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道岔转换装置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上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657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将道岔转换装置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上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道岔转换装置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上的装置,其包括用于道岔转换装置的在基本轨上可固定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从DE 200 10 922 Ul中已知这种装置。道岔转换装置的驱动单元通常由液压或电磁驱动装置构成,该驱动装置刚性地布置在基本轨之间的外壳中,或者按情况还可布置在道岔的基本轨之外并通过调整杆 (Stellstange)与道岔尖轨连接。对于常见的道岔转换装置,驱动单元的外壳借助相应构成的固定件固定在轨道轨枕处或槽式轨枕(Trogschwelle)内。为提供道岔转换装置,道岔尖轨可以用该装置以更高精度在靠近与远离的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在DE 200 10 922 Ul中已提出,用于固定道岔转换装置的固定装置直接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上。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即轨道在铁路枕木上的固定不是完全刚性的,而是由于热膨胀或由于由轨道车辆引起的惯性力而允许轨道有一定的固有运动。主要是当基本轨与轨道轨枕之间插入由柔性的消声材料构成的层时,这对道岔的基本轨也是这样。当驱动单元如至今常见的那样固定在轨枕处或槽式轨枕中时,因此不排除基本轨与驱动单元之间有一定的相对运动,这样的后果是,对于通过调整杆与驱动单元相连接的道岔尖轨,在各终端位置会出现一定的位置偏差。这尤其在轨道车辆急速驶过道岔时会导致损坏或甚至引起事故。通过道岔转换装置的驱动单元借助固定件直接固定在基本轨上,驱动单元的位置以及由此两根道岔尖轨的位置也直接根据基本轨来确定,这样,由于基本轨的固有运动所产生的道岔尖轨的位置偏差就减少。尤其是,贴靠的道岔尖轨与所属的基本轨之间的间隙变化可以此方式减少,这在驶过道岔时使车轮轮缘的导向更持续且冲击更少。由DE 200 10 922 Ul已知的、用于固定道岔转换装置的固定装置已使基本轨和道岔转换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少。然而,在此仅将固定装置固定在基本轨的轨底处,这样对于这种构造来说,基本轨的一定的固有运动可以传递至道岔转换装置处,并还可因此产生基本轨和道岔转换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当基本轨弹性地支承在固定路基上或轨枕上时, 基本轨的固有运动还包括侧向倾覆运动,这种运动一方面导致基本轨的位置偏差,且另一方面无法确保有足以将道岔转换装置固定在轨枕处或槽式轨枕处的支承稳定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道岔转换装置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基本上排除在道岔转换装置和特别是道岔转换装置的驱动装置与基本轨之间的相对运动,其中这应与道岔转换装置的各安装位置无关地得以确保,并且尤其是可以在槽式轨枕和轨枕间距中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所期望的固定。为解决此任务,前述的装置改进成,固定装置由刚性框架构成,该框架横向于轨道的纵向连接两根基本轨,框架分别固定在基本轨的轨腰(Schienensteg)处。通过固定装置由横向于轨道纵向连接两根基本轨的刚性框架构成,提供有相应稳定的构造,这种构造本身已经使基本轨稳定。此外,通过框形的固定装置分别固定在基本轨的轨腰处,确保基本轨的各种运动及尤其是基本轨的倾覆运动传递到刚性框架上,从而通过道岔转换装置刚性地固定在框架上,这样会有效地抑制道岔转换装置和基本轨之间的相对运动。根据本发明作为固定装置设置的刚性框架,在此可以更简单的方式布置在轨枕间距中,即两个相邻的轨枕之间的自由空间中或槽式轨枕内。当将框架布置到槽式轨枕内时, 仅须考虑,框架自由悬挂式地固定在基本轨上并在槽式轨枕内无支承,以避免将基本轨或与基本轨相连接的框架的不期望有的力施加到位置固定的槽式轨枕上。框架较佳地如此固定在基本轨上,即将框架布置在基本轨的轨底下方,且用分别在外包围轨底的固定元件构成或与之连接,这些固定元件刚性地固定在基本轨的轨腰处。 通过分别在外包围轨底的固定元件可以实现框架与基本轨的尤其是角度稳定的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固定元件分别在外作用在基本轨上来更容易地实现张紧,这样实际上可以最大程度地排除基本轨与框架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此,以较佳的方式如此固定在基本轨上,即在基本轨上分别设置填充块,该填充块与轨腰拧紧并支承在轨底上,其中填充块较佳地基本上填满轨顶和轨底之间的自由空间。这种填充块用于基本上形式配合地与轨腰相连接以及支承轨底,由此框架与基本轨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在此,紧固力分布在尽可能大的接触面上,该接触面包括基本上至少整个轨腰和轨底,其中附加地还可以在轨顶的下侧面处设置有支承件,由此可以避免逐点施加力及对应的应力集中。另一种对应较佳构造的改进在于,框架分别在基本轨的外侧和内侧固定在基本轨上。为固定在基本轨内侧,较佳地设置有在尖轨下方布置的、作用在基本轨轨底上的夹紧元件。在这种构造中,轨底夹紧在轨道内侧的夹紧元件与作用在轨道外侧的固定元件之间。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框架必须当然具有相应较高的刚度,以使两根基本轨之间可以刚性地连接。为此,较佳地将这种构造改进成框架由两个支承板构成,这些支承板通过至少两块、较佳为三块横向于轨道纵向延伸的横撑(Streben),尤其是接板,彼此相连接,其中支承板较佳地用横向于轨道纵向延伸的平行支臂构造成U形。在此,两块支承板布置在两根基本轨的底面处,其中两个平行的U支臂之间的U形构造提供用于附加安装的自由空间。在两支臂处可以固定用于基本轨的垫板或肋板,其中,在这种情况下较佳地设置成,在中间设置用于基本轨的垫板或肋板的情况下,框架与固定元件连接。连接框架的两块支承板的横撑和尤其是轨腰必须由足够刚性的材料构成,其中较佳地使用接板。在此,接板较佳地布置在垂直平面中以确保扭转刚度特别高的构造,同时节
约重量。在铁路建造中,轨道经常用于电流传递,例如用于轨道信号装置、监测装置等的信号传递。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保,两根基本轨彼此电气绝缘。为此,在本发明中较佳地设置成,在中间设置电气绝缘件的情况下,框架固定在基本轨上。根据本发明的框架可用作道岔转换装置和尖轨终端位置检验装置的固定装置,或用作尖轨的锁紧装置。在此,框架较佳地具有用于驱动单元的固定装置,尤其是道岔转换装置的液压活塞缸装置。


本发明下面根据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解释。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斜视图,图2是根据图1具有固定在框架上的调整元件(Stellelement)的视图,图3是根据图2的箭头III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右侧示出的基本轨范围内的放大视图,图5是根据图1的装置的仰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二种构造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图6箭头ΥΠ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图6的线VDI-VDI的截面图,以及图9是根据图6至8的构造、具有已装入的转换装置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示出两根示意性示出的轨枕1和2之间的轨枕间距3。在轨枕1和2处可同样看见示意性示出的轨道5的垫板或肋板4,其中,为一目了然起见,仅示出在轨枕间距3 范围内的基本轨。此外还可以看到尖轨6,其中右侧示出的尖轨6贴靠于基本轨5,左侧示出的尖轨6远离基本轨5。此外设置框架7,该框架由支承板8和三块连接支承板的接板9构成。在外包围轨底的固定元件10分别与支承板8拧紧,框架7用该固定元件固定在基本轨5的轨腰处。在图1中还可看到,接板9具有用于轨道转换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固定装置11和用于终端位置检验装置的固定装置12。在根据图2的视图中,为一目了然起见,现不示出轨枕和轨枕间距。在其他方面, 根据图2的视图对应于根据图1的视图,然而其中附加地示出道岔转换装置13和终端位置检验装置14。道岔转换装置14具有驱动装置15,该驱动装置固定在框架7并尤其在接板 9处。驱动装置15的两侧都可以看到调整杆,这些调整杆分别通过作用块16作用到尖轨6 处。同样,尖轨终端位置检验装置14经过作用块17作用到尖轨6处。图3中还可见,连接基本轨5的框架由两块支承板8和接板9构成,其中,接板9 与支承板8焊接起来。在支承板8处借助螺纹连接19分别固定垫板或肋板18。在用于支承基本轨5的肋板18处,又借助螺纹连接固定固定元件10,该固定元件通过填充块20作用到基本轨5的轨腰处。相应的固定借助穿过轨腰的螺栓21进行,如这尤其从根据图4的放大图中看到的那样。在此可以看到,填充块20支承在基本轨5的轨底和轨顶的下侧面处。 在基本轨内侧面上借助作用到基本轨轨底上的夹紧元件22进行固定,该夹紧元件借助螺纹连接23固定在垫板或肋板18处。夹紧元件22必须在此构造成扁平的,以使其可以布置在尖轨6下方。绝缘层M负责电气绝缘,该层布置在支承板8和垫板或肋板18之间。在根据图5的仰视图中,可以尤其清楚地看到框架7,其中可看到支承板8构造成大体U形,其中支承板的两个支臂25用于固定垫板或肋板18。此外,可看到三块接板9,这些接板连接两个支承板8并在垂直平面中彼此平行布置。为提高稳定性,在两个支承板8 处各布置一个横板26。图6中示出修改过的构造,其中框架如尤其在图9中所示的那样装入槽式轨枕27 中。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如在根据图1至5的构造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从根据图6的俯视图中同样如从根据图7的侧视图和根据图8的剖视图中可看到,在槽式轨枕中由于空间原因框架无法在基本轨的内侧固定,这样支承板8为了确保相对于根据图1至5的构造稳定而向外延长。此外,可看到在支承轨底的连接板8的末端和轨底的外棱边处分别布置绝缘元件。在根据图9的总视图中可见,槽式轨枕27具有向外弯曲的支承面观,在这些面处固定基本轨15的垫板18。然而,由支承板8和接板9构成的框架7不作用到槽式轨枕27 处,而只作用到基本轨5并尤其是基本轨轨腰和基本轨轨底上,并且自由悬挂式地布置在槽式轨枕27内。总的来说,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框架参与基本轨5相对于轨枕的所有可能的运动。 道岔转换装置和如有可能的话尖轨终端位置检验装置共同振动地联接至柔性系统(基本轨-尖轨),这样就不会引入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对于各系统部件的疲劳强度起到负面作用,例如道岔转换装置的液压调节缸的密封与导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道岔转换装置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所述道岔转换装置的可在所述基本轨上固定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由横向于轨道纵向连接两根基本轨(5)的刚性的框架(7)构成,所述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本轨(5) 的轨腰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布置在所述基本轨(5)的轨底下方,并且用分别在外包围所述轨底的固定元件(10)构成或与所述固定元件连接,所述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基本轨(5)的轨腰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设置用于所述基本轨(5)的肋板或垫板(18)的情况下,所述框架(7)与所述固定元件(10)连接。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固定在所述基本轨(5)上,分别设置有填充块(20),所述填充块与轨腰拧紧并支承在轨底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00)基本上填满轨顶和轨底之间的自由空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由两块支承板(8)构成,所述支承板通过至少两块、较佳是三块横向于轨道纵向延伸的横撑,尤其是接板(9)彼此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8)用横向于轨道纵向延伸的平行的支臂05)构造成U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设置电气绝缘件04) 的情况下,所述框架(7)固定在所述基本轨( 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分别在所述基本轨(5)的外侧和内侧固定在所述基本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固定在轨道内侧,设置有布置在尖轨(6) 下方、作用到所述基本轨轨底上的夹紧元件02)。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布置在轨枕间距(3)内。
12.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布置在槽式轨枕(27)内。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具有用于所述道岔转换装置(1 的驱动单元、尤其是液压活塞缸装置(1 的固定装置(11)。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具有用于尖轨终端位置检验装置(14)的固定装置(12)。
全文摘要
对于一种用于将道岔转换装置(13)固定在道岔的基本轨(5)处的装置,其包括用于所述道岔转换装置的、可在所述基本轨上固定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由横向于轨道纵向连接两根基本轨(5)的刚性框架(7)构成,该框架分别固定在所述基本轨(5)的所述轨腰上。
文档编号B61L5/02GK102202954SQ200980135811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H·阿赫莱特纳, M·沃尔夫, R·宽奇尼希 申请人:Vae有限责任公司, Vae火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