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465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车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机车的外排水,迷宫 式的排气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机车、动车、发电车以及密闭式移动电站所用的内燃机发电机组的 排气装置大都采用两种结构。 一种结构是内排水,排烟顶罩与连接发电机组排气口 的直管之间采用硬性联接方式,密封是采用填料密封。第二种结构是外排水,排烟 顶罩与直管之间也采用硬性联接方式。这两种结构由于采用硬性联接方式,对组装 同心度要求较高,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原因易引起联接处破坏。对于第一种 结构,密封用的填料容易失效,且需要专门设置内部排水管路;对于第二种结构, 由于重量大,引起的端面弯矩大,影响可靠性,而且尺寸及占用空间也大,在机车、 动车、发电车上受车辆限界限制。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车的排气 装置,通过采用非接触迷宫式连接,降低了组装同心度要求,并有效防止废气回流, 通过采用外排水方式,简化机车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包括直管,排烟顶罩,导烟筒,直管与内燃机的排气口固定连接,导烟筒套在 排烟顶罩的外周,并与机车车体顶盖连接固定。所述直管顶部穿过车体顶盖,排烟 顶罩固定在车体顶盖上,直管顶部的外壁与车体顶盖和排烟顶罩之间均保持一定间 隙,在车体顶盖的下方沿直管的外圆周设置有一个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具有一个顶端固定在车体顶盖上的外筒,外筒与直管外壁之间形 成一个气体膨胀空间,在气体膨胀空间的下方设置一个由两个"L"形隔板对应交错排列并与直管外壁和外筒内壁一起形成的迷宫式气流通道, 一个隔板固定在外筒上, 另一个隔板固定在直管上。在所述导烟筒上设置有一圈泄雨槽。所述外筒为一个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的隔
热筒结构。所述排烟顶罩的上方,设置两个可相互搭接在一起的活动搭板。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排烟顶罩与直管之间采用不 接触方式,降低了组装同心度的要求,同时避免了由于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而引 起的联接处的破坏,通过采用特殊的密封装置,有效防止废气回流,另外通过采用 在导烟筒上设置泄雨槽的外排水结构,内部不再设置专门的排水管路,简化机车结 构。


图l内燃机车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直管l,排烟顶罩2,导烟筒3,车体顶盖4,密封装置5,隔板6, 外筒7,气体膨胀空间8,迷宫式气流通道9,活动搭板10,隔热材料ll,泄雨槽 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包括直管l,排烟顶罩2,导烟筒3, 直管l与内燃机的排气口固定连接,导烟筒3套在排烟顶罩2的外周,并与内燃机 车车体顶盖4连接固定。所述直管1顶部穿过车体顶盖4,排烟顶罩2固定在车体顶盖4上,直管1顶部 的外壁与车体顶盖4和排烟顶罩2之间均保持一定间隙,采用这种不接触方式联接, 降低了组装同心度的要求,同时避免了由于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而引起的联接处 的破坏。排烟顶罩2呈喇叭形状结构,下端固定在车体顶盖4上,上端圆口与直管l 顶端的出气口相对应,在内燃机正常运行,排气口排出的气流达到一定速度时,排 烟顶罩2与直管1顶端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真空状态,起到密封的作用,排出的废气 不会通过间隙回流到机车内部。当内燃机车刚启动时,排气口排出的废气速度较低,处于排气口位置的搭板还 未能打开,此时废气容易从排烟顶罩2与直管1之间的间隙倒回到机车内部,为防 止废气回流,在车体顶盖4的下方沿直管1的外圆周设置有一个密封装置5,密封装 置5具有一个顶端固定在车体顶盖4上的外筒7,外筒7与直管1外壁之间形成一个 气体膨胀空间8,在气体膨胀空间8的下方设置一个由两个"L"形隔板6对应交错 排列并与直管1外壁和外筒7内壁一起形成的迷宫式气流通道9,该迷宫式气流通道 9有三层, 一个隔板6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外筒7上,另一个隔板6的一端焊接固定在 直管1上。当废气通过排烟顶罩2与直管1之间的间隙时,气流速度会有所增加, 进入气体膨胀空间8后,由于空间突然增大,气流的速度就会突然降低,由动能转 化为势能,气流再通过位于气体膨胀空间8下方的三层迷宫式气流通道9时,由于 空间的变化,动能就会全部转化为势能,在气流通道9的出口处,气流的速度几乎 为0,这样就起到了一个密封的作用,将泄漏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废气不会倒回 到机车内部。通过调整直筒1和外筒7之间的距离以及三层迷宫式气流通道9的间 隙就可以有效防止废气回流。在导烟筒3上设置有一圈泄雨槽12,导烟筒3内集存的雨水就通过这个泄雨槽 12排出,此种外排水结构,内部可以不再设置专门的排水管路,简化机车结构。所述外筒7为一个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11的隔热筒结构,隔热材料11 一般可 采用石棉。所述排烟顶罩2的上方,设置两个可相互搭接在一起的活动搭板10,当 内燃机车正常运行时,排出的气流可将两个搭板10顶开,直接排到室外。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 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包括直管(1),排烟顶軍(2),导烟筒(3),所述 直管(1)与内燃机的排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导烟筒(3)套在排烟顶翠(2)的外周, 并与车体顶盖(4)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1)顶部穿过车体顶盖(4),所述排烟顶軍(2)固定在车体顶盖(4) 上,直管(1)顶部的外壁与车体顶盖(4)和排烟顶翠(2)之间均保持一定间隙; 所述车体顶盖(4)的下方沿直管(1)的外圆周设置有一个密封装置(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5) 具有一个顶端固定在车体顶盖(4)上的外筒(7),外筒(7)与所述直管(1)外壁 之间形成一个气体膨胀空间(8),所述气体膨胀空间(8)的下方设置一个迷宫式气 流通道(9)。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气流通 道(9)是由两个"L"形隔板(6)对应交错排列并与直管(1)外壁和外筒(7)内 壁一起形成的, 一个隔板(6)固定在所述外筒(7)上,另一个隔板(6)固定在所 述直管(1)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烟筒(3) 上设置有一翻泄雨槽(12)。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7) 为-一个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11)的隔热简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顶翠(2) 的上方,设置两个可相互搭接在一起的活动搽板(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车排气装置,包括直管,排烟顶罩,导烟筒,直管与内燃机的排气口固定连接,导烟筒套在排烟顶罩的外周,并与车体顶盖连接固定。排烟顶罩固定在车体顶盖上,直管顶部的外壁与车体顶盖和排烟顶罩之间均保持一定间隙。在导烟筒上设置有一圈泄雨槽,在车体顶盖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具有一个外筒,外筒与直管外壁之间形成一个气体膨胀空间,在气体膨胀空间的下方设置一个由两个“L”形隔板对应交错排列并与直管外壁和外筒内壁一起形成的迷宫式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外排水结构,排烟顶罩与直管之间采用不接触方式,降低了组装同心度的要求,另外通过采用特殊的密封装置,有效防止废气回流。
文档编号B61C17/00GK201021283SQ20062016575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8日
发明者汪秀平, 浩 王 申请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