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列车空调新鲜空气导入装置及轨道列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5795发布日期:2021-01-05 17:3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列车空调新鲜空气导入装置及轨道列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新风导入装置,特别是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以及轨道列车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列车空调机组大部分的新风导入结构为直接在机组侧板上开进风口,并在进风口处设置相应的雨水分离器,滤网,电动风阀等元件,但是由于轨道列车空调机组结构尺寸受车体尺寸限制,机组内部空间有限,大部分空调机组将雨水分离器放置在空调壳体外部,位置突出,影响空调机组美观;且电动风阀大多放置在进风口机组内侧,虽在机组内侧,但靠近进风口,风阀的电动马达接触到水的可能性很大,影响电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在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特提出了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稳定耐用等优点。

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该装置包括被置于轨道列车空调机组冷凝腔内冷凝风机下以形成新风导入通道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新风进气口、第一新风引入结构以及电动新风风阀;其中,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位于所述外壳侧壁上;所述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错平行布设的上挡风板和中挡风板,所述上挡风板位于所述外壳上壁,所述中挡风板位于所述外壳底壁且所述上挡风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挡风板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具有第一格栅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一格栅结构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格栅板,且每一第一格栅板与所述外壳侧壁所形成的倾斜角小于90度以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底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相互垂直的第二新风进气口。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新风进气口具有第二格栅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格栅结构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的同时直接排出进入的雨水。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格栅板,且每一第二格栅板与所述外壳底壁所形成的倾斜角小于90度。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新风风阀的入口处设置有新风温度传感器,以通过监测新风温度调整电动新风风阀的开闭进而调节新风风量。

可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可以由第二新风引入结构替换,所述第二新风引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错平行布设的上挡风板、中挡风板和下挡风板,所述上挡风板位于所述外壳上壁,所述中挡风板位于所述外壳侧壁,所述下挡风板位于所述外壳底壁,且所述上挡风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中挡风板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所述中挡风板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挡风板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并使得所述中挡风板与所述下挡风板相互靠近且留有一定间隙。

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其包括所述新风导入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取消了雨水分离器,其通过在新风风道进口处设置格栅结构,初步过滤杂物及稳定气流方向且兼顾挡雨作用;在新风风道中部设置新风引入结构。通过新风引入结构扰动气流,并使进入风道的水滴粘在挡板上达到部分除水的效果,最后将电动新风风阀放置在新风道后端以控制新风进入;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稳定耐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引入结构各个挡板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冷凝风机,2、上挡板,3、侧壁,4、第一新风进气口,41、第一格栅板,5、第二新风进气口,51、第二格栅板,6、中挡板,7、底壁,8、电动新风风阀,9、上壁,10、新风温度传感器,11、下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元件称为第二元件,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元件为第一元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两者都是元件,但其不是同一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特提出了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新风导入装置,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被置于轨道列车空调机组冷凝腔内冷凝风机下以形成新风导入通道的外壳,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新风进气口4、第一新风引入结构以及电动新风风阀8;其中,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4位于所述外壳侧壁3上;所述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错平行布设的上挡风板2和中挡风板6,所述上挡风板2位于所述外壳上壁9,所述中挡风板6位于所述外壳侧壁3且所述上挡风板2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挡风板6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所述新风导入装置设置在空调机组冷凝腔内冷凝风机1的下方,充分利用冷凝风机下方的空间,取消雨水分离器装置,通过进风口的格栅、风道内部交错的各个挡板来实现对新风的引入;具体的其通过在新风风道进口处设置格栅结构,初步过滤杂物及稳定气流方向且兼顾挡雨作用;在新风风道中部设置新风引入结构;通过新风引入结构扰动气流,并使进入风道的水滴粘在挡板上达到部分除水的效果,最后将电动新风风阀放置在新风道后端以控制新风进入。另,在本例中,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包括三块相互交错的挡板,具体为一个上挡板2和两个中挡板6,之所以将挡板交错布置,是为了使得从中穿过的空气产生乱流,空气中较重的水滴及灰尘会撞击并黏贴在挡板上,从而达到了除水的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4具有第一格栅结构41,以通过所述第一格栅结构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格栅板41,且每一第一格栅板与所述外壳侧壁3(具有第一新风进气口4的侧壁也可以定义为外壳前端侧壁,则相应的与新风风阀临近的侧壁为后端侧壁)所形成的倾斜角小于90度(如∠a)以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在侧壁设置斜板的结构相比直接开多个镂空的孔的形式,其可以防止尽量雨水进去。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底壁7上且与所述第一新风进气口2相互垂直的第二新风进气口5。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新风进气口5具有第二格栅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格栅结构过滤外部杂物和阻挡雨水进入新风导入通道的同时直接排出进入的雨水;所述第二格栅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格栅板51,且每一第二格栅板与所述外壳底壁所形成的倾斜角(∠b)小于90度。通过在进气口处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新风进口(竖向和横向两道进气门)其中,竖直方向的第一格栅板阻挡大部分雨水,雨水可从底板水平方向的第二格栅结构排除;且底板水平方向的第二格栅结构也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进而实现在稳定气流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避免水汽杂物入侵的设计目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新风风阀的入口处设置有新风温度传感器10(本例中设置在靠近风阀的中挡风板上),以通过监测新风温度调整电动新风风阀的开闭进而调节新风风量以调节客室空调的送风温度。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可以由第二新风引入结构替换,所述第二新风引入结构包括若干相互交错平行布设的一个上挡风板2、两个中挡风板6和两个下挡风板11,所述上挡风板2位于所述外壳上壁9,所述中挡风板6位于所述外壳侧壁3,所述下挡风板11位于所述外壳底壁7,且所述上挡风板2的下边缘与所述中挡风板6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所述中挡风板6的下边缘与所述下挡风板11的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并使得所述中挡风板6与所述下挡风板11相互靠近且留有一定间隙。另,所述第一新风引入结构和第二新风引入结构各个挡风板的长度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其最长长度小于等于第一新风进气口的宽度即可。之所以将各个隔板交错排列,一来是降低雨水进入的可能,并使得各个挡风板上下边界分别对齐(下边缘与上边缘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且中挡风板与下挡风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可以避免形成负压。另,各个所述挡风板均具有挡边结构,这是为了增加挡风板的机械强度。

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客车空调,其包括所述新风导入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