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受电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805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防振受电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高速列车受电系通----名称是:“防振受电弓”。
【背景技术】
:
[000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通车里程最多的国家,但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之一,弓网技术确成为我国高铁发展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受电弓技术问题,更是急待于提高和解决,
[0003]。高速列车行进时,弓网系统常常会发出频率较高的尖叫噪声和持续的电弧放电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列车供电电流的畸变,严重影响到列车的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还会加速接触网线和受电弓滑板的损耗。因此,如何控制解决接触网和受电弓之间的这一有害现象,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
[0004]通过研究发现,引发尖叫噪声及持续电孤放电的现象主要来自于弓网系统的有害振动。原因如下。
[0005]1,受电弓由于自身质量,在列车高速行进时,会产生上下垂直的机械振动,虽然通过减轻弓头和框架归算质量使振动有所减轻,但由于这是受电弓自身构造的缺陷,无法彻底根除。
[0006]2,机车轮轨间不规则几何高速运动时的振动,通过受电弓架的传递加剧了弓网之间的有害振动,列车速度越高,这种有害振动就会越大。
[0007]3,由于受电弓对接触网有一定的升弓力矩在接触网出现高度变化时,接触网与升电弓之间的瞬间接触压力增大会引起弓网之间的摩擦系数增高,既而引发弓网之间的磨擦振动。
[0008]综上所述,弓网之间的一系列有害振动,是造成弓网之间不能持续有效接触而引发尖叫噪声和持续的电孤放电的根本原因,要保障弓网之间的有效接触,达到列车的受流安全,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弓网之间的有害振动问题。

【发明内容】

:
[0009]本发明“防振受电弓”的原理是让安置于列车顶部充满液体罐内的“浮子”托举受电弓滑板,利用液态浮力柔和的物理特性,化解列车轮轨振动以刚性形式对于弓网接触危害的同时,也解决了受电弓因自身质量引发的机械振动对弓网接触的危害问题。液态浮力不仅持续稳定,而且柔和易于调节,受电弓在液态浮力的托举下,可有效地改善弓网间的动态接触压力均衡问题。
[0010]其构造原理如下:
[0011]1,在列车上方充满液体罐的罐内安装若干个上下轴都定位的浮动“浮子”【“浮子”只可上下浮动】,"“浮子”上方的轴直接与安装滑板的弓头连接用来托举滑板,“浮子”托举滑板的力量,【也就是弓网之间合理的接触压力】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浮子的大小决定浮力的大小】。
[0012]2,由于“浮子"是浮在一个充满液体的罐内靠浮力托举着滑板,始终都处在一个给定的弓网接触压力之中,列车的振动不会引起“浮子”的刚性振动,由于液态的柔性,浮子仅会轻柔的在水中上下浮动,化解了列车振动以刚性形式传递给受电弓的滑板。同样,由于托举受电弓滑板的是浮子,也就消除了受电弓由自身质量引发弓网之间的刚性振动问题。
[0013]3,只要罐中的液体充满,托举滑板的“浮子”,始终都处在给定的压力之中,当列车高速前进时,随着接触网高度变化时传递给滑板的接触压力变化和列车振动引起的弓网压力变化作上下浮动。由于液态浮力的持续性稳定性及天然的柔性,不仅提高了受电弓的追随特性,还消除了弓网之间由于瞬间接触压力变化而引发的自激振荡。
[0014]3,为了托举的受力均衡,支撑滑板的“浮子”可以是若干个,【也就是在弓头下面可以多设几个“浮子”支撑点】这样托举滑板的力矩就会更加均衡柔和,进一步保证了弓网之间的动态接触压力始终处在一个持续接近的平衡状态。
[0015]4,由于“浮子”上下端的轴都有轴套固定,被托举的滑板会十分稳定,完全能适应高速列车行进时对受电弓弓头的气动影响。
[0016]5,升降弓部分和绝缘部分可在液态灌下完成。
[0017]6,罐中的液体应是一种轻质油,不易挥发,不会产生锈垢,又可润滑固定“浮子”的轴与轴套。冬季液体可采取防冻措施来保障受电弓的正常工作。
[0018]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防震受电弓是如何消除了传统受电弓引发的一系列弓网之间的有害振动,从而保障了弓网之间的有效接触,达到了提高列车的受流质量和行车安全的目标。
【主权项】
1.在列车上方充满液体罐的罐内安装若干个上下轴都定位的浮动“浮子”【“浮子”只可上下浮动】,"“浮子”上方的轴直接与安装滑板的弓头连接用来托举滑板,“浮子”托举滑板的力量,【也就是弓网之间合理的接触压力】可以根据需求调节。【浮子的大小决定浮力的大小】。
【专利摘要】本发明“防振受电弓”的原理是让安置于列车顶部充满液体罐内的“浮子”托举受电弓滑板,利用液态浮力柔和的物理特性,化解列车轮轨振动以刚性形式对于弓网接触危害的同时,也解决了受电弓因自身质量引发的机械振动对弓网接触的危害问题。液态浮力不仅持续稳定,而且柔和易于调节,受电弓在液态浮力的托举下,可有效地改善弓网间的动态接触压力均衡问题。
【IPC分类】B60L5/22
【公开号】CN105313702
【申请号】CN201410364379
【发明人】黄新生
【申请人】黄新生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