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轴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595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轴机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铁路机车,尤其是重载机车转向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货运运输的主型大功率机车为轴功率9600kW、2C0轴式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其曲线通过性能较差,不适应曲线半径较小的山区线路。单节八轴机车可有效地提高轮轨粘着重量和单节机车的牵引吨位。相对国内正在服役的2C0轴式9600kW的六轴机车,具有粘着重量大,恒功范围宽,曲线通过性能好的优势。相对国内双机重联八轴机车而言,具有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Β0Β0-Β0Β0轴式八轴机车具有优良的直线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其结构上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如前苏联的T3M7型内燃机车。Β0Β0-Β0Β0轴式机车由两个四轴转向架和一个车体组成。四轴转向架机车采用三系悬挂,由中间构架 将两组2轴转向架连接成一台四轴转向架。机车通过曲线时,由于机车的八根轴均可承受轮轨横向载荷,可大大改善机车曲线通过性能,这是2C0轴式机车和3B0轴式机车望尘莫及的。机车的三系悬挂可有效地衰减轮轨运行的垂向和横向振动,使司机室获得良好的舒适性指标。中国标准轨距单节八轴机车的四轴转向架技术难点是该机车转向架采用三系悬挂,使得转向架上平面距轨面高度较高,受机车高度限界影响而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在轴箱的下方的转向架,降低转向架中间构架的上平面高度,使Β0Β0-Β0Β0轴式八轴机车在中国标准轨距限界内得以实现并可使该机车实现优良的直线和曲线运行品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四轴机车转向架,由前后两个对称放置的二轴转向架与中间构架组成;在各二轴转向架中w形构架的两端跨接在前后轮对轴箱的下方,W形构架利用二系橡胶堆对中间构架形成支撑;中间构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轴转向架上部的车体底架连接的减振机构;在沿轨道方向上,所述W形构架设置有单推挽牵引杆与车体牵引座连接。采用如上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将构架安装在轴箱的下方,从而降低转向架中间构架的安装高度,使Β0Β0-Β0Β0轴式八轴机车在中国标准轨距限界内得以实现。同时,由于采用三系悬挂形式,可使该机车实现优良的直线和曲线运行品质。

图I为四轴转向架主视图。图2为构架左视图。图3为构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图中,I-轮对,2-轴箱结构,3-W形构架,4-电机,5-Z形牵引杆,6_ 二系橡胶堆,7-中间构架,8-车体牵引座,9-三系垂向减振器,10-—系垂向减振器,11-三系弹簧,12-横向减振器,13- 一系弹簧。结合图I图2和图3可看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本实用新型由两个二轴转向架及中间构架7组成,二轴转向架由轮对I和W形构架3组成。轮对I和W形构架3间通过一系悬挂包括轴箱2 和一系垂向减振器10连接。W形构架3的两端安装在轴箱结构2的下方。电机4采用抱轴悬挂,另一端吊挂在W形构架3上。W形构架3利用二系橡胶堆6支撑中间构架7。中间构架7通过三系弹簧11、三系垂向减振器9和三系横向减振器12与四轴转向架上部的车体底架连接。在沿轨道方向,W形构架3经两根单推挽牵引杆5向四轴转向架中部牵引,与车体牵引座8连接,传递轮轨纵向牵引力和制动力。牵引杆的两端安装有弹性橡胶关节,以适应转向架的运动关系和受力关系。电机的安装与现有技术一样采用抱轴悬挂方式,其另一端吊挂在构架上,在本方案中即吊挂在W形构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有效地降低四轴转向架的高度,可满足中国机车车辆限界的Β0Β0-Β0Β0轴式的单节八轴大功率机车得以实现,并可使该机车实现优良的直线和曲线运行品质。
权利要求1.四轴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由前后两个对称放置的二轴转向架与中间构架组成;在各二轴转向架中=W形构架的两端跨接在前后轮对轴箱的下方,W形构架利用二系橡胶堆对中间构架形成支撑;中间构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轴转向架上部的车体底架连接的减振机构;在沿轨道方向上,所述W形构架设置有单推挽牵引杆与车体牵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四轴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W形构架的两端跨接在前后轮对,通过一系悬挂装置悬挂在轴箱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四轴机车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轴转向架采用三系悬挂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四轴机车转向架,由前后两个对称放置的二轴转向架与中间构架组成;在各二轴转向架中W形构架的两端跨接在前后轮对轴箱的下方,W形构架利用二系橡胶堆对中间构架形成支撑;中间构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四轴转向架上部的车体底架连接的减振机构;在沿轨道方向上,所述W形构架设置有单推挽牵引杆与车体牵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构架安装在轴箱的下方,从而降低转向架中间构架的安装高度,使B0B0-B0B0轴式八轴机车在中国标准轨距限界内得以实现。同时,由于采用单杆低位牵引,结构简化且可获得较高的粘着利用率。
文档编号B61F5/00GK202368590SQ20112049397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姚远, 张开林, 张红军, 钟文生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