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383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安装方便,不用破坏或改造原车结构即可实现汽车尾气净化的装置。
目前,我国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种类很多,由于其结构的原因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净化效果不佳,只能起到降低尾气污染的作用,如CO,CH化合物和NOX等有害气体净化不干净,绝大多数都不能达到国家环保局规定的净化指标;净化效果达不到GB14761.5-93要求的排放标准,有的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净化指标,但使用寿命短,只能使用几千公里,超不过一万公里车程就要更换,离开国家规定超过五万公里车程的指标,相差太远;再者现有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安装时需要破坏原车结构,故安装复杂,费工、费时,安装成本高,总之现有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设计一种其内设有导向板,可将尾气吸附、阻挡、沉落在水中的,不用破坏或改造原车结构即可实现净化作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圆盖(2)、接管(3)、导向板(4)、圆筒体(8)、溢流管(11)、接管(14)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筒体(8)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接管(3)和接管(14),接管(3)的端头设有连接法兰(1),圆筒体(8)的一侧边上设有溢流管(11),圆筒体(8)的底部设有排污孔(15),圆筒体(8)内设有导向板(4)、导向板(5)、导向板(6)和导向板(7),圆筒体(8)上扣盖有圆盖(2)。
其特征还在于排污孔(15)上套装有垫圈(9)并旋拧有排污丝堵(10)。
其特征还在于溢流管(11)的管口上套装有垫圈(13)并旋拧有加水丝堵(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净化率高,消声效果好,能达到国家对汽车尾气GB14761.5-93要求的排放标准,不增加油耗,能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温度,可适用于各种大中小型车辆的尾气净化。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法兰,2、圆盖,3、接管,4、导向板,5、导向板,6、导向板,7、导向板,8、圆筒体,9、垫圈,10、排污丝堵,11、溢流管,12、加水丝堵,13、垫圈,14、接管,15、排污孔。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它主要由圆盖2、接管3、导向板4、圆筒体8、溢流管11、接管14组成,所述的圆筒体8即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壳体,圆筒体8的两侧分别设有接管3和接管14,接管3的端头设有连接法兰1,通过连接法兰1可连接在汽车消声器的后面,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很简单,不用破坏或改造原车结构即可实现汽车尾气的净化作用,所述的接管14为净化后的尾气排出管道,汽车尾气通过接管3进入本实用新型净化后再从接管14排出。圆筒体8的一侧边上设有溢流管11,溢流管11的管口上套装有垫圈13,溢流管11的管口内旋拧有加水丝堵12,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通过溢流管11加入水。圆筒体8的底部设有排污孔15,排污孔15上套装有垫圈9,排污孔15的孔口上旋拧有排污丝堵10,净化尾气后的污水可从排污孔15排出。圆筒体8内设有导向板4、导向板5、导向板6和导向板7,当尾气从接管3进入本实用新型后,尾气通过导向板4、导向板5、导向板6和导向板7的曲线流动,遭到层层吸附、阻挡和撞击,一部分尾烟污物残留在其上,另一部分尾烟污物沉落在水中,导向板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净化尾气的作用。圆筒体8上扣盖有圆盖2,圆盖2的设置起到了密封和保护本装置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它主要由圆盖(2)、接管(3)、导向板(4)、圆筒体(8)、溢流管(11)、接管(14)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筒体(8)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接管(3)和接管(14),接管(3)的端头设有连接法兰(1),圆筒体(8)的一侧边上设有溢流管(11),圆筒体(8)的底部设有排污孔(15),圆筒体(8)内设有导向板(4)、导向板(5)、导向板(6)和导向板(7),圆筒体(8)上扣盖有圆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排污孔(15)上套装有垫圈(9)并旋拧有排污丝堵(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溢流管(11)的管口上套装有垫圈(13)并旋拧有加水丝堵(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它主要由圆盖、接管、导向板、圆筒体、溢流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筒体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接管,一侧接管的端头设有连接法兰,圆筒体的一侧边上设有溢流管,圆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孔,圆筒体的内部设有导向板,圆筒体上扣盖有圆盖。它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不增加油耗,能降低尾气的排放温度,使用寿命长,能适用于各种大中小汽车的尾气净化。
文档编号B60R99/00GK2374416SQ9921053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10日
发明者蓝实衔 申请人:蓝实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