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4596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置有用作接合部的接合孔63。接合孔63被构造成与吊钩接合并沿竖直方向延伸伸长。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可选择地设置有环部来代替接合孔63,以便用作发动机吊耳。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竖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圆形的第一轻量孔64。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还在第一轻量孔6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轻量孔65。第二轻量孔65比第一轻量孔64大。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还设置有第一被安装孔66a、第二被安装孔66b和第三被安装孔66c。第一被安装孔66a相对于第二轻量孔65位于左上方位置。第二被安装孔66b相对于第二轻量孔65位于左下方位置。第三被安装孔66c相对于第二轻量孔65位于右下方位置。
[0033]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左端缘的竖直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向左突出的第一遮热盖安装部71,并在竖直方向上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左下方突出的第二遮热盖安装部72。第一遮热盖安装部71和第二遮热盖安装部72分别具有盖安装孔73和74。
[0034][扭力杆53的详细结构]
[0035]参照图4,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具有沿竖直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伸展的平板状,并通过插入贯通第一被安装孔66a、第二被安装孔66b和第三被安装孔66c (见图5)的螺栓67安装于气缸盖21的前表面。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上端部的连接凸台部60位于气缸盖罩22的上端部的上方位置。骨架侧扭力杆支架52从右侧上骨架构件31R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骨架侧扭力杆支架52具有位于与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连接凸台部60的安装面大致相同高度的安装面。这两个安装面被包括在大致同一竖直平面内。
[0036]扭力杆53位于发动机冷却风扇26的上端部的上方并沿车辆宽度方向水平延伸。扭力杆53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枕式球形接头(pillow ball joint)54。各枕式球形接头54分别连接到骨架侧扭力杆支架52的安装面和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连接凸台部60的安装面。扭力杆53的枕式球形接头54中的每一方通过调节螺母57和锁紧螺母58长度可调。扭力杆53的长度能够通过松开锁紧螺母58并转动长度调节螺母57来调节。
[0037]图6示出了具有排气歧管27的遮热盖80的发动机。遮热盖80被定位成覆盖排气歧管27的前部和顶部。遮热盖80的右上端部和右下端部分别通过螺栓81和螺母82安装于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第一遮热盖安装部71和第二遮热盖安装部72。遮热盖80的左端部通过螺栓(锚固螺栓)83和螺母84安装于排气歧管27的前表面。
[0038][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39](I)扭力杆53限制发动机E运行时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滚动。因而扭力杆53抑制了由滚动引起的竖直振动并改善了乘坐舒适性。
[0040](2)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从发动机E的气缸盖罩22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扭力杆53位于比发动机E的气缸盖罩22的上端部高的位置,并安装于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和骨架侧扭力杆支架52。较少有构件与待定位的扭力杆53干涉,因而扭力杆53具有更大的位置自由度。
[0041](3)扭力杆53的一个端部安装于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发动机E的气缸盖罩22上方的位置。因而这种构造实现了发动机E的滚动中心与扭力杆53之间的长距离,抑制了发动机E的滚动。
[0042](4)扭力杆53被定位成在发动机冷却风扇26的上方延伸。扭力杆53和发动机冷却风扇26能够被定位成彼此不干涉。
[0043](5)枕式球形接头54设置在扭力杆53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的端部。这种构造实现了将扭力杆53的端部力学合理地安装于期望位置。这种构造还释放了施加到扭力杆53的过度负荷。
[0044](6)发动机E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沿车体骨架I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构件37和第二横构件38支撑。这种构造改善了对发动机E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滚动的振动抑制效果。
[0045](7)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具有被构造成悬吊发动机E的接合孔63。换言之,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还用作发动机吊耳。因而这种构造实现了部件的共用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0046][其它实施方式]
[0047](I)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例的扭力杆。扭力杆53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筒状橡胶减振器接头59来代替枕式球形接头。根据第一变型例的构造改善了对发动机E的滚动的振动吸收效果。
[0048](2)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例的扭力杆。扭力杆53由具有圆形截面的管构件制成,并还用作车体骨架I的构件。更具体地,扭力杆53被定位成与曲柄轴线01平行地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扭力杆53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通过支架91和螺栓92刚性地固定于左右上骨架构件31L和31R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被构造成类似于已参照图4至图6说明的扭力杆支架,并固定于气缸盖21的前表面并且从气缸盖罩22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发动机侧扭力杆支架51的上端部的连接凸台部60连接到扭力杆53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途位置,且连接凸台部60与该中途位置之间有筒状橡胶减振器93ο
[0049]根据第二变型例的扭力杆53能够稳定地接收顺时针或逆时针滚动的发动机E的负荷。这种构造改善了对发动机E的滚动的振动抑制效果。扭力杆53自身还用作车体骨架I的横构件(横梁)。因而能够提高车体骨架I的刚性。
[0050](3)虽然上述实施方式适用于配备有柴油发动机的多用途车辆,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配备有汽油发动机的多用途车辆。
[0051](4)虽然以上实施方式适用于前座椅和后座椅收纳在车室内的多用途车辆,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仅具有前座椅的多用途车辆。该多用途车辆的货台向前方延伸到前座椅的后表面附近,发动机位于货台的前部的下方空间。
[0052](5)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多用途车辆具有长椅型前座椅和长椅型后座椅。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具有包括多个凹背折椅(bucket seat)的前座椅列或后座椅列的多用途车辆。
[0053](6)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而是可以包括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记载的特征的范围内设计的各种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多用途车辆,其包括车体骨架、一个或多个座椅列、设置于所述座椅列的后方的货台、收纳所述座椅列的车室和安装于所述车体骨架的发动机,所述多用途车辆还包括: 扭力杆支架,所述扭力杆支架固定于形成所述发动机的外壳的发动机主体,所述扭力杆支架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和 扭力杆,所述扭力杆设置在比所述发动机主体的上端部高的位置,所述扭力杆连接所述扭力杆支架与骨架构件,所述骨架构件设置在所述车体骨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包括发动机冷却风扇, 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位于所述扭力杆的延伸侧,并且 所述扭力杆在所述发动机冷却风扇的上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杆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枕式球形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杆的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枕式球形接头,另一个端部设置有橡胶减振器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被所述车体骨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构件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杆支架为具有接合部的发动机吊耳,所述接合部被构造成悬吊所述发动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杆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扭力杆的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安装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骨架构件和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骨架构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用途车辆,其包括车体骨架、货台、车室和发动机。该多用途车辆还包括:扭力杆支架和扭力杆,该扭力杆支架固定于形成发动机的外壳或轮廓的发动机主体,并从发动机主体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该扭力杆设置在比发动机主体的上端部高的位置,并连接扭力杆支架与设置在发动机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骨架构件。
【IPC分类】B60K5/12
【公开号】CN105730210
【申请号】CN201510504792
【发明人】大下勇治, 野崎琢磨, 中谷博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公告号】US2016018520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