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57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承和充气的两用工具,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汽车维修的随车工具。
目前在修理汽车时,为了支承起车体或轮胎充气,是分别单独使用一种通用的手动液压千斤顶或空气压缩机来进行。手动液压千斤顶可作为随车工具携带,而空气压缩机却不能作为随车工具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既能支承又能充气的两用组合工具,并能够利用汽车本身的12伏直流电源作为动力,分别或同时实现轮胎充气和支承起重工作,可作为一种方便的随车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底盘和壳体将一个泵、千斤顶、充气装置组合而成,泵的一对齿轮由一直流薄形电机驱动,齿轮带曲轴旋转,由曲轴和拉圈驱动上、下两个活塞作往复运动,上活塞做为充气装置的作动塞与充气装置相连接,下活塞作为千斤顶的作动塞而与千斤顶连接,曲轴驱动上活塞的往复运动,因产生封闭真空而将外界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和单向阀吸入气缸,并通过单向阀压入储气室,再将压力空气经单向阀和外接软管充入轮胎,以实现充气工作;曲轴同时驱动下活塞的往复运动,因产生封闭真空而将千斤顶储油室中的液压油吸出,经单向阀进入压力室,再经另一油路及单向阀推入千斤顶油缸底部将柱塞顶起,以实现支承起重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携带,能够依靠汽车本身的12伏直流电源作为动力,使用方便省力。
以下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泵体部分(即上半部)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1中充气装置部分(即下半部)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参照图1、图2、图3所示,直流薄形电机[1](电压12V、功率100W、转速3000转/分)驱动齿轮[2]带动曲轴[4]旋轴,曲轴[4]的旋转和拉圈[14]的作用驱动上活塞[13]和下活塞[6]同时作往复运动,上活塞[13]即为充气装置的作动塞,其往复运动将外界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16]和单向阀[18]吸入气缸,并通过单向阀[19]压入储气室[20],再将压力空气通过单向阀[22]和外接软管充入轮胎,下活塞[6]即为千斤顶的作动塞,其往复运动将储油室[9]里的液压油吸出。经单向阀[7]进入压力室,再经另一油路单向阀[23](参阅图4)推入千斤顶油缸[10]底部将柱塞[11]顶起进行支承起重,通过旋升梯形螺杆[12]可补偿支承高度,拧开手动单向阀[8]油缸内的液压油即返回储油室[9]而卸载,储气室[20]上的安全阀[21]具有安全限压的作用,图中[3]为壳体、[5]为底座、[15]为滚动轴承。
当拧开单向阀[8]时,可单独进行充气操作,当关闭单向阀[8]时为充气,支承同时操作,用顶针[17]顶开单向阀[18]即为单独进行支承操作。
本实施例的最大起重高度450mm,最大起重负荷5吨,最大充气气压强8kg/cm2。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千斤顶和充气装置的两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由底座[5]和壳体[3]与一个泵和直流薄形电机[1]连接组合而成,泵的上活塞[13]与充气装置相连接,下活塞[6]与千斤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泵主要由齿轮[2]、曲轴[4]拉圈[14]、上活塞[13]、下活塞[6]及底座[5]和壳体[3]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泵的曲轴[4]上安装一滚动轴承[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主要由空气过滤器[16]、单向阀[18]、[19]、[22]、储气室[20]及安全阀[21]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千斤顶由底座[5]、单向阀[7]、单向阀[8]、储油室[9]、油缸[10]、柱塞[11]、梯形螺杆[12]及单向阀[23]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充气又能支承起重的两用千斤顶。它是由一个泵连接千斤顶和充气装置所构成,能够利用汽车本身的12伏直流电源作为动力,单独或同时实现向轮胎充气或支承起重工作,是一种方便的随车工具。
文档编号B60C23/00GK2050417SQ8920685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6日
发明者吕长城 申请人:吕长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