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26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轨道车辆上使用,与轨车辆空调机组出风口连接的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通常将空调机组布置在车辆顶部,机组的设计形式通常为下送下回模式,对于车顶空间受限车辆而言,由于车顶空间狭小,使得空调机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给乘客一个更为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风道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空调机组下送的风进入风道进行分配,由于机组风机送出的风气流紊乱,扰流较大,而与机组连接的风道设计既要考虑气流的导流作用,也要考虑消音作用。风道导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车辆内部噪声。

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风道设计在进风口加“人”字形导流板让气流进行前后分配,对于车顶空间受限车辆而言,风量直接通过“人”字形导流分配的话将会使得车内噪声很大。

针对上述情况对于车顶空间冗余轨道车辆而言,空调机组内部有一定空间设计一段紊流消音风道,再送入“人”字形风道进行分配方案是可行的,而对于车顶空间受限的车辆,因空调机组内部空间的局限性,没有空间制作紊流消音风道,则无法解决噪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解决了轨道车风道无法紊流消音的缺陷,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包括主风道,主风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口,主风道中设有水平布置的u型板,u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风道的顶部和底部管壁贴合,u型板的开口端面向于主风道的一端,u型板的两侧与主风道之间分别构成一个侧风道,主风道位于u型板闭合端的顶部设有进风口,主风道位于u型板的开口端前方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分别与u型板的两个侧板相对应,两个导流板之间设有缺口,u型板中的气流通两个导流板和两个导流板之间的缺口分流到两侧侧风道以及导流板后部的主风道中。

进一步,所述主风道位于两侧侧风道外侧分别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位于两个导流板后部的主风道两侧分别设有出风口。

进一步,所述主风道位于u型板闭合端的后部设有两个分别与u型板两侧侧板对齐的挡板,在所述挡板和u型板相邻端位置设置开口。

进一步,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对称安装在对应的主风道的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面向侧板的端面为弧形凹面。

进一步,两个导流板所述弧形凹面的端部分别设有向u型板中部延伸的引流板,两个引流板构成呈喇叭状结构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位置设有多个通风孔。

进一步,出风口的外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支风道。

进一步,支风道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角码。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对风道内部气流分配进行优化,设计时让气流直接送入风道一侧方向,沿着风道内壁预走一段行程,待进入风道内部气流稳定后在风道两侧设置回流的导流板,向两侧或缺口进行导流,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紊乱气流在风口处的涡流产生,起到降低车内噪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人”字型导流板的风道结构图;

图2为带有“人”字型导流板的风道断面图;

图3为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图。

附图标记:1-主风道;2-u型板;3-进风口;4-导流板;41-弧形凹面;42-引流板;5-侧风道;6-支风道;7-角码;8-通风孔;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所述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包括1主风道,主风道1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口,主风道1中设有水平布置的u型板2,u型板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风道1的顶部和底部管壁贴合,u型板2的开口端面向于主风道1的一端,u型板2的两侧与主风道1之间分别构成一个侧风道5,主风道1位于u型板2闭合端的顶部设有进风口3,主风道1位于u型板2的开口端前方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导流板4,两个导流板4分别与u型板2的两个侧板相对应,两个导流板4之间设有缺口,气流从进风口灌入;所述主风道1位于两侧侧风道5外侧分别设有出风口,位于两个导流板4后部的主风道1两侧分别设有出风口。在经过u型板2和主风道构成的缓冲通道过程中得到了稳定后,部分气流被导流板4引流到侧风道5中,通过与侧风道5连接的出风口排出,部分气流穿过两个导流板4之间的缺口进入到位于导流板4后部的主风道1中,再从该部分主风道1两侧的出风口排出,进风口3送入的风很不规则,气流杂乱无章,经过u型板稳流后,气流逐渐变为平顺,再经过导流板4导流,使得风道内部阻力减小,使得风道内部噪声得到改善。通过仪器测得主风道设计的空气流速不大于8m/s、支风道出风口的平均流速不大于3m/s。

实施例2

为了不影响主风道位于u型板后部的气流流动,对位于u型板后部的主风道结构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主风道1位于u型板2闭合端的后部设有两个分别与u型板2两侧侧板对齐的挡板9,在所述挡板9和u型板2相邻端位置设置开口。当气流通过导流板4导流到侧风道5后,部分气流通过出风口排出,但是由于侧风道5容纳的气体有限,并且排出的气流量跟不上导入的气流量,因此通过在侧风道后部设置挡板9,使得气流从挡板位置的支风道处流出,并通过开口,把过多的气流再回流到开口位置进入到挡板9内侧的主风道1中,使得气流能够在主风道1中实现与u型板2中的气流相反方向流动,主风道1的参数为560mm(宽)×145(高),侧风道5的参数为970mm(长)×119(宽)×145(高),侧风道5中导入气流量根据支风道6的出风量来对两侧导流板4进行调节,排风口能够排出气流量的参数设计平均风速不大于3m/s)。

实施例3

为了保证导流板的导流气流的效果,对导流板结构做进一步的限定,具体结构如下:

两个所述导流板4分别对称安装在对应的主风道1的侧壁上,所述导流板4面向侧板的端面为弧形凹面41,两个导流板4所述弧形凹面41的端部分别设有向u型板2中部延伸的引流板42,两个引流板42构成呈喇叭状结构的缺口,所述弧形凹面的弧度r=120mm、两个引流板构成的角度范围30~40°,以及构成喇叭状结构是为了分流,调节前送和导回的风量。

实施例4

为了使气流送出更为稳定,出风口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限定,在主风道1两侧引出支风道6的静压腔,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出风口位置设有多个通风小孔8,出风口的外部设有开口向下的支风道6,支风道6的外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角码7,对支风道进行固定。

上述所描述的实施方法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为此方法,对于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方法的前提下以相似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方法,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送风道用的风量分配结构,包括主风道,主风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出风口,主风道中设有水平布置的U型板,U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主风道的顶部和底部管壁贴合,U型板的开口端面指向主风道的一端,U型板的两侧与主风道之间分别构成一个侧风道,主风道位于U型板闭合端的顶部设有进风口,主风道位于U型板的开口端前方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分别与U型板的两个侧板相对应,两个导流板之间设有缺口,U型板中的气流通两个导流板和两个导流板之间的缺口分流到两侧侧风道以及导流板后部的主风道中,本发明利用U型板和主风道构成的通道缓冲从进风口进入的强气流,再通过导流板分流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宁宝焕;韩昌研;龚继如;王业;蔡瑞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31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