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载物的搭载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47255阅读:来源:国知局
立设固定状态向第I车身侧板体与第2车身侧板体大致正交的第2立设固定状态转移时,通过转动力付与机构辅助第2车身侧板体相对于第I车身侧板体的转动动作,由此能够从第I立设固定状态向第2立设固定状态顺畅地转移。
[0037]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转动轴包括使所述斜坡整体转动的主转动轴,在车身后部,设有使所述主转动轴在相对于所述车身接近及离开的方向上位移的轴位移机构。
[0038]根据本发明,通过经由轴位移机构而使主转动轴在相对于车身接近的方向上位移,能够使斜坡移动到能够收纳到车身内的位置上。另外,通过经由轴位移机构而使主转动轴在相对于车身离开的方向上位移,能够在使主板体进行升降动作时,使其位移到能够避免车身后部与车身侧板体的互相干扰的位置上。
[0039]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轴位移机构是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托架,所述托架具有:保持部,其以能够沿相对于所述车身接近及离开的方向位移的方式保持所述主转动轴;和固定部,其在相对于所述车身接近及离开的方向上固定所述主转动轴。
[0040]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收纳斜坡时,将主转动轴固定在与车身接近的位置上,并且能够在使主板体进行升降动作时,将主转动轴固定在从车身离开的位置上。
[0041]发明效果
[0042]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一种轻便且廉价、且也能够应对开口离地高度高的车辆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0043]另外,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一种能够避免斜坡与车身之间的干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0045]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0046]图3是表示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对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不能转动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47]图4是表示驱动机构和切换机构适用于第3转动轴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0048]图5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说明图。
[0049]图6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0050]图7是图5的沿VE - VE线的纵剖视图。
[0051]图8是表示轮椅从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并搭载到处于低位置的主板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2]图9是表示在轮椅搭载于主板体上的状态下,主板体从低位置位移到高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3]图10是表示轮椅移动而到达至车室后部空间内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4]图1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0055]图12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立体图。
[0056]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斜坡的收纳状态、第I立设固定状态、第2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侧视图。
[0057]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斜坡的收纳状态、第I立设固定状态、第2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0058]图15的(a)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图15的(b)是(a)所示的狭缝的局部放大图。
[0059]图16的(a)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图16的(b)是(a)所示的狭缝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接着,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此外,各图中箭头所示的“前后”及“上下”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006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适用于例如设有对车身后部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背门(尾门)14的车辆16。此外,搭载装置10不限定于具有背门14的车辆16,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左右的后门(未图示)的车辆。
[0062]该搭载装置10具有架设在车身后部开口部12的底板面18与接地面(路面)20之间的斜坡22。该斜坡22用于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被载物)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并且用于将其引出到车外。
[0063]在车辆16的车室内设有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具有能够将卡定于轮椅26的带部件32卷绕、引出的未图示的卷轴,能够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此外,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配置在例如沿着车宽方向的车身与座席之间。
[0064]如图2所示,斜坡22由以下部分构成:搭载轮椅26的主板体34 ;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前方侧的一端与车身后部开口部(车身)12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车身侧板体36 ;和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后方侧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接地侧板体
38 ο
[0065]主板体34、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分别由俯视下呈矩形状的平板构成,例如,可以通过树脂材料或轻金属材料由中空体构成。这是为了谋求斜坡22的轻量化。
[006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主板体34由单一的板体构成,但也可以使主板体34为例如以使相邻的多个板相互滑动的方式而展开的多个板这一整体。另外,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各自不限定于单一的板体,可以由多个板体构成(参照后述的图11)。
[0067]如图1、图2或图5所示,在车辆16的底板面18与车身侧板体36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I转动轴40a。车身侧板体36能够以第I转动轴40a的轴心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侧的底板面18转动而连结。另外,在车身侧板体36与主板体34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转动轴40b。车身侧板体36及主板体34能够以第2转动轴40b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分别转动而连结。而且,在主板体34与接地侧板体38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3转动轴40c。主板体34及接地侧板体38能够以第3转动轴40c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分别转动而连结。
[0068]如图2所示,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I与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设定得相同(LI = L2)。也就是说,构成为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I与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相同。
[0069]当使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I与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相同(LI = L2)时,能够在将主板体34的角度保持于规定角度的状态下,使主板体34在低位置(参照图2中的粗实线)与高位置(参照图2中的粗虚线)之间位移(位置变化)。因此,能够提高主板体34位移(位置变化)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
[0070]如图2所示,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主板体34的尺寸L3设定得比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以及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大(L3 > L1、L2)。
[0071]当将主板体34的尺寸L3设定得比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I及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大(L3 > L1、L2)时,能够将可供轮椅26稳定地位移(位置变化)的可搭载范围(可搭载面积)确保得广阔,能够提高斜坡22位移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后述中具体说明这一点。
[0072]图2所示的尺寸L1、尺寸L2及尺寸L3的合计(L1+L2+L3)设定得比将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前方侧的一端与车身之间的第I转动轴的轴心和接地面20连结起来的虚拟直线S(参照图2中的细单点划线)的尺寸LV大((L1+L2+L3) > LV)。此外,尺寸LI是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尺寸L3是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主板体34的尺寸,尺寸L2是相对于第I?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
[0073]当将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主板体34的尺寸L3、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的合计(L1+L2+L3)设定得比虚拟直线S的尺寸LV大((L1+L2+L3) > LV)时,能够不使与接地面20接触的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移动地使斜坡22位移。后述中具体说明这一点。
[0074]搭载装置10具有使第I?第3转动轴40a?40c分别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单元)42 (参照图3及图4)。另外,搭载装置10具有在能够转动状态与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44 (参照图3及图4),其中,能够转动状态为使基于驱动机构42的驱动力传递而使第I?第3转动轴40a?40c能够转动的状态,不能转动状态为将基于驱动机构42的驱动力的传递截断而使第I?第3转动轴40a?40c不能转动的状态。
[0075]斜坡22设置成,通过利用驱动机构4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