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3154发布日期:2023-01-17 23:4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轻型载货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轻型载货汽车的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整车级应用对传统底盘各系统的布置及功能提出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传统零部件因新能源特征而表现出功能性缺陷,需做适应性改进。
3.新能源轻卡驻车制动系统整体延续了传统燃油车资源,同等轴距情况下,驱动电机的布置位置相较于传统发动机更靠后,距离驾驶室更远,这样导致动力总成末端的中央制动器距离驻车手柄更远,手刹拉线长度增加。
4.传统的手刹拉线调整块与驻车手柄处为单向固定,可提拽线操纵制动器进行驻车,但在释放手刹时,拉线回位完全靠中央制动器本身的回位弹簧,新能源轻卡的长拉线回位阻尼大,容易造成制动器拖摩。
5.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轻型载货汽车的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双向夹持、拉线回位时驻车手柄能与拉线同步移动、防止调整块滑出、并能为拉线提供一定的推力的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
9.手刹拉线结构,所述手刹拉线结构具有手刹拉线连接螺杆;
10.驻车手柄连接支架,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部分穿过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以及
11.手刹拉线调整块;
12.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位于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和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的连接处,且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和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之间具有轴端挡圈。
13.进一步的,所述手刹拉线结构包括:
14.手刹拉线外壳安装耳和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
15.所述手刹拉线外壳安装耳通过螺栓装配固定于白车身地板、且位于汽车的主驾驶座位一侧;
16.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一端与拉线钢索铆接,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另一端穿过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
17.进一步的,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上开设有圆孔;
18.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与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配合一端穿过所述圆孔。
19.进一步的,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包括:
20.调整块第一端和调整块第二端;
21.所述调整块第一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调整块第二端的截面尺寸;
22.所述调整块第一端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圆孔的开孔尺寸;
23.所述调整块第二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圆孔的开孔尺寸,且所述调整块第二端能够穿过所述圆孔;
24.所述调整块第一端和所述调整块第二端的连接处具有卡槽,所述轴端挡圈部分嵌入所述卡槽内。
25.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块第二端被配置为六角螺母;
26.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
27.所述手刹拉线连接螺杆穿过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一端穿过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并与所述手刹拉线调整块螺纹连接。
28.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块第二端通过嵌入所述卡槽内的所述轴端挡圈与所述驻车手柄连接支架限位。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手刹拉线调整块的调整块第二端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并通过轴端挡圈实现手刹拉线调整块的限位,实现了手刹拉线双向夹持,驻车制动器、拉线回位更加顺畅。
3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采用轴端挡圈进行卡接连接,实现了手刹拉线的双向夹持,不仅可以对拉线进行提拽,“松手刹”时,驻车手柄还能与拉线同步移动,防止调整块滑出,并能为拉线提供一定的推力。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的手刹拉线调整块与轴端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手刹拉线结构;2、驻车手柄连接支架;3、手刹拉线调整块;4、轴端挡圈;
38.101、手刹拉线外壳安装耳;102、手刹拉线连接螺杆;
39.201、圆孔;
40.301、调整块第一端;302、调整块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2.参见图1至图3所示;
43.本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
44.手刹拉线结构1,手刹拉线结构1具有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
45.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部分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以及
46.手刹拉线调整块3;
47.手刹拉线调整块3位于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和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的连接处,且手刹拉线调整块3和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之间具有轴端挡圈4。
48.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刹连线调整块的连接结构,其主要在手刹拉线调整块3、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和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的连接处利用轴端挡圈4实现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限位卡接,以此形成为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双向夹持。
49.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手刹拉线结构1包括:
50.手刹拉线外壳安装耳101和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
51.手刹拉线外壳安装耳101通过螺栓装配固定于白车身地板、且位于汽车的主驾驶座位一侧;
52.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一端与拉线钢索铆接,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另一端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
53.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上开设有圆孔201;
54.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与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配合一端穿过圆孔201。
55.其次,本实施例的手刹拉线调整块3包括:
56.调整块第一端301和调整块第二端302;
57.调整块第一端301的截面尺寸大于调整块第二端302的截面尺寸;
58.调整块第一端301的截面尺寸大于圆孔201的开孔尺寸;
59.调整块第二端302的截面尺寸小于圆孔201的开孔尺寸,且调整块第二端302能够穿过圆孔201;
60.调整块第一端301和调整块第二端302的连接处具有卡槽,轴端挡圈4部分嵌入卡槽内。
61.待拉线调整至合适长度时,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调整块第二端302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的圆孔201,并与轴端挡圈4卡接,而为了实现与轴端挡圈4卡接,本实施例的调整块第一端301和调整块第二端302的连接处具有卡槽,而本实施例的轴端挡圈4一端具有开口部,通过开口部能够在进行卡接时形成变形,而后顺利地将轴端挡圈4卡入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卡槽内。该结构整体布置紧凑,资源通用化程度高,后期使用及维保调节操作便捷,以轴端挡圈4的止挡结构形成对拉线的双向夹持。
62.作为拓展的实施方式:
63.为了能够方便在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与手刹拉线调整块3螺纹连接后更好地锁定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本实施例的调整块第二端302被配置为六角螺母;
64.手刹拉线调整块3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
65.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一端穿过手刹拉线调整块3并与手刹拉线调整块3螺纹连接。
66.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具有外螺纹,而与其配合的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通孔内具有内螺纹,以此形成为螺纹连接。调整后,利用六角螺母进行手刹拉线连接螺杆102的旋拧调整。
67.本实施例的调整块第二端302通过嵌入卡槽内的轴端挡圈4与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限位。
6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轻卡手刹拉线调整块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9.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调整块第二端302穿过驻车手柄连接支架2、并通过轴端挡圈4实现手刹拉线调整块3的限位,实现了手刹拉线双向夹持,驻车制动器、拉线回位更加顺畅。
70.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采用轴端挡圈4进行卡接连接,实现了手刹拉线的双向夹持,不仅可以对拉线进行提拽,“松手刹”时,驻车手柄还能与拉线同步移动,防止调整块滑出,并能为拉线提供一定的推力。
7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