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车前摆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721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型车前摆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汽车的悬挂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型车前摆臂。
众所周知,微型汽车,如天津大发微型车,空车和重车前轮的倾角变化很大,前悬挂上的摆臂球头、球头座要承担很大的负重,尤其是在转向和道路不平的情况下,球头和球座之间的摩擦力更大,磨损更快。目前微型车的前摆臂一般由摆臂定位拉杆、臂体及分别装在臂体两端的衬轴和球型接头构成,球型接头壳体为一次性模压封装,和摆臂臂体为一体结构。这样,随着车辆行驶,其间球头和球头座的摩擦、磨损不断加重,导致前轮的定位数据偏差过大,行驶的车辆出现跑偏,急刷摆头现象,其结果将加快其它部件的磨损,造成前轮“吃胎”,驾驶疲劳,对交通及车辆本身造成危害。此时,若要更换球头或球头座,必须要换全套摆臂,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各种摆臂结构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球头、球头座可方便调整、拆装的微型车前摆臂。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微型车前摆臂,其由摆臂定位拉杆,臂体及分别装在臂体两端的衬轴和球型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球型接头的壳体底端设有一调整丝盖,壳体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加工的上、下球头座。
本实用新型球型接头由现有的一次性模压改为可调整式,而且球头座由聚四氟乙烯加工,耐磨性提高,并且可根据磨损情况及时调整底盖,保证定位数据的准确,必要时更换球头、球头座,而不需要更换整套前摆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球型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也是实施例示意图。
从图中可看出,一种微型车前摆臂,其设有臂体1,摆臂定位拉杆2,臂体两端设有衬轴3和球型接头4。本实用新型球型接头4的壳体9固定在臂体1上,其底端设有一调整丝盖5,其可根据壳体9内球头座的磨损情况,调整球头8和上、下球头座6、7的间隙。丝盖5外面设有“十”字定位槽,用于加固丝盖。本实用新型壳体内设有用聚四氟乙烯制做的上、下球头座6、7,其耐磨性强。初装时,上球头座6和下球头座7之间留有可供调整的间隙。下球头座7中心还设有通孔,用于排取磨损杂物及尘土。球头8位于上、下球头座6、7中间,用于连接前轮毂。球头8上部还设有一橡胶碗10套固在壳体9上,起防尘密封作用,它们的连接固定与现有的前摆臂相同,此不详述。
本实用新型由于合理改变了球型接头壳体及球头座的结构,球头、球头座抗磨性增强,并且可方便调整更换,而不需要更换全套摆臂,摆臂维修保养方便,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同时也克服了过去由于球头、球头座磨损带来的不良现象,延长了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修理费用。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地用于微型车的前悬挂上。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车前摆臂,其由摆臂定位拉杆,臂体及分别装在臂体两端的衬轴和球型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球型接头的壳体底端设有一调整丝盖,壳体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加工的上、下球头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车前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调整丝盖外表面设有“十”字型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车前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下球头座上还设有一中心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车前摆臂,其由摆臂定位拉杆,臂体及分别装在臂体两端的衬轴和球型接头构成,球型接头的壳体底端设有一调整丝盖,壳体内设有聚四氟乙烯加工的上、下球头座。本实用新型构造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球头及球头座可方便调整,更换,可延长摆臂及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微型车的前悬挂上。
文档编号B60G7/00GK2241077SQ9523510
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7日
发明者苗毅强 申请人:苗毅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