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道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609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撞道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设施,特指一种安全且结构简单的用于提示行人及车辆暂停的道闸。
这些年来,交通事业迅猛发展,新建的铁路、公路、桥梁、隧道随处可见,在很多路段相继设立了各种收费站和检查站,这些收费站和检查站前都有一用于提示车辆暂停于此的道闸,但是原有这些道闸的闸杆与转动支架固连为一体,使得道闸仅能上下转动。而有时,由于有些司机判断不准,或车辆制动性能不佳,导致车辆稍微冲过头,或是因为赶时间等原因,车辆在道闸升起之前提前启动,结果撞上道闸,轻则打碎挡风玻璃,重则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种种情况给这些站点的工作人员和驾驶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全、且结构简单的防撞道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转动支架的一侧、闸杆的末端处有一活动支架及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由螺母、螺杆、及套管构成,活动支架通过螺母、螺杆、及套管与闸杆的末端形成销轴连接,在转动支架的另一侧有一限位支架及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限位块及螺钉构成,限位块通过螺钉固定于限位支架的上、下两内侧端面上,在限位支架及活动套支架的背面有一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中段位于转动支架与闸杆之间并与转动支架固连,其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支架及活动支架的后侧端面上。
通过上述的结构,当闸杆受到冲击时,闸杆可滑脱限位块的限制,并可以绕该转动支架上的螺杆的中心轴线作前后转动,起到有效地避免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的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图见附
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闸杆1,转动支架2,活动支架3,连接装置4、限位支架5,限位装置6,连接板7。在转动支架2的一侧、闸杆1的末端处有一活动支架3及连接装置(4),连接装置4由螺母41、螺杆42、及套管43构成,活动支架3通过螺母41、螺杆42、及套管43与闸杆1的末端形成销轴连接,在转动支架2的另一侧有一限位支架5及限位装置6,该限位装置6由限位块61及螺钉62构成,限位块61通过螺钉62固定于限位支架5的上、下两内侧端面上,在限位支架5及活动套支架3的背面有一连接板7,该连接板7的中段位于转动支架2与闸杆1之间并与转动支架2固连,其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支架5及活动支架3的后侧端面上;限位块61亦可为一块。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闸杆1推至正常位置,此时,由于限位支架5的上、下两内侧端面上的限位块61之间的间隔略窄于闸杆1的宽度,闸杆1被卡设于限位支架5之内,而且在限位支架5的后侧端面有一连接板7将限位支架5与转动支架2相连,因此,闸杆1在未受到冲击时,能随着转动支架2的转动而正常的转动。但是,当闸杆1在受到冲撞后,闸杆1滑脱限位块61的限制,又由于在闸杆1的末端处设置了活动支架(3),闸杆1可以绕该转动支架3上的螺杆42的中心轴线作前后转动,这就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权利要求1.防撞道闸,包括闸杆(1)、转动支架(2),其特征在于在转动支架(2)的一侧、闸杆(1)的末端处有一活动支架(3)及连接装置(4),连接装置(4)由螺母(41)、螺杆(42)、及套管(43)构成,活动支架(3)通过螺母(41)、螺杆(42)、及套管(43)与闸杆(1)的末端形成销轴连接,在转动支架(2)的另一侧有一限位支架(5)及限位装置(6),该限位装置(6)由限位块(61)及螺钉(62)构成,限位块(61)通过螺钉(62)固定于限位支架(5)的上、下两内侧端面上,在限位支架(5)及活动套支架(3)的背面有一连接板(7),该连接板(7)的中段位于转动支架(2)与闸杆(1)之间并与转动支架(2)固连,其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支架(5)及活动支架(3)的后侧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道闸,其特征在于限位块(61)亦可只为一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设施,特指一种安全、且结构简单的用于提示行人及车辆暂停的道闸。其技术方案为:在转动支架的一侧设置一个带限位块的限位支架,在转动支架的另一侧、闸杆的末端处设置一活动套及活动支架,在活动支架及限位支架的背面上焊接一块穿过转动支架与闸杆之间并与转动支架固连的连接板,当闸杆在受到冲击后,闸杆可绕活动套的中心线转动。
文档编号B61L29/00GK2499305SQ01235430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6日
发明者谢明宗, 何世诚 申请人:谢明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