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及其底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420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及其底开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所述底架包括中梁、上盖板,所述底开门包括底门板,所述底门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中梁铰接、所述底门板的其余侧边与所述上盖板搭接;三个所述其余侧边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以减小所述底门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间隙。采用这种结构,向上弯折部能够将底门板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减小,通过合理设置向上弯折部的角度和位置,能够将上述三个侧边与上盖板的间隙减小到小于货物颗粒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上述三侧边均为水平板相比,能够避免货物颗粒从三个侧边与上盖板的间隙泄漏,进而避免货物的损失。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底开门的铁路敞车底架。
【专利说明】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及其底开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及其底开门。

【背景技术】
[0002]铁路敞车主要用于运输钢材、木材、建筑材料和散装货物(包括煤炭、焦炭和矿石等)。敞车可以分为侧开门敞车、底开门敞车。底开门敞车的卸货速度大于侧开门敞车的卸货速度,同时底开门敞车的卸净率大于侧开门敞车的卸净率,因此,底开门敞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0003]请参考图1至图3,图1和图2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底开门与铁路敞车底架组装的主视图、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下面简要介绍这种底开门的结构及其存在的技术缺陷。
[0004]现有技术中,如上图所示,底开门包括底门板Γ、设于底门板Γ下方的底门梁 ,底门梁2' —侧通过底门折页4'与敞车底架的中梁102'铰接、底门梁2'的另一侧边设有与敞车的底架连接的底门托3'。工作过程中,底门板Γ和底门梁2'绕底门折页4/的销轴4Γ而向下转动,底开门打开,则敞车中的货物在重力作用下卸货;底门板Γ和底门梁2'绕底门折页4'的销轴41'而向上转动,则底开门关闭,可以进行装货。
[0005]然而,如图4至图8所示,图4、图5分别为图1中底门板的主视图、俯视图;图6为图5中B-B向剖视图;图7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06]如上图所示,底门板I'的第一侧边1Γ通过底门梁2'与底门折页4'连接,其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图中未示出)均为平面。底开门安装到敞车的底架后,底门板P与敞车底架的上盖板101'搭接,由于制造公差的存在,底门板Γ的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与敞车底架的上盖板101'存在间隙(如图7中间隙B所示),而底门板I'的第一侧边11'与底架的中梁102'之间也存在间隙(如图8中间隙A所示)。当散装货物的颗粒小于上述间隙时,货物就会通过上述间隙泄漏到铁路线路上,造成货物的损失。
[0007]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现有底开门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减小底门板与上盖板、底门板与中梁的间隙,避免货物泄漏,减小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该底开门在与上盖板搭接的三个侧边设有向上的弯折部,减小了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并在底门板的第一侧边与底架的中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减小了该侧边与中梁之间的间隙,避免了货物的泄漏,进而减小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底开门的铁路敞车底架。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所述底架包括中梁、上盖板,所述底开门包括底门板,所述底门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中梁铰接、所述底门板的其余侧边与所述上盖板搭接;三个所述其余侧边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以减小所述底门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间隙。
[0010]采用这种结构,即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这三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该向上弯折部能够将底门板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减小,通过合理设置向上弯折部的角度和位置,能够将上述三个侧边与上盖板的间隙减小到小于货物颗粒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上述三侧边均为水平板相比,能够避免货物颗粒从三个侧边与上盖板的间隙泄漏,进而避免货物的损失。
[0011 ] 优选地,所述向上弯折部由卷边工艺形成。
[0012]优选地,三个所述其余侧边均设有所述向上弯折部。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包括中梁、上盖板和底开门,所述底开门的第一侧边与所述中梁铰接、其余侧边与所述上盖板搭接;所述底开门采用如上所述的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
[0014]优选地,所述向上弯折部的内侧还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填充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底门板之间的间隙。
[0015]采用这种结构,当货物的颗粒有泄漏的趋势,需要先经过第一密封件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或者先经过第一密封件与底门板之间的间隙,然后再经过向上弯折部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才能泄漏至外部。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在向上弯折部的内侧又增加了一层密封作用,进一步减小了货物颗粒的泄漏,减小了不必要的损失。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圆钢,所述圆钢与其对应的所述底门板的侧边平行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焊接于所述上盖板的下方。
[0018]优选地,所述底开门的第一侧边设有向下弯折部,所述向下弯折部与所述中梁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遮挡所述向下弯折部与所述中梁之间的间隙。
[0019]采用这种结构,向下弯折部的作用是防止底开门绕销轴转动的过程中防止底开门与底架的中梁造成干涉。而第二密封件的作用是减小向下弯折部与中梁之间的间隙,避免货物的颗粒从该间隙向外泄漏。
[0020]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挡板,所述挡板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弯折。
[0021]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焊接于所述中梁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和图2分别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底开门与铁路敞车底架组装的主视图、俯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0024]图4、图5分别为图1中底门板的主视图、俯视图;
[0025]图6为图5中B-B向剖视图;
[0026]图7为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8为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9、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开门与铁路敞车底架组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俯视图;
[0029]图11为图9中C-C向剖视图;
[0030]图12、图13分别为图9中底门板的主视图、俯视图;
[0031]图14为图13中D-D向剖视图;
[0032]图15为图1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6为图1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5]底门板Γ ;底门梁2';底门托3';底门合页4';销轴41';
[0036]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
[0037]上盖板101';中梁 102';
[0038]图9至图1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9]底门板I;
[0040]第一侧边11 ;向下弯折部111 ;
[0041]第二侧边12 ;向上弯折部121 ;
[0042]第三侧边13 ;
[0043]底门梁2 ;底门托3 ;底门折页4 ;销轴41 ;
[0044]上盖板101 ;第一密封件1011 ;
[0045]中梁102 ;第二密封件1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该底开门在与上盖板搭接的三个侧边设有向上的弯折部,减小了与上盖板之间的间隙,并在底门板的第一侧边与底架的中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减小了该侧边与中梁之间的间隙,避免了货物的泄漏。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为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底开门的铁路敞车底架。
[004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方位词“外”指的是由底门板与中梁的铰接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即图2中从上到下扩散的方向,以及图2中A-A所在横截面向左、向右延伸的方向,方位词“内”则相反;应当理解,该方位词的出现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基础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9]请参考图9至图14,图9、图10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底开门与铁路敞车底架组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俯视图;图11为图9中C-C向剖视图;图12、图13分别为图9中底门板的主视图、俯视图;图14为图13中D-D向剖视图。
[005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底架包括中梁102、上盖板101,底开门包括底门板1,底门板I的第一侧边11与中梁102铰接、底门板I的其余侧边与上盖板101搭接。如图12至图14所示,底门板I除第一侧边11之外的其余三个侧边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121,以减小底门板I与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
[0051]具体地,上述底门板I的第一侧边11可以通过底门折页4与中梁102铰接,当底门板I和底门梁2绕底门折页4的销轴41向下转动,则底开门打开;当底门板I和底门梁2绕销轴41向上转动,则底开门关闭。
[0052]为了描述更加清楚,这里定义底门板I与第一侧边11相对的为第二侧边12,与第二侧边12相邻的两个侧边分别为第三侧边13、第四侧边14。采用这种结构,即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这三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121,该向上弯折部121能够将底门板I与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减小,通过合理设置向上弯折部121的角度和位置,能够将上述三个侧边与上盖板101的间隙减小到小于货物颗粒的尺寸,与现有技术中上述三侧边均为水平板相比,能够避免货物颗粒从三个侧边与上盖板101的间隙泄漏,进而避免货物的损失。
[005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未限制向上弯折部121的数目和具体设置在哪条侧边上,该向上弯折部121可以为一个,仅设于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或第四侧边14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设于上述三者的任意两个上。最优的方案中,上述向上弯折部121的数目为三个,即上述三者均设有该向上弯折部121,这样能够减小底门板I与其搭接的上盖板101的所有间隙,将货物的泄漏量减小到最少。请参考图15,上述向上弯折部121的宽度L的范围可以为20 mm?30mm,该向上弯折部121的高度H的范围可以为4mm?8mm。
[0054]具体的方案中,上述向上弯折部121可以由卷边工艺形成。
[0055]卷边工艺使得向上弯折部121的加工、制造过程简单、方便,并且,卷边工艺形成的向上弯折部121与底门板I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可以保证向上弯折部121的强度,增强底门板I的工作可靠性。
[0056]可以想到,上述向上弯折部121并不仅限卷边形成,还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例如,先单独冲压或弯折形成向上弯折部121,再将向上弯折部121焊接于底门板I的侧边上,同样能够实现减小间隙的效果。
[0057]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铁路敞车底架,该底架包括中梁102、上盖板101和底开门,底开门的第一侧边11与中梁102铰接、其余侧边与上盖板101搭接;底开门采用如上的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
[0058]由于上述底开门具有如上的技术效果,因此,应用该底开门的底架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59]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9和图15,图15为图1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上述向上弯折部121的内侧还设有第一密封件1011,第一密封件1011填充上盖板101与底门板I之间的间隙。
[0060]采用这种结构,当货物的颗粒有泄漏的趋势,需要先经过第一密封件1011与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或者先经过第一密封件1011与底门板I之间的间隙,然后再经过向上弯折部121与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才能泄漏至外部。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1011在向上弯折部121的内侧又增加了一层密封作用,进一步减小了货物颗粒的泄漏,减小了不必要的损失。
[0061]另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第一密封件1011可以为圆钢,圆钢与其对应的底门板I的侧边平行设置。
[0062]由于底门板I与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范围较小,通常为4mm?8mm,加工、制造直径为上述尺寸的圆钢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将圆钢作为第一密封件1011能够减小第一密封件1011的生产成本。当然,上述第一密封件101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
[006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限定第一密封件1011设于上盖板101、底门板I之间,并未限定该第一密封件1011具体与上盖板101、底门板I 二者中的哪一者连接。具体方案中,该第一密封件1011可以与焊接于上盖板101下方,相比较第一密封件1011与底门板I连接的结构,可以减小底开门的重量,进而减小驱动底开门打开或关闭的所需能量,减小底开门的使用成本。当然,上述第一密封件1011也可以与底门板I连接。
[0064]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1和图16,图16为图1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上述底开门的第一侧边11设有向下弯折部111,向下弯折部111与中梁102之间还设有遮挡向下弯折部111与中梁102之间的间隙的第二密封件1021。
[0065]采用这种结构,向下弯折部111的作用是防止底开门绕销轴41转动的过程中防止底开门与底架的中梁102造成干涉。而第二密封件1021的作用是减小向下弯折部111与中梁102之间的间隙,避免货物的颗粒从该间隙向外泄漏。
[0066]具体的方案中,第二密封件1021可以具体设置为挡板,该挡板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弯折。
[0067]由于向下弯折部111与中梁102之间的间隙为并非水平或竖直的间隙,而是倾斜延伸的间隙,因此,将挡板作为第二密封件1021既能够较好地遮挡上述间隙,又能够便于第二密封件1021的连接。当然,上述第二密封件1021还可以采用圆柱等其他结构。
[0068]更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密封件1021可以连接于中梁102上。相比较第二密封件1021与底门板I连接的结构,可以减小底开门的重量,进而减小驱动底开门打开或关闭的所需能量,减小底开门的使用成本。当然,上述第二密封件1021也可以与底门板I连接。
[006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及其底开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所述底架包括中梁(102)、上盖板(101),所述底开门包括底门板(I),所述底门板(I)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中梁(102)铰接、所述底门板(I)的其余侧边与所述上盖板(101)搭接;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其余侧边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上弯折部(121),以减小所述底门板⑴与所述上盖板(101)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弯折部(121)由卷边工艺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敞车的底开门,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其余侧边均设有所述向上弯折部(121)。
4.一种铁路敞车底架,包括中梁(102)、上盖板(101)和底开门,所述底开门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中梁(102)铰接、其余侧边与所述上盖板(101)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开门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铁路敞车底架的底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弯折部(121)的内侧还设有第一密封件(1011),所述第一密封件(1011)填充所述上盖板(101)与所述底门板(I)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011)为圆钢,所述圆钢与其对应的所述底门板(I)的侧边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1011)焊接于所述上盖板(101)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开门的第一侧边(11)设有向下弯折部(111),所述向下弯折部(111)与所述中梁(102)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1021),所述第二密封件(1021)遮挡所述向下弯折部(111)与所述中梁(102)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021)为挡板,所述挡板由内向外逐渐向下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敞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1021)焊接于所述中梁(102)上。
【文档编号】B61D7/16GK203996240SQ20142041187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贾志学, 赵建, 付勇, 李华, 周晓坤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