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同时涉及一种安装在空调机组内以净化车厢内环境的空气净化装置,属于轨道车辆空气调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铁等城市轨道车辆中,由于车辆特殊的运行环境,一般都是采用空调机组对车厢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度进行调节。一方面,城市轨道车辆载客量大,在超员情况下人均新风量降低,车内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风道内部容易滋生细菌,会对乘客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现有的轨道车辆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安装在空调机组回风口的位置,从回风风道进入的室内回风经过空气净化装置后与新风混合,经过与蒸发器换热后进入车厢内调节温度。现有的轨道车辆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占用空间大,无法安装到蒸发器的的进风侧,不能让所有的空气(包括室内回风和新风)都经过净化装置,净化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可以提高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安装有高压电源产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为等离子发生装置和/或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高压电源产生装置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高压电源产生装置的输出端与空气净化器连接,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外壳的厚度等于或小于50mm。
进一步,所述输入电源为DC24V、DC110V或AC220V电源。
进一步,所述外壳由底板和盖板拼接而成,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出一用于将外壳固定在空调机组上的第一安装板,在所述底板另外相对的两侧具有多个向盖板方向折弯用于与盖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盖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蒸发器,在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进风侧。
进一步,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长方体结构,与蒸发器平行且沿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在所述蒸发器的进风侧设置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个蒸发器,在每个蒸发器的进风侧都安装有所述空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两个所述蒸发器在壳体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回风口设置在两个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壳体上。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空气净化装置,采用超薄的结构设计,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并将空气净化装置固定安装于空调蒸发器前方进风侧,不但拆卸维护非常方便,而且在厚度方面占用空间非常小,充分利用了空调内部蒸发器长度方向的空间,不占用太大的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同时,所有的室内回风和新风均能通过空气净化装置,提高了该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率,进而提高了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和车厢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空调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横向剖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向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壳体1,室内机腔1a,室外机腔1b,蒸发器2,电控盒3,回风口4,冷凝进风口5,冷凝出风口6,空气净化装置7,外壳8,底板8a,盖板8b,高压电源产生装置9,空气净化器10,通风孔11,安装架12,紧固件13,第一安装板14,安装孔15,第二安装板16,蒸发风机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在每节车厢上配备两台空调机组,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为单元式结构,整体安装在车厢的顶部。空调机组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分成室内机腔1a和室外机腔1b,在室内机腔1a内安装有蒸发器2、电控盒3、蒸发风机17、节流阀等,室外机腔1b内安装有压缩机、冷凝器、冷凝风机等,在室内机腔1a的壳体1上开有送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回风口4,送内口设置在回风口4的横向上的两侧,在室外机腔1b的壳体上开有冷凝进风口5和冷凝出风口6。
本实施例中,在室内机腔1a内安装有两个蒸发器2,两个蒸发器2沿空调机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回风口4设置在两个蒸发器2之间的壳体1上,在每个蒸发器2的进风侧都安装有一个空气净化装置7。
在每个蒸发器2的进风侧设置一安装架12,安装架12与壳体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空气净化装置7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2上。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7整体为长方体结构,与蒸发器2平行且沿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相对增加了该空气净化装置7的迎风面积,且所有的室内回风和新风均能首先通过空气净化装置7的过滤净化后,与后方的蒸发器2进行热交换,再送入车厢内,提高了空气净化装置7的净化率,进而提高了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和车厢内的舒适度。
如图4至图6所示,空气净化装置7包括外壳8,外壳8整体为长方体的结构,在外壳8内安装有高压电源产生装置9及空气净化器10,空气净化器10采用等离子发生装置和/或紫外线杀菌装置,高压电源产生装置9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连接,输入电源可以采用DC24V、DC110V或AC220V电源,高压电源产生装置9的输出端与空气净化器10连接,在外壳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1。
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7采用起薄结构设计,将高压电源产生装置9与空气净化器10沿外壳8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外壳8的总厚度等于或小于50mm。这样,不但拆卸维护非常方便,而且在厚度方面占用空间非常小,充分利用了空调内部蒸发器2长度方向的空间,不占用太大的厚度方向上的空间。
外壳8由底板8a和盖板8b拼接而成,在底板8a的纵向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各向盖板8b方向折弯的第二安装板16,第二安装板16位于盖板8b的外侧,将盖板8b扣合在底板8a上后,通过多个紧固件13将第二安装板16与盖板8b固定连接,进而将底板8a和盖板8b固定在一起,形成外壳8内的容置空间,安装拆卸非常方便,便于日常维护。
在底板8a横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各向外延伸出一第一安装板14,在每个第一安装板14上开有两个安装孔15,在安装时利用四个螺栓将两个第一安装板14与安装架12固定连接,进而将空气净化装置7固定在安装架12上,安装拆卸非常方便,便于日常维护。
本实施例中,在底板8a和盖板8b上都开有通风孔11,除了盖板8b的正面上开设通风孔11,在其四个侧面上也可以开有通风孔11,增加空气流通量,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