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式气压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833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载式气压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装置,确切地说是负载式气压减震器。
汽车在路况非常恶劣路面上运行,其钢板弹簧断裂故障占汽车故障总数的40%以上,严重影响了出车率,同时也加大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造成这一故障多发性的原因是由于板簧承受不了实际运行中的过度冲击,板簧产生疲劳裂纹,继而折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轻板簧受压形变,并对整车起缓冲作用的负载式气压减震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负载式气压减震器,由底座、内套、外套及单向阀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中部设有圆柱筒;外套为圆柱管形,其侧壁上设有一阀孔,外套插设在底座中部的圆柱筒内;内套为圆柱筒形,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其开口端插设在外套内;单向阀的一端设在外套的阀孔内,另一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负载式气压减震器通过底座的螺栓固定在汽车板簧上;内套的封闭端与大梁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几方面的优点一、该减震器始终承担载荷,最低承载能力约为1吨,整车卸载可达4吨,最大行程处整车卸载可达14吨,显著减轻了板簧受压程度。
二、该减震器的气体来源于矿车贮气筒,不需加设供气装置,且气体的压力为常压0735MPa,性能稳定。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拆卸维修与安装均极为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装配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时一步的描述。
由图1、图2可见,该减震器由底座1、外套2、内套3及单向阀组成。底座1的中部为圆柱筒,外套2为圆柱管形,其侧壁上开有一阀孔,外套2插装在底座1中部的圆柱筒内。内套3为圆柱筒形,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其开口端插装在外套1内。单向阀4装在外套2的阀孔内,进气管5与单向阀4连接。内套3的封闭端上装有胶垫6。该减震器的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板簧7上,内套3上端的胶垫6与大梁8接触。
使用时,高压气体由贮气筒经进气管5、单向阀4进入外套2和内套3中,使内套3上升,顶住大梁8。运行过程中,由于路面原因,大梁8上升,内套随之上升,一直紧贴大梁,达到最大行程处。由于内套3上升,其内压力下降,外部高压气体便通过单向阀4进入,使内套3中气压保持0735MPa,在上升过程中,承载力一直为092吨。
重载或冲击下,大梁下降,减震器压缩。
整车可装四只气压减震器。
权利要求1.负载式气压减震器,由底座、内套、外套及单向阀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中部设有圆柱筒,外套为圆柱管形,其侧壁上设有一阀孔,外套插设在底座中部的圆柱筒内;内套为圆柱筒形,其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其开口端插设在外套内;单向阀的一端设在外套的阀孔内,另一端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负载式气压减震器通过底座的螺栓固定在汽车板簧上;内套的封闭端与大梁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确切地说是负载式气压减震器。该减震器解决了现有汽车在路况条件非常恶劣的道路上运行时,钢板弹簧断裂故障多的问题。该减震器由底座、外套、内套及单向阀组成,内套插装在外套内,外套插装在底座上。该减震器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板簧上,内套的上端与大梁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拆卸维修与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B60G13/00GK2261353SQ96210729
公开日1997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4日
发明者陈贤武 申请人:陈贤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