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27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微型脚踏自行车。
传统自行车(以下所提到的自行车都指成人骑乘的二轮自行车)一般有前后两车轮,由位于车子中下部的轮盘通过链条驱动后轮前进,这种传统结构的自行车因车轮、轮盘的位置的限制,整车不能制得太小,尤其后轮不能太小,否则会迫使轮盘直径跟着减小,从而大大降低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更会降低轮盘与地面的距离,从而给蹬踏轮盘造成障碍。因此传统自行车整车形体都较大,质量也大,不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缩小自行车整车形体,折叠局部零件,提供一种形体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改变车架结构,把自行车的轮盘设置在前轮上方,轮盘中轴紧靠车架上部与车把连结处。这样可以大幅度缩小两车轮直径及车轮间距离,从而缩小自行车的长度,把车把与车座支柱制成折叠式,使折叠车把与车座支柱后,降低自行车的高度,为了方便于携带,给自行车加一箱包式外壳。
本实用新型把轮盘设置在车架上部,因此可以在大幅度减小车轮直径的同时,不影响轮盘的直径,不至于使轮盘与地面距离太小,因此不会影响轮盘的蹬踏。而且还可以适当增大轮盘与飞轮的直径比。来保证自行车的速度。
下结合附图祥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


图1是自行车实施例折叠前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自行车实施例折叠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自行车实施例车把的平面图。
图4是实施例加了外壳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1、车把 2、车座 3、车座支柱 4、轮盘 5、前轮 6、后轮 7、车架 8、链条 9、飞轮 10、转轴折叠处 11、拉杆折叠处12、车把凹部 13、折叠的车把把手 14、未折叠的车把把手如
图1所示,自行车轮盘的中轴紧靠车架上部与车把连接处,轮盘直径不小于后轮直径,为缩小整车形体和保证车速,轮盘直径和后轮直径最好相等,如都为25厘米。前轮直径要比后轮直径小,最好为后轮直径的一半。这样可使整车长度变小,如图3所示,车把分两步折叠,下部采用转轴折叠,在转轴的另一侧安装弹簧撞锁,来控制锁定和折叠,上部采用拉杆折叠,车座支柱与车把折叠相同,也分两步折叠,即下部采用转轴折叠,上部采用拉杆折叠,可以采用外套管上安一推进式螺钉加以固定,折叠时,先折叠车把,车把转轴向后折叠,车把部凹卡于车座支柱两侧,车把把手也采用转动折叠,如
图13向下折叠,车座支柱转轴向前折叠,折叠后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携带,在车架上可安装一个箱包式外壳,如图4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前后两车轮由位于它们中部的车架相连接,车架上部装有车把与车座,车架上还装有轮盘,并由轮盘通过链条驱动后轮前进,其特征是前后车轮直径都比普通自行车车轮小,把轮盘设置在前轮上方,轮盘中轴紧靠车架上部与车把连接处,车把与车座支柱能够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与车座支柱都分两步折叠,下部采用转轴折叠,上部采用拉杆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与车座支柱下部折叠时,车把向后折叠,车把凹部卡于车座支柱两侧,车座向前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与车座支柱下部的转轴折叠处,一边是转轴相连,一边采用弹簧撞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是安装有箱包式外壳。
专利摘要一种形体很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它把传统自行车的结构作了改变,把轮盘设置在前轮上方,轮盘中轴位于车架上部与车把连接处。通过大幅度减小车轮直径和车架大小,折叠车把车座支柱来减小整车形体。还安装有箱包式外壳,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B62K15/00GK2525023SQ0120425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0日
发明者张建国 申请人:张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