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591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雾化水给驾驶员带来清凉感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叉式起重卡车、拖拉机、起重吊车或推土机之类开舱式工作车的一种装备。
作为给驾驶员带来清凉的一种装备,日本专利NO.201618/1992公开了一种现有加湿器。该加湿器装在车门内壁位于车窗下方位置上,它把雾化水吹到驾驶员脸上,从而湿润在现场工作的驾驶员。
从加湿器吹向驾驶员脸部的加湿风以混合在周围风中的雾化水吸收该周围风的热量,从而以冷风给驾驶员带来清凉感。但是,若该加湿冷风装置的出风口离驾驶员脸部很远,冷风就会向四边散开。这就要求把吹出雾化水的加湿冷风装置的出风口放置在驾驶员脸部近处。
但在日本专利NO.201618/1992所公开的装备中,出风口与驾驶员脸部之间的距离较长,从出风口吹出并因雾化水的蒸发而冷却的风还未抵达驾驶员处就已向四周散开,从而无法给驾驶员带来足够的清凉感。顺便说一句,当雾化水的含水量加大时,雾化水会在空气中聚合成水滴。
而且在日本专利NO.201618/1992所公开的该装备的一个例子中,加湿冷风装置装在车门内壁的车窗下方位置上,事实上,把加湿冷风装置装在车门内壁的车窗下方位置使驾驶员感到碍手碍脚。
鉴于上述问题,本人构想出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它的出风口靠近驾驶员脸部,从而给驾驶员带来足够的清凉感。
本发明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采用了如下技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一种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员上方、供气流在其中流通的一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装有使气流从驾驶员上方吹向驾驶员的向下出风口;一在该气流通道中产生从出风口吹向驾驶员的气流的鼓风机;以及使水雾化而在该气流通道中产生雾化水的雾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该风气口位于驾驶员脸部的前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驾驶员脸部前方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各有一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该气流通道包括注入有由雾化装置雾化的雾化水的加湿风通道以及不注入雾化水的普通风通道;出风口包括把穿过加湿风通道的加湿风吹出的内圆筒以及把穿过普通风通道的普通风从内圆筒周围吹出的外圆筒。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内圆筒周围装有与内圆筒相连的蒸发件,用来吸收内圆筒上的冷凝水而以在外圆筒中流动的普通风蒸发被吸收的冷凝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内圆筒由可在与加湿风流动方向正交方向上弯曲的柔性软管构成;外圆筒由一柔性导管构成,它可在与普通风流动方向正交方向上弯曲并维持其弯曲状态,并在出口端有一用来夹持内圆筒的夹持部分;该夹持部分可沿气流方向相对内圆筒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还又一个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该加湿风通道包括一在水平方向上引导加湿风的雾化室;把加湿风从雾化室向下导入内圆筒的下向导引通道,以及在把加湿风从雾化室引导到下向导引通道的一孔口周围的直立在雾化室底部上的拦水堰,从而防止在雾化室中冷凝的冷凝水被引入向下引导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再又一个方案,在上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中,该雾化装置包括一供水箱;由供水箱供水的一加湿水水槽;一超声波振荡器,用来在加湿水水槽液面处集中产生超声波;以及一弯水道,包括把流出供水箱的水向着离开加湿水水槽的方向引导的反向水道以及使由反向水道引离加湿水水槽的水转向加湿水水槽的正向水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在上述的加湿冷风装置中,该出风口本置在驾驶员头部后方。
上述各技术装置的作用和工作情况分别简述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当雾化装置与鼓风机一起工作时,气流通道中形成向下对着驾驶员的气流,而雾化水混合在该向下气流中。因此,含有雾化水的加湿风从位于驾驶员上方的向下出风口吹向驾驶员,顺便说一句,加湿风中的雾化水吸收四周的风的热量从而降低加湿风的温度。
在这里,吹出加湿风的出风口位于驾驶员上方,因此出风口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很短。因而,从出风口吹出的加湿冷风在散入四周之前到达驾驶员处从而比现有技术给驾驶员带来更清凉的感觉。
而且,由于包括出风口在内的气流通道位于驾驶员上方,因此不会使驾驶员感到碍手碍脚而妨碍驾驶员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由于向下吹出加湿风的出风口位于驾驶员脸部前上方,因此从出风口喷出的加湿风可有效地吹到驾驶员脸部,从而从出风口吹出的加湿冷风可有效地到达驾驶员脸部。从而从出风口吹出的加湿冷风可有效地到达驾驶员脸部而给驾驶员以清凉感。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案,由于吹出加湿风的出风口位于驾驶员脸部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因此从此两个出风口吹出的加湿风可有效地吹到驾驶员脸部的左右两边。因而,从出风口吹出的加湿冷气可有效地到达驾驶员脸部的左右边而给驾驶员以清凉感。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案,加湿风从内圆筒吹出,而普通风从围绕着内圆筒的外圆筒吹出,因此可使加湿风由普通风包围着到达驾驶员,从而,可防止温度较低的加湿风在到达驾驶员之前向四周扩散,从而可有效地清凉驾驶员。因此,驾驶员可满意地获得清凉感。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案,由于含有雾化水的气流流过内圆筒,因此雾化水可能会冷凝而向下流过内圆筒。在内圆筒上流动的冷凝水被布置在内圆筒周围的蒸发件吸收。由蒸发件吸收的冷凝水由在外圆筒中流动的普通风蒸发并由普通风夹带着吹向驾驶员。
因此,内圆筒中产生的冷凝水由蒸发件吸收后在外圆筒中蒸发,因此内圆筒中不会有冷凝水滴下。而且,由于出风口不会有冷凝水滴下,因此不存在驾驶员被冷凝水滴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方案,若在与气流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外圆筒出口端,它可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而且,外圆筒出口端的移动可通过夹持部传到内圆筒出口端。然后沿着气流方向移动该夹持部和内圆筒,内圆筒和外圆筒就一起在与气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因而,操纵外圆筒的出口端,内圆筒的出口端也随之移动而可同时控制从外周筒和内圆筒流出的普通风和加湿风的流向。
根据本发明的还又一个方案,把在雾化室中冷凝的冷凝水引到雾化室下部。在雾化室下部有一把加湿风从雾化室引入向下引导通道的孔口。通过设在该孔口周围的拦水堰,可防止被引到雾化室下部的冷凝水流入导引通道。因此,在雾化室中冷凝的冷凝水不引到出风口,从而防止冷凝水从出风口滴下,从而不存在驾驶员被从出风口滴下的冷凝水弄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再又一个方案,供水箱流出的水由反向水道引到离开加湿水水槽的一边后再由正向水道供给加湿水水槽。因此,在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抬高供水箱时,反向水道在与加湿水水槽相对一边被抬高而使反向水道中的水无法送到正向水道。
如此,即使供水箱相对加湿水水槽被抬高,对加湿水水槽的供水也可中断从而消除加湿水水槽中的水量因车辆倾斜而增加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由于吹出加湿风的出风口位于加驶员头部后方,因此从出风口吹出的加湿风有效地吹向驾驶员头部,从而给驾驶员以清凉感。
而且,由于出风口位于驾驶员头部后方,因此出风口和出风口吹出的加湿风雾气都不在在驾驶员视野中。从而出风口和出风口吹出的雾气都不会妨碍对车辆的操作,驾驶员可舒适自如地操作车辆。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附图中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顶视剖面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中央吹风型、混合吹风型和围绕吹风型的比较图;图6表示按照第一实施例加湿风的清凉效果随着普通风与加湿风流速之比的变动而发生的变动;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出风口的仰视图;图8为第一实施例沿图7中VIII-VIII线剖取的剖面图;图9为第一实施例沿图7中IX-IX线剖取的剖面图;图10为第一实施例沿图8中X-X线剖取的剖面图;图11为第一实施例沿图8中XI-XI线剖取的剖面图;图12为按第二实施例的出风口的剖面图;图13为按第三实施例的内圆筒和蒸发件的透视图14为按第四实施例的出风口的剖面图;图15为按第四实施例的出风口的仰视图;图16按第五实施例当车辆不倾斜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7为按第五实施例当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抬高供水箱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8为按比较技术当车辆不倾斜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9为按比较技术当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抬高供水箱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0为按第六实施例在车辆不倾斜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1为按第六实施例在图20中拆去供水箱的俯视图;图22为按第六实施例当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抬高供水箱时雾化装置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3为按第六实施例在图22中拆去供水箱的俯视图;图24为按第七实施例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装在车辆中的示意图。
在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到22中,图1到图3为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4所示装在叉式起重卡车之类的工作车2的天花板上的整体式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主要包括形成气流的鼓风机3、用来使水雾化而生成雾化水的雾化装置4、把水供给雾化装置4的供水箱5以及把鼓风机7的气流和雾化水引向坐在中间的驾驶员的气流通道6,如图1到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鼓风机3为双头轴流式鼓风机,如图1到图3所示,包括通电时转动转轴的电动机7、分别装在从电动机7两边伸出的两转轴上的左手离心风扇8和右手离心风扇(未画出)、以及分别盖住左手离心风扇8和右手离心风扇而把离心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入下文要说明的左手气流通道13和右手气流通道14的左手蜗壳9和右手蜗壳10。
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4分别装在下文要说明的左手气流通道13和右手气流通道14中,以左手超声波雾化器11和右手超声波雾化器(未画出)互相独立地供应雾化水。左手超声波雾化器11装有由供水箱5供水的加湿水水槽30,该供水箱的容量一定从而保持一定高度的水平面;以及在加湿水水槽40的水平面处集中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振荡器12。该超声波振荡器12由烘烤钛酸钡压电件两边上的电极而成的薄盘形电致伸缩振荡器构成,随着发自未画出的超声波发生电路的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波振荡。
顺便说一句,未画出的右手超声波雾化器的结构与左手超声波雾化器相同。
本实施例的气流通道包括把鼓风机3供应的气流引导到驾驶员脸部左前上方的左手气流通道13和引导到驾驶员脸部右前上方的右手气流通道14。而且,右手和右手气流通道13和14分别在其下游端部处形成出风口15。顺便说一句,左手气流通道13下游端部处的出风口15把驾驶员左上方的气流吹向驾驶员左边脸部,而右手气流通道14下游端部处的出风口15把驾驶员右上方的气流吹向驾驶员右脸部。
左手气流通道13分成由雾化装置4供应雾化水的加湿风通道16和没有雾化水供应的普通风通道17。而且,加湿风通道16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引导加湿风的雾化室18和把来自雾化室18的加湿风引入位于其下方的内圆筒(内圆筒在下文交代)的下向引导通道19。
雾化室18的上游下部装有把雾化水送入雾化室18的雾化装置4,而在其上游底部设有围住雾化装置4所产生的水柱的圆筒形部分20。在圆筒形部分20旁边有一回水孔21,如果雾化室18中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可从该孔21回流入雾化装置4。
另一方面,雾化室18的下游底部有一把雾化室18的加湿风引入下引通道19的孔口22。围绕该孔口22有一直立在雾化室18底部上的拦水堰23,从而防止在雾化室18中冷凝的冷凝水引入下引通道19。拦水堰23的高度设定成即使车辆倾斜雾化室18底部的冷凝水也不致流入孔口22。
由于雾化室18中的这一拦水堰23和回流孔21,因此雾化室18中若生成冷凝水,该冷凝水也不引入下引通道19,而是从回流孔21回流到雾化装置4。
顺便说一句,右手气流通道14的结构与此相同。
把经过左手气流通道13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15位于离驾驶员脸部约30cm的左前上方。该出风口15采用双导管结构,它包括把下引通道19的加湿风吹到驾驶员左脸部的内圆筒24和把穿过普通风通道17的普通风从内周筒24周围吹到驾驶员左脸部的外圆筒25。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加湿风通道16加上内圆筒24的气流阻力与普通风通道17加上外圆筒25的气流阻力之比设定成使得从内圆筒对24吹出的加湿风的流速Vs与从外圆筒25吹出的普通风的流速Vt之比(Vs/Vt)限定在1-3的范围内。
下面参照图5说明为什么加湿风从内圆筒24吹出,而普通风从外圆筒25吹出。
首先,若与本实施例相反,普通风从内圆筒24吹出而加湿风从周围外圆筒25吹出(周围吹风型),则如图5中虚线曲线A所示,即使变动出风口15到驾驶员的距离,加湿风的冷却能力也很低。另一方面,若撤消内圆筒24与外圆筒25的隔离而从共同出风口吹出带有加湿风的风(混合吹风型),则如图5中点划线曲线13所示,加湿风的冷却能力随着出风口15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加大而变小。
相反,若按本实施例,加湿风从中央圆筒24吹出而普通风从周围外圆筒25吹出(中央吹风型),则冷却风的传播最佳,如图5中实线曲线C所示,加湿风的冷却能力比其它吹风型高。加湿风的这一冷却能力在出风口15离驾驶员的距离为近30cm处时极高。
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中央吹出型,此时加湿风的冷却能力(或冷风的传播能力)最佳。
下面参照图1说明为什么加湿风的流速Vs与普通风的流速Vt之比(Vs/Vt)设定在1-3的范围内。
若在中央吹风型中变动加湿风流速Vs与普通风流速Vt之比(Vs/Vt)(流率保持不变),则如图6所示,若该比值设定在1-3的范围内,加湿风都能有效地吹到驾驶员。更好是,把该比值设定在1.3-2.0的范围内,此时加湿风可最有效地吹到驾驶员。即使改变雾化装置的加湿比例(图6中用实线曲线D表示较高加湿量而用实线曲线E表示较低加湿量),这一效果的上述趋势也大体不变。即使进一步加大加湿比例而从内圆筒24吹出雾气状雾化水,加湿风也能自然地以点状到达驾驶员处。
如图7到图11所示,出风口15围绕着内圆筒24在外圆筒25内装有与内圆筒24出口端相连的径向蒸发件26,用来吸收内圆筒24中的冷凝水,蒸发件26由防水厚纸剖成的平直片制成,它具有很好的强度、吸水性和蒸发性。蒸发件26的下部内边插入在内圆筒24出口端的凹槽27中而与内圆筒24的内部相连。这些蒸发件26不仅依靠沿气流方向形成在内圆筒24圆周面上的侧部导引件28、而且依靠沿径向形成在一从出风口15下方套到外圆筒25上的出口环29上的下部导引件30而沿径向固定在内圆筒24与外圆筒25之间。
下面说明蒸发件26的作用。
由于含有雾化水的加湿风在内圆筒24中流动,雾化水与内圆筒24内壁接触而在内圆筒24中冷凝成水。当该冷凝水增大时,它就从内圆筒24中流下。内圆筒24中的冷凝水滴通过内圆筒24的凹槽27后被蒸发件26吸收,如图8中箭头所示。而且,被蒸发件26吸收的冷凝水被在外圆筒25中流动的普通风蒸发从而被普通风夹带着吹向驾驶员。
这样,内圆筒24中生成的冷凝水被蒸发件26吸收后在外圆筒25中蒸发而不从内圆筒24中滴下。因此,出风口15不会有冷凝水滴下而弄湿驾驶员。
顺便说一句,把穿过右手气流通道14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15的结构与上述左手气流的出风口15相同,只是它布置在离驾驶员脸部约30cm距离的右前上方。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当合上未画出的加湿冷风开关时,鼓风机3和雾化装置4就工作,鼓风机3产生的气流送到右手气流通道14和左手气流通道13后进一步分别流到其加湿风通道16和普通风通道17。
流经加湿风通道16的气流由雾化装置4供应雾化水从而加湿风从内圆筒24吹向驾驶员脸部。另一方面,流经普通风通道17的气流没有雾化水的供应而以普通风从围绕着内圆筒24的外圆筒25吹向驾驶员脸部。总之,普通风和加湿风从距架驶员左右两边脸部30cm的前上方的两出风口15吹向驾驶员的左右两边脸部。
加湿风所含有的雾化水一边吸收周围普通风的潜热,一边蒸发而降低加湿风的温度(雾化水的这一蒸发在刚好到达驾驶员之前一直进行着,从而降低到达驾驶员的加湿风的温度)。而且,这一降温的加湿风因被普通风包围而以点状吹向驾驶员脸部,从而防止它在到达驾驶员之前向后周扩散,从而吹到驾驶员左右两边脸部而给驾驶员以非常凉爽的感觉。
在上述结合工作情况所述的本实施例中,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装在驾驶员上方的天花板上,它的两个出风口15在左右两边脸部附近正对着左右两边脸部,因此温度下降的加湿风从两出风口15有效地吹向驾驶员左右两边脸部。而且,加湿风从内圆筒24吹出,而普通风从外圆筒25吹出,加湿风的流速Vs与普通风的流速Vt之比(Vs/Vt)设定在1-3的范围内,因此加湿风有效地吹向驾驶员左右两边脸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给予驾驶员的清凉感提高。
而且,由于围绕着使雾化室18与下引通道19相通的孔口22设有拦水堰23,因此若在雾化室18中冷凝出冷凝水,它也无法经下引通道19流入内圆筒24,而是从回流孔21回流入雾化装置4。
而且,若内圆筒24中有冷凝水生成,它也被蒸发件26吸收后由在外圆筒25中流动的普通风蒸发,从而不会有冷凝水从两出风口15滴下。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为整体式,因此很容易安装到诸如叉式起重卡车之类的工作车2上。
而且,该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装在天花板上,从而驾驶员不会感到碍手碍脚,不会妨碍车辆操作。
图12为按第二实施例的出风口15的剖面图。
第一实施例的蒸发件26做成平直状,而本实施例的蒸发件26做成弧形以增大蒸发面积。
图13为按第三实施例的内圆筒24和蒸发件26的透视图。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内圆筒24和蒸发件26分别制造,蒸发件26套在内圆筒24上。但在本实施例中,内圆筒24和蒸发件26用吸水性和蒸发性良好的高强度材料模制成一体。因此,内圆筒24内若生成冷凝水,可确保它在由流经外圆筒25的普通风蒸发之前被内圆筒24和蒸发件26吸收。
在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图14和15中,图14为出风口15的剖面图,图15为出风口15的仰视图。
本实施例的内圆筒24由柔性橡胶软管制成,因此可在与加湿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构成内圆筒24的橡胶软管的内圆周面光滑。另一方面,外圆筒25由具有树脂波纹段的柔性导管构成,它可在与普通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并保持该弯曲状。
而且在外圆筒25的出口端上套有一出口环31。该出口环31的内圆筒上装有用来夹持内圆筒24的圆周的圈形夹持部32。该夹持部32的内径比内圆筒24的外径大约1mm,从而它可在气流方向上相对内圆筒24移动。顺便提一下,本实施例的内圆筒24的外圆周上设有挡圈33,它的直径比夹持部32的内径大。
在本实施例中,内圆筒24由橡胶软管制成而外圆筒25由柔性导管制成,具有用来夹持内圆筒24的夹持部32的出口环31套在外圆筒25的出口端上。因此,若改变外圆筒25的吹风方向,即可通过夹持部32改变内圆筒24的吹风方向。总之,若采用本实施例,就可视驾驶员脸部高度或视驾驶员喜好改变加湿风和普通风的风向。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内圆筒24由橡胶软管制成,它的内圆周面光滑,因此与内圆筒24用柔性导管制成的情况相比较,可减少在内圆筒24中生成的冷凝水。
顺便说一句,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内圆筒24出口端周围设置蒸发件26(与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相同)来蒸发冷凝内圆筒24中的冷凝水。
在表示第五实施例的图16和17中,图16为车辆不倾斜时的雾化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而图17为车辆倾斜而供水箱相对加湿水水槽40被抬高时的雾化装置4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4通过弯水道41把供水箱5的水供给加湿水水槽40。该弯水道41包括以离开加湿水水槽40的方向引导从供水箱5流出的水的反向水道42以及使由反向水道引离加温水水槽40的水转向向下流入加湿水水槽40的正向水道43。顺便说一句,供水箱5的周围有把供水箱5的水引入反向水道42的存水壁44。
下面参照图18和19说明不采用本实施例的弯水道41的一例。
如图18所示,雾化装置4把从供水箱5流出的水直接引入加湿水水槽40,从而加湿水水槽40在供水箱5下部开口位置(或出水口)处保持合适高度H的水面。
按照这一雾化装置4,如图19所示,当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40抬高供水箱5时,供水箱5的下部开口(或出水口)相对加湿水水槽40上移,从而供水箱5的水供入加湿水水槽40而升高加湿水水槽40的水面。因此加湿水水槽40的水面超过合适高度H。当加湿水水槽40的水面超过合适高度H时,超声波振荡器(参见第一实施列)产生的超声波不集中在合适的点上(即加湿水水槽40的液面附近),从而很难产生合适的雾化水。
相反,若使用本实施例的弯水道41,如图17所示,即使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40抬高供水箱,反向水道42的与加湿水水槽40对着的一端也抬高。因此,反向水道42与正向水道43之间不再连通,而且反向水道42中的水堵住供水箱出水口而阻止水从供水箱5流出。总之,当供水箱5相对加湿水水槽40被抬高时,供水箱5对加湿水水槽40的供水被阻断。
因而,即使供水箱相对加湿水水槽40升高,也能防止加湿水水槽40的水量增加而把加湿水水槽40的水位保持在合适高度H。
在表示第六实施例的图20到23中,图20为车辆不倾斜时的雾化装置4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1为图20中的供水箱拆下后的俯视图;图22为供水箱5相对加湿水水槽40抬高时的雾化装置4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3为图22中的供水箱拆下后的俯视图。
在该实施例的弯水道41中,在图18和19所示那种存水箱45中(从供水箱5流到该存水箱45的水从加湿水水槽40旁边的水道46送到该水槽40),有一形成弯水道的壁47,它的横截面为C形,C形的开口朝向离开加湿水水槽40的一边。该形成弯水道的壁47的内部形成把从供水箱流出的水引离加湿水水槽40的反向水道42,其外部形成使由反向水道42引离加湿水水槽40的水转向而流入加湿水水槽40的正向水道43。
因此,本实施例在存水箱45中用形成弯水道的壁47形成的弯水道41的工作情况与第五实施例相同。若车辆倾斜而相对加湿水水槽40抬高供水箱5,如图22和23所示,反向水道42离开加湿水水槽40的较远一端也抬高,从而中断反向水道42与正向水道43之间的连通并以反向水道42中的水堵塞供水箱5的出水口,从而阻止从供水箱5中流出。
因此,即使供水箱5相对加湿水水槽40升高,也能防止加湿水槽40的水量增加而把加湿水水槽40的水位保持在合适高度H上。
图24为第七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的安装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1中,加湿器机体5的出风口15通过一导管51布置在驾驶员头部后方,从而从上方供应的加湿风可吹向驾驶员的后脑部和头颈。
由于按本实施例中,出风口通过导管51布置在驾驶员后方,出风口15和从出风口的导管51吹出的加湿的雾气都不在驾驶员视野内。因此,出风口15、从出风口的导管51吹出的加湿风的雾气都不会妨碍车辆操作而获得良好的操作性。
而且,由于可使用不在驾驶员视野内的导管51使出风口15更靠近驾驶员,因此加湿风可有效地从出风口15吹到驾驶员处而给驾驶员以更清凉的感觉。
上述实施例的左手气流通道装有左手超声波雾化器,右手气流通道装有右手超声波雾化器。但是,可用一台超声波雾化器制备雾化水同时供给左手和右手气流通道。
上述实施例在驾驶员脸部左前上方和右前上方各设置一出风口,但可在左上方和右上方各设置多个出风口。也可只在驾驶员的右上方或左上方或前上方只设置一个出风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普通风为由鼓风机产生的被引向驾驶员的气流。但可在普通风通道中配置改变气流温度的装置(例如冷却装置或加热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在加湿风通道中配置改变气流温度的装置(例如冷却或加热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普通风和加湿风互相结合而吹向驾驶员。但可不要普通风而只吹加湿风。总之,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所例示的混合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下引通道的孔口形成在雾化室底部并且在其周围形成拦水堰从而使雾化室中的冷凝水无法流入该孔口。但是,该孔口可开在雾化室的侧面而非底部,以便防止冷凝水从雾化室流进该开口。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一置于驾驶员上方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装有下向出风口,把气流从驾驶员上方吹向驾驶员;(b)在所述通道中产生从所述出风口吹向驾驶员的气流的鼓风机;以及(c)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使水雾化而产生雾化水的雾化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驾驶员脸部前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两出风口各位于驾驶员脸部左前上方和右前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由所述雾化装置供应雾化水的加湿风通道和没有雾化装置供应雾化水的普通风通道;并且,其中所述出风口包括把穿过加湿风通道的加湿风吹出的一内圆筒和把穿过所述普通风通道的普通风从所述内圆筒周围吹出的外圆筒。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内圆筒周围装有与所述内圆筒相连的蒸发件,用来吸收所述内圆筒中的冷凝水并由在所述外圆筒中流动的普通风蒸发该被吸收的冷凝水。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内圆筒由可在与加湿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的柔性软管构成;所述外圆筒由柔性导管构成,该柔性导管可在与普通风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并保持其弯曲状态,并且在出口端处具有一用来夹持所述内圆筒的夹持部;并且,所述夹持部可沿气流流动方向相对所述内圆筒移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加湿风通道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引导加湿风的雾化室以及把所述雾化室的加湿风向下引入所述内圆筒的下向引导通道;并且,在把加湿风从所述雾化室引到所述下向引导通道的一孔口的周围有一直立在所述雾化室底部上的拦水堰,用来防止在所述雾化室中冷凝的冷凝水被引入所述下向导引通道。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用来供水的供水箱;由所述供水箱供水的加湿水水槽;在所述加湿水水槽液面处集中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振荡器;以及一弯水道,包括以离开所述加湿水水槽的方向引导从所述供水箱流出的水的反向水道和使由所述反向水道引离所述加湿水水槽的水转向所述加湿水水槽的正向水道。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驾驶员脑后。
10.一种有待装在开舱式车辆中的加湿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气流通道,其出风口位于舱室中一上部位置,用来把气流吹向驾驶员;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产生从所述出风口吹向驾驶员的气流的鼓风机;以及在所述气流通道中使水雾化而产生雾化水的雾化装置。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气流通道位于驾驶员上方且其出风口从驾驶员上方向下对着驾驶员打开。
12.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舱室由外围直立在其四角上的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上的一天花板构成。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该装置装在所述天花板上。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其中,所述车辆为叉式起重吊车。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加湿冷风装置,包括鼓风机、雾化装置、供水箱和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又分成有雾化水注入的加湿风通道和没有雾化水流入的普通风通道,加湿风从内圆筒吹出而普通风从内圆筒周围的外圆筒吹出。加湿风所含的雾化水因吸收周围普通风中的潜热而蒸发,从而加湿风温度下降。该降温的加湿风因被普通风包围而无法向内周扩散,从而能有效地吹向驾驶员。
文档编号B60H1/32GK1116592SQ95107678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7日
发明者田丸圣, 中川和彦, 山口祥一 申请人:日本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