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7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夜间行驶交会控制车灯灯光的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
现有的机动车辆一般装有远光灯和近光灯,也有把远光灯和近光灯组合在一个灯泡内,用灯光开关控制。远光灯的最大射程约100米,近光灯的最大射程约30米。夜间行驶,在道路照明不良条件下必须使用远光灯,当发现对方有机动车辆交会时,驾驶员减速并关闭远光灯,接通近光灯,由于远光灯和近光灯照射距离的差异,交会两车之间存在着无照明的盲区,车辆继续行驶,驾驶员要频繁操作变换远光灯和近光灯,使对方发生眩目,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种新的控制灯光的装置,当车辆夜间交会时,只要操作一次,使用该装置,车灯即可按予想的运行特性自动变光,消除盲区,防止眩目,帮助驾驶员顺利完成车辆交会。
这种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的特征在于由变光控制器及灯光开关两部份所构成。而变光控制器由二级以上基极有稳压管的三极管串接而成,在末级输出管的集电极与稳压管之间接有电容器。开关部份可以利用机动车辆现有的灯光开关,对原车不作改动,把变光控制器接在该开关上即可获得自动变光的效果,使用十分方便。对新组装或进行改装的车辆,可采用变光控制器和多挡开关组合在一起,以获得更为美观、方便的效果。
改变变光控制器中电容器、晶体管和电阻的参数,能获得予想的变光特性,使交会车辆之间盲区消除,眩目消除,保持视野清晰,减少驾驶员在交会过程中的灯光操作和疲劳,加速车辆交会过程,减少行车不安全因素。本装置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本装置也可广泛用于工业、舞台、生活服务等需要实现自动变光的场合。
附图1是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的变光控制器电路图。
附图2是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的变光控制器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用,图中(1)是变光控制器,(K)为灯光开关,变光控制器电路(A)端接在灯光开关(K)电源侧,变光控制器电路(B)端接在灯光开关(K)负载侧,(T1)是末级输出复合三极管,(D1)是接在(T1)基极的稳压管,(C1)是接在(T1)集电极和(D1)之间的电容器,(W)是可变电阻,(D3)是二极管,(T2)是三极管,(D2)是接在(T2)基极的稳压管,(R1)和(R2)是电阻。车辆夜间行驶,远光灯开关(K)闭合,变光控制器电路被灯光开关(K)短路,当两车交会时,驾驶员断开远光灯开关(K),变光控制器(1)即串联在灯光回路之中,此时远光灯变暗,射程减少,随着电容器(C1)充电,复合三极管(T1)由导通状态经过一定时间逐渐变为截止状态,远光灯进一步逐渐变暗到熄灭,此时交会车辆在无盲区、无眩目、视野清晰条件下逐渐靠近,并完成交会过程。车辆交会以后,驾驶员闭合远光灯继续行驶,此时变光控制器中的电容器(C1)放电,准备第二次交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夜间行驶交会控制车灯灯光的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变光控制器(1)及灯光开关(K)两部份所构成。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光控制器(1)由二级以上基极接有稳压管的三极管串接而成,在末级输出管(T1)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1)之间接有电容器(C1)。
3.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机动车灯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关部份利用机动车现有的灯光开关。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夜间行驶交会控制车灯灯光的防眩、无盲区变光装置,由灯光开关及变光控制器两部分所构成。能使交会两车之间消除盲区,消除眩目,只要操作一次,车灯即可按预想的运行特性自动变光,能保持清晰视野,减少驾驶员交会过程灯光操作和疲劳,减少行车不安全因素。本装置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B60Q1/14GK86202641SQ86202641
公开日1987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86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宗智 申请人:李宗智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