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5773发布日期:2021-01-05 17:3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车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凭借方便、快捷、载客量大的优点在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中均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轨道交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轮会与铁轨产生较大的噪声,在考虑噪声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会给乘客带来不适的感觉,并且车厢内空气质量时常不达标,给乘客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近几年静电除尘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应用广泛,此技术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除尘效率高、能量消耗低,但静电除尘易产生臭氧,高浓度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且该技术仅能治理颗粒物污染,不能治理tvoc等有害气体,该技术设备复杂,安装和维护难度大,也不适合在列车车厢安装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具备可以有效的降噪,并且将车厢内的空气所净化通气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与灯管,且空气净化机构位于灯管的一侧,所述厢体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的一侧设置有车门,所述厢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发动体,所述厢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降噪装置包括上连接板、隔音板、隔音棉、下发动板与静音轮,所述上连接板位于隔音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隔音板位于隔音棉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隔音棉位于下发动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静音轮位于下发动板的下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的下端外表面与隔音板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固定胶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板的下端外表面与隔音棉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固定胶固定连接,所述隔音棉的下端外表面与下发动板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三号固定胶固定连接,所述下发动板的下端外表面与静音轮的圆心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出气口、机构外壳、吸风机、负离子清新层、臭氧杀菌层、hepa高效过滤网与初效滤网,所述出气口位于机构外壳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吸风机位于负离子清新层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负离子清新层位于臭氧杀菌层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臭氧杀菌层位于hepa高效过滤网的上端外表面,所述hepa高效过滤网位于初效滤网的上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一侧外表面与机构外壳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风机的下端外表面与负离子清新层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负离子清新层的下端外表面与臭氧杀菌层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杀菌层的下端外表面与hepa高效过滤网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hepa高效过滤网的下端外表面与初效滤网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通过设置的降噪装置,在人们列车的行驶过程中,通过静音轮与轨道的摩擦减小,使得初步的减小噪音,并且通过隔音棉与隔音板的设置,可以使得噪音的音波有效的被吸收,使得音量减小,通过上连接板与车厢下端的连接,使得结构紧凑,有效的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所降低,让人们的身心带来健康。

2、该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通过设置的空气净化机构可以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吸风机将车厢外的气体通过机构外壳上端开设的入风口所吸收进去,通过设置的负离子清新层,臭氧杀菌层,hepa高效过滤网与初效滤网,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hepa高效过滤网是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初效滤网主要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可以有效对污浊的气体得以净化,最终气体从初效滤网下的出风口所吸收到列车车厢内,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车厢内的污浊气体从排气系统中被收集,由设置的出气口中排出到列车外,得以完成空气的交换,使得人们在清新通畅的环境下坐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降噪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降噪装置侧视剖析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空气净化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的空气净化机构侧视剖析图。

图中:1、厢体;2、钢化玻璃;3、车门;4、降噪装置;5、灯管;6、连接块;7、发动体;8、空气净化机构;401、上连接板;402、隔音板;403、隔音棉;404、下发动板;405、静音轮;801、出气口;802、机构外壳;803、吸风机;804、负离子清新层;805、臭氧杀菌层;806、hepa高效过滤网;807、初效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包括厢体1,厢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8与灯管5,且空气净化机构8位于灯管5的一侧,厢体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2,钢化玻璃2的一侧设置有车门3,厢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降噪装置4,降噪装置4的一侧设置有发动体7,厢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块6,车门3能够使得乘客上下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降噪装置4包括上连接板401、隔音板402、隔音棉403、下发动板404与静音轮405,上连接板401位于隔音板402的上端外表面,隔音板402位于隔音棉403的上端外表面,隔音棉403位于下发动板404的上端外表面,静音轮405位于下发动板404的下端外表面,静音轮405可以使得列车行进过程中降低噪音。

进一步的,上连接板401的下端外表面与隔音板402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一号固定胶固定连接,隔音板402的下端外表面与隔音棉403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二号固定胶固定连接,隔音棉403的下端外表面与下发动板404的上端外表面通过三号固定胶固定连接,下发动板404的下端外表面与静音轮405的圆心通过固定螺丝固定连接,便于人们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空气净化机构8包括出气口801、机构外壳802、吸风机803、负离子清新层804、臭氧杀菌层805、hepa高效过滤网806与初效滤网807,出气口801位于机构外壳802的一侧外表面,吸风机803位于负离子清新层804的上端外表面,负离子清新层804位于臭氧杀菌层805的上端外表面,臭氧杀菌层805位于hepa高效过滤网806的上端外表面,hepa高效过滤网806位于初效滤网807的上端外表面,便于对空气的净化。

进一步的,出气口801的一侧外表面与机构外壳802的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吸风机803的下端外表面与负离子清新层80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负离子清新层804的下端外表面与臭氧杀菌层80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臭氧杀菌层805的下端外表面与hepa高效过滤网806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hepa高效过滤网806的下端外表面与初效滤网807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便于人们的健康呼吸。

工作原理

通过设置的降噪装置4,在人们列车的行驶过程中,通过静音轮405与轨道的摩擦减小,使得初步的减小噪音,并且通过隔音棉403与隔音板402的设置,可以使得噪音的音波有效的被吸收,使得音量减小,通过上连接板401与车厢下端的连接,使得结构紧凑,有效的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所降低,让人们的身心带来健康,通过设置的空气净化机构8可以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吸风机803将车厢外的气体通过机构外壳802上端开设的入风口所吸收进去,通过设置的负离子清新层804,臭氧杀菌层805,hepa高效过滤网806与初效滤网807,臭氧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以实现杀菌作用,hepa高效过滤网806是达到hepa标准的过滤网,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初效滤网807主要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可以有效对污浊的气体得以净化,最终气体从初效滤网807下的出风口所吸收到列车车厢内,在列车的行进过程中,车厢内的污浊气体从排气系统中被收集,由设置的出气口801中排出到列车外,得以完成空气的交换,使得人们在清新通畅的环境下坐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