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551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跨座式单轨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普及与推广,对于构成驱动系统主要部件的端部底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和使用要求。如应用于轻轨列车、地铁的端部底架是连接、并向车体传递转向架驱动力的中心部件,也是实现车辆快速和安全行驶的动力传输关键设备。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一种设置方式的俯视图。
[0004]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包括端部横梁100和纵向延伸的牵引梁,其中,牵引梁包括第一牵引梁200和第二牵引梁300,端部横梁100设置在第一牵引梁200和第二牵引梁300之间,第一牵引梁200的后端与端部横梁100连接,第二牵引梁300的前端与端部横梁100连接,以形成由前至后延伸的牵引梁整体。第一牵引梁200与车钩连接,通过车钩传递纵向牵引力;第一牵引梁200的后方对应跨座式单轨列车转向架的位置,因此,为避让转向架安装空间,第二牵引梁300不会设置在第一牵引梁200的正后方,而是设置在第一牵引梁200的外侧,然后由端部横梁100沿纵向向后延伸,如图1所不O
[0005]采用上述现有结构,第一牵引梁200直接承受车钩的纵向牵引力以及纵向冲击载荷,然后通过端部横梁100传递至第二牵引梁300,进而传递至整个车体。当纵向牵引力和/或纵向冲击载荷过大时,第一牵引梁200无法承受过大载荷,且第二牵引梁300与车体下方的枕梁以及边梁的连接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容易造成整个端部底架的应力集中,进而增加应力损坏的几率,明显地缩短端部底架的使用寿命。
[0006]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以便在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同时,优化纵向力的传递方式,降低应力集中引起的损坏几率,延长端部底架的使用寿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所述端部底架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第一牵引梁、端部横梁和第二牵引梁,所述第一牵引梁和所述第二牵引梁均由前至后延伸,所述第一牵引梁设有车钩安装座,所述第二牵引梁由前至后斜向外延伸。
[0009]本发明的端部底架中第二牵引梁由前至后斜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避让转向架的安装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牵引梁的前端可以正对第一牵引梁的后端连接,或者与第一牵引梁以较小的横向跨度进行连接,此时,牵引力可以由第一牵引梁沿纵向直接传递至第二牵引梁;与现有技术相比,作用于第一牵引梁的牵引力无需首先经过端部横梁横向传递,即可到达第二牵引梁,从而减小了牵引力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优化了牵引力的传递方式;同时,牵引力通过第一牵引梁、端部横梁以及第二牵引梁共同承载,有效降低了牵引力对第一牵引梁和端部横梁的冲击强度,从而避免应力集中,延长了端部底架的使用寿命。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牵引梁的顶面和底面的边缘具有翻边。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梁的顶面呈梯形设置,所述端部横梁的垂向截面呈开口向前的U型槽状,且U型槽的上边由后至前向上倾斜,以便与所述第一牵引梁的顶面的后侧搭接后焊连。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梁包括第一左牵引梁和第一右牵引梁,所述车钩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左牵引梁和所述第一右牵引梁之间;
[0013]和/或所述第二牵引梁包括第二左牵引梁和第二右牵引梁,所述第二左牵引梁由所述第一左牵引梁的后端向左后方延伸,所述第二右牵引梁由所述第一右牵引梁的后端向右后方延伸。
[0014]可选地,还包括横向延伸的枕梁,所述第二牵引梁的后端与所述枕梁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牵引梁与所述端部横梁和/或所述枕梁采用弧形角进行过渡连接。
[0016]可选地,还包括检查门框,所述检查门框的前端与所述端部横梁连接;所述检查门框具有中空腔,所述枕梁的底面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伸入所述中空腔,并以其左右两侧与所述检查门框相应侧的边框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检查门框采用双口型挤压型材,双口并列设置且大小不等;其中,小口处于所述检查门框的外侧,以便大口与小口形成用于安装检查门板的阶梯面。
[0018]可选地,还包括缓冲梁,所述第一牵引梁的前端与所述缓冲梁连接。
[00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底架。
[0020]由于本发明的跨座式单轨列车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底架,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部底架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均适用于本发明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一种设置方式的俯视图;
[002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跨坐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 中:
[0024]端部横梁100、第一牵引梁200、第二牵引梁300
[0025]图2 中:
[0026]第一牵引梁1、第一左牵引梁11、第一右牵引梁12、第二牵引梁2、翻边21、第二左牵引梁22、第二右牵引梁23、弧形角24、端部横梁3、车钩安装座4、枕梁5、加强梁51、检查门框6、中空腔61、支撑梁62、缓冲梁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及其端部底架,所述端部底架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避免产生应力集中而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28]跨座式单轨转向架与普通的城轨车辆转向架有很大不同,因此跨座式单轨车体的端部底架需作多处适应性改进结构,才能满足和跨座单轨转向架的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端部底架进行具体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准确地理解本发明。
[0029]为便于描述,本文采用列车中常用的基本方位对方向进行定义,以平行于列车运行的方向为纵向,在纵向上,处于列车运行前方的方向为前,处于列车运行方向后方的方向为后;在平行于轨道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在横向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看,处于左侧的方向为左,处于右侧的方向为右;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为垂向,在垂向上,靠近轨道面的方向为下,远离轨道面的方向为上。
[0030]本文中所述的内外是以车体为参照的,靠近车体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车体中心的方向为外。
[0031]本文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别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多个部件或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0032]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端部底架,包括牵引梁和端部横梁3,其中,牵引梁包括前后两段梁,分别为第一牵引梁I和第二牵引梁2,两者均由前至后延伸,第一牵引梁I处于第二牵引梁2的前方,端部横梁3沿横向延伸,处于第一牵引梁I和第二牵引梁2之间;第一牵引梁I的后端与端部横梁3连接,第二牵引梁2的前端与端部横梁3连接;同时,第一牵引梁I设有车钩安装座4,用于连接车钩,以便车钩将牵引力传递至第一牵引梁丨,进而借助第一牵引梁丨、端部横梁3和第二牵引梁2传递至车体;本发明中,第二牵引梁2由前至后斜向外延伸。
[0033]通常,车钩安装在车体的中间,由于车钩安装座4设置在第一牵引梁I上,故第一牵引梁I通常处于车体横向的中间;对于跨座式单轨列车而言,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