件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打入制动器,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流进油箱组件,冷却液从油箱组件流入换热器,冷却液经过换热器的出油口流入散热器,冷却液再次从散热器经过所述进油口流入换热器,冷却液经过换热器进入油泵,油泵经冷却后的冷却液打入油箱组件,油箱组件再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打入制动器,实现循环散热。
[0029]
在以上方案中可以优选的是,当行车制动时,制动高压气体进入复合气室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压缩所述驻车制动弹簧解除驻车制动,制动高压气体同时进入复合气室的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推动传力拨叉轴传动,传力拨叉轴的所述拨叉带动旋转盘和斜面传动组件一起转动,斜面传动组件推动制动活塞向左运动,制动活塞带动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贴合,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发生摩擦,产生行车制动;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啮合产生摩擦力来控制制动力矩;
[0030]
当驻车制动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排出,所述驻车制动气室的所述驻车制动弹簧产生推力,推动传力拨叉轴传动,传力拨叉轴的所述拨叉带动旋转盘和斜面传动组件一起转动,斜面传动组件推动制动活塞向左运动,制动活塞带动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贴合,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发生摩擦,产生驻车制动;
[0031]
当缓速制动时,压力控制阀控制制动高压气体的压力,所述压力控制动摩擦盘和静摩擦盘啮合产生的摩擦力,控制行车速度;
[0032]
还可以优选的是,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排出,解除驻车制动,回位弹簧推动制动活塞回位,制动活塞带动动摩擦盘与静摩擦盘分离,解除制动,同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的所述行车制动室排出,解除行车制动。
[0033]
本申请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34]
本申请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采用具备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缓速功能的制动器,油泵和散热器可将制动器产生的热量导出制动器进行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动器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淋水器对盘式制动器进行降温,容易造成制动盘开裂,造成对车辆损害、增加了设备成本和使用安全风险,严重时制动系统会因过热造成轮胎爆胎或起火燃烧的车辆事故,存在交通安全问题,同时制动器保养频率高,增加了使用成本的问题;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满足在行车、驻车、缓速状态下的制动,制动器冷却液补充充分,能够监控制动器温度,减少高温对制动系统的磨损,可有效延长制动系统的维护周期,降低维护费用,提高制动器使用寿命;缓速制动通过设定速度进行制动力矩的调整,车辆可以匀速行驶,提高车辆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35]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6]
图1为本申请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的部件连接示意图。
[0037]
图2为本申请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的制动器剖面结构图。
[0038]
图3为本申请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的制动器旋转盘三维结构示
意图。
[0039]
图中,101为行车制动控制器,102为驻车制动控制器,2为缓速控制开关,3为电子控制单元,401为第一压力传感器,402为第二压力传感器,501为第一温度传感器,502为第二温度传感器,503为第三温度传感器,6为压力控制阀,7为制动器,701为冷却液进口,702为冷却液出口,703为复合气室,704 为复合气室支撑架,705为传力拨叉轴,706为旋转盘,707为斜面传动组件, 708为制动活塞,709为活塞密封圈,710为动摩擦盘,711为静摩擦盘,712 为回位弹簧,713为外端盖,714为端盖密封圈,715为壳体密封圈,716为固定环,8为油箱组件,9为换热器,10为油泵,11为散热器,12为储气筒,13 为打气泵,14为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1]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42]
实施例1
[0043]
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参见图1,包括行车制动控制器101、驻车制动控制器102、缓速控制开关2和电子控制单元3,行车制动控制器101与电子控制单元3控制连接,驻车制动控制器102与电子控制单元3 控制连接,缓速控制开关2和电子控制单元3控制连接,电子控制单元3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01、第二压力传感器4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温度传感器502、第三温度传感器503和压力控制阀6控制连接;压力控制阀6和制动器7通过气管连接,且之间所述气管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01连接;制动器 7的冷却液进口701和冷却液出口702与油箱组件8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油箱组件8和换热器9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0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501连接;换热器9和油泵10通过管道连接;油泵10和油箱组件8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二温度传感器502连接;换热器9的出油口和散热器11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且之间所述管道与第三温度传感器 503连接,散热器11的另一端和换热器9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
[0044]
其中,行车制动控制器101与电子控制单元3通过信号线控制连接,驻车制动控制器102与电子控制单元3通过信号线控制连接,缓速控制开关2和电子控制单元3通过信号线控制连接,电子控制单元3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01、第二压力传感器4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温度传感器502、第三温度传感器503和压力控制阀通过信号线控制连接6;压力控制阀6和制动器7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管为金属管或橡胶管,且之间所述气管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01 连接;制动器7的冷却液进口701和冷却液出口702与油箱组件8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油箱组件8和换热器9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换热器9和油泵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油泵10和油箱组件8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换热器9的出油口和散热器11 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散热器11的另一端和换热器9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为金属管。
[0045]
实施例2
[0046]
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参见图1,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
是,压力控制阀6和储气筒12通过气管连接,储气筒12和打气泵13 通过气管连接,打气泵13和发动机14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管为金属管或橡胶管,发动机14启动后,打气泵13开始工作,打气泵13将气体打入储气筒 12,储气筒12为制动器7供应高压气体。
[0047]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所述油箱组件8包括油箱和分配阀,油箱用于存储冷却液,分配阀用于控制冷却液分配控制进出油箱组件8。
[0048]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参见图2和图3,制动器7包括复合气室703,复合气室703包括有驻车制动气室和行车制动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包括有驻车制动弹簧,复合气室703安装有复合气室支撑架704,复合气室支撑架704的另一端与制动器壳体的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左端盖,所述左端盖与所述制动器壳体之间安装有壳体密封圈715,所述左端盖的中心开设有冷却液进口701,所述左端盖的下部开设有冷却液出口702,复合气室703与传力拨叉轴705连接,传力拨叉轴705的拨叉卡在旋转盘706端面的立柱外侧,旋转盘706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左侧,旋转盘706的右端面安装有斜面传动组件707,斜面传动组件707的端面与制动活塞708接触,制动活塞708的左端面设置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的凸台左侧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12,制动活塞708与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的凸台右侧之间安装有活塞密封圈709,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组成摩擦盘组,动摩擦盘710相邻左侧位置设置有静摩擦盘711,静摩擦盘711 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制动活塞708与动摩擦盘710连接,所述制动器壳体右侧安装有外端盖713,外端盖713与所述制动器壳体之间安装有端盖密封圈714。
[0049]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旋转盘706为圆环结构。
[0050]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传力拨叉轴705的所述拨叉一端开设有开口槽。
[0051]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所述开口槽的开口尺寸小于旋转盘706端面的所述立柱直径,所述开口槽的内部为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立柱直径。
[0052]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旋转盘706端面开设有凹槽。
[0053]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所述立柱安装在旋转盘706端面凹槽的台阶面上,所述凹槽两侧的台阶对所述拨叉进行限位。
[0054]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所述拨叉的外平面不高于旋转盘706的端面。
[0055]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所述立柱的端面不高于旋转盘706的端面。
[0056]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斜面传动组件707的斜面为平面。
[0057]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斜面传动组件707的斜面为曲面。
[0058]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斜面传动组件70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更加均匀将推力传递给制动活塞708。
[0059]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动摩擦盘710上设置有螺旋花纹,增加摩擦力。
[0060]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动摩擦盘710为带有内齿的环形结构。
[0061]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静摩擦盘711上设置有螺旋花纹,增加摩擦力。
[0062]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静摩擦盘711为带有外齿的环形结构。
[0063]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为耐磨材料,其材料为纸基摩擦材料。
[0064]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所述摩擦盘组至少为两个,制动效果更好。
[0065]
还可以进一步的,固定环716安装在所述制动器壳体内部右侧,固定环716 对所述摩擦盘组进行定位。
[0066]
如实施例1和施例2所述的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使用方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67]
行车制动,行车制动控制器101设置有踏板,踩下所述踏板,电子控制单元3根据踩踏深度调节压力控制阀6,压力控制阀6控制输入制动器7的高压气体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401测量所述高压气体的气压并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3,行车制动控制器101控制制动力矩,实现制动器7行车制动;
[0068]
驻车制动,按下驻车制动控制器102,电子控制单元3接收驻车制动控制器102的信号控制压力控制阀6,压力控制阀6控制高压气体排出制动器7,实现制动器7驻车制动;
[0069]
缓速制动,按下缓速控制开关2,电子控制单元3接收缓速控制开关2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3根据设定的速度控制压力控制阀6,压力控制阀6控制输入制动器7的高压气体的压力;进而调节制动力矩,实现制动器7缓速下坡制动;
[0070]
在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缓速制动时,电子控制单元3读取第二压力传感器4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温度传感器502、第三温度传感器503的数值,油泵10开始工作,油泵10将冷却液打入油箱组件8,油箱组件8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701打入制动器7,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702流进油箱组件 8,冷却液从油箱组件8流入换热器9,冷却液经过换热器9的出油口流入散热器11,冷却液再次从散热器11经过所述进油口流入换热器9,冷却液经过换热器9进入油泵10,油泵10经冷却后的冷却液打入油箱组件8,油箱组件8 再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701打入制动器7,实现循环散热。
[0071]
其中,电子控制单元3中针对第一压力传感器401、第二压力传感器402、第一温度传感器501、第二温度传感器502、第三温度传感器503分别设定报警值,当电子控制单元3读取各个传感器的值大于等于各自所述报警值时,电子控制单元3报警,提示驾驶人员需要检修车辆。
[0072]
一种湿式多片盘式行驻缓一体化制动系统使用方法,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当行车制动时,制动高压气体进入复合气室703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压缩所述驻车制动弹簧解除驻车制动,制动高压气体同时进入复合气室703 的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所述行车制动气室推动传力拨叉轴705传动,传力拨叉轴705的所述拨叉带动旋转盘706和斜面传动组件707一起转动,斜面传动组件707推动制动活塞708向左运动,制动活塞708带动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贴合,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发生摩擦,产生行车制动;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啮合产生摩擦力来控制制动力矩;
[0073]
当驻车制动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703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排出,所述驻车制动气室的所述驻车制动弹簧产生推力,推动传力拨叉轴705传动,传力拨叉轴705的所述拨叉带动旋转盘706和斜面传动组件707一起转动,斜面传动组件707推动制动活塞708向左运动,制动活塞708带动动摩擦盘710 和静摩擦盘711贴合,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发生摩擦,产生驻车制动;
[0074]
当缓速制动时,压力控制阀6控制制动高压气体的压力,所述压力控制动摩擦盘710和静摩擦盘711啮合产生的摩擦力,调整制动器7制动力矩,控制行车速度,实现缓速下坡控制;
[0075]
还可以进一步的是,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703的所述驻车制动气室排出,解除驻车制动,回位弹簧712推动制动活塞708回位,制动活塞708带动动摩擦盘710与静摩擦盘711分离,解除制动,同时制动高压气体从复合气室703的所述行车制动室排出,解除行车制动。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