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28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般车辆领域电动自行车中的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更简单,且动力损失更少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自行车工业可谓是万年工业,由于其具备了运动休闲、形态轻便、不污染环境的特性,使得自行车在先进国家中仍然是普遍使用,而自行车亦在不断改变结构型态,亦发展出电动式自行车,其主要是以马达的电动力辅助脚踏踏力,提供较为舒适轻便的骑乘效果,而且电动自行车更进一步地提出具有感测扭力、速度的功能,如台湾公告号二六七一三七号“附有电动机的自行车”专利前案即是一例,其主要是设置有检测踏力的踏力检测机构与车速检测机构,以及控制电动机动力的控制器,当检测讯号传至控制器,便通过控制器改变电动机动力的大小。进一步说,该前案的传动装置是由踏板输入旋转,经曲柄、单向离合器而传动行星齿轮式增速机,踏力检测机构是借着施力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的反作用力,藉检测杆的旋转量而得知人力踩踏的力量,而车速检测机构是通过检测减速机构的转速,再将两个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输出。
惟,经仔细分析可知,上述该案的结构存在有以下的缺憾第一,行星齿轮式的传动结构,构造复杂,要求加工精度高,致使每个齿轮互有牵一发动全局的关系,彼此间齿数配置均需要计算妥当,尤其是欲设定一定值的转速比,则所有齿轮的齿数均需要全盘修正以研拟出最适合的需要,因此制造成本偏高,而容易将价格转嫁至消费者。
第二,电动马达相对于自行车的配置方向无法作机动性的调整,如要改变电动马达组装于自行车的配置方向,往往需要大幅变动其与电动马达传动的相关传动机构,令业者颇觉麻烦。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主要是使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在齿轮的配置设计上更为精简,在人力踩踏之时,与电动马达相关的齿轮并不会被带旋转,因此可以免除更多的动力损耗,并能因应车型的需要,将电动马达相对于传动装置天心轴的摆设关系设置为垂直式或平行式结构,而具有可使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结构更为精简,组装方便,且动力损失更少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装置包含一传动装置壳体,其为两内部呈对称组装的半壳体组成,各半壳体内部形成设有一容槽的空间,两半壳体为对应盖合并锁设连结为一体;一连接在传动装置壳体的电动马达,其输出的心轴是设置为一主动轮,主动轮啮合传动有一隋轮组;一穿装于二半壳体间的天心轴,该天心轴在一端枢装设有一轴套座,并且轴套座外侧又枢装于传动装置壳体中,轴套座一端凹设有一内槽,前述的该轴套座在一端外侧穿装设有一与隋轮组相啮合的从动轮,轴套座外侧面与从动轮内面之间安装设有一控制单向连结传动的第一单向控组,轴套座内槽中安装设有另一第二单向控组;一安装于天心轴上的摇臂齿轮组,该摇臂齿轮组是一摇臂,该摇臂设有一穿装并固定于天心轴的第一齿轮,以及一第二齿轮,以及一与第一、二齿轮相啮合的连动齿轮,摇臂在异于穿装天心轴的另端外侧面固定设有一感测器,传动装置壳体内壁对应感测器安装设有一感应器,前述的第一齿轮一端与轴套座的第二单向控组构成连结,而组成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动马达的主动轮为两齿的螺旋齿轴状,该主动轮另一端是配合设有轴承支持于传动装置壳体内,主动轮啮合传动有一隋轮组,该隋轮组设设为一螺旋齿轮,该螺旋齿轮啮合从动轮。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天心轴与电动马达的心轴为互为平行,天心轴是在一端外侧设有轴承,在轴承外侧穿装设有一轴套座,该轴套座枢装于天心轴上,轴套座与传动装置壳体之间安装设有轴承,将轴套座枢装于壳体内。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轴套座在外侧穿装设有一间隔套以及一从动轮,该间隔套区隔从动轮与传动装置壳体内壁所设轴承之间。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二单向控组为单向棘轮装置。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摇臂齿轮组的摇臂其具有一封闭面的基部,在一侧面垂直连伸设有一片第一延伸部,另一侧面分别在两端以平行第一延伸部方向,而各连伸设有一第二、第三延伸部,该第二、第三延伸部互有间隔距离,第一、第二延伸部的穿孔中安装设有轴套,轴套枢装于天心轴的外侧,并在第二延伸部的外侧安装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至第二延伸部之间安装设有一第二齿轮,摇臂另一端的第一、第三延伸部内安装设有一连动齿轮,该连动齿轮在两端分别对应第一、二齿轮而连设出互相啮合的第一齿环与第二齿环,第一、第三延伸部穿装设有一与天心轴平行的穿轴,该穿轴贯穿枢设于连动齿轮的内径中,而穿轴穿出第三延伸部的外端卡扣设有一扣片,该扣片其余面为经由螺丝而锁贴于第三延伸部上。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基部锁设有感测器,该感测器与感应器为呈接触状结构。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动马达的主动轮为一伞齿轮状的主动轮,隋轮组是在传动装置壳体内枢装有一螺旋齿轴,该螺旋齿轴一处套固设有一伞齿轮,该伞齿轮与主动轮为直交传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该电动马达经主动轮以传递隋轮组、一穿固于天心轴的从动轮旋转,天心轴另枢装有一与链盘固定的轴套座,轴套座与从动轮间安装设有一第一单向控组,而一摇臂齿轮组安装于天心轴上,其中一穿固于天心轴的第一齿轮与轴套座间设有第二单向控组,摇臂在外侧面固定设有一配合对应感应器的感测器,故当人力踩踏亦不会传动隋轮组、从动轮等旋转,藉此而组成动力损耗更小的传动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使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在齿轮的配置结构设计上更为精简,在人力踩踏时与电动马达相关的齿轮并不会被带动旋转,因此可以免除更多的动力损耗,并能因应车型的需要,将电动马达相对于传动装置天心轴的摆设关系设置为垂直式或平行式结构,而具有组装更简单,且动力损失更少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开一半壳体以表示传动装置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表示摇臂齿轮组的一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摇臂齿轮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另一方向组合结构剖视图。
(10)传动装置壳体(101)半壳体 (102)半壳体(11)容槽(13)固定孔(20)电动马达(21)心轴(22)主动轮 (23)隋轮组(30)天心轴 (31)轴承(32)轴套座 (321)内槽(33)间隔套 (34)从动轮(35)第一单向控组(36)第二单向控组(40)摇臂齿轮组 (41)摇臂(42)基部(43)第一延伸部(431)第二延伸部 (432)第三延伸部(45)轴套(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48)连动齿轮(481)第一齿环 (482)第二齿环(49)穿轴(491)扣片(50)感测器 (53)速度感应器(55)感应器 (56)弹片(60)链盘(62)曲柄(83)主动轮 (85)隋轮组(86)螺旋齿轴(87)伞齿轮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一连接电池箱与控制器〔图中未示〕的电动马达(20)连接到一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外侧是设有传动装置壳体(10)包覆,该传动装置壳体(10)是为两内部呈对称结构形态〔其轴孔位置〕的半壳体(101)、(102)组成,以半壳体(101)为例,半壳体(101)为一壳状,在其内部形成设有一容槽(11)的空间,以在容槽(11)内安装传动装置的组件,该半壳体(101)的周边上钻设有数个固定孔(13),使两半壳体(101)、(102)对应盖合后,以螺栓穿过固定孔(13)而将二者锁合固定为一体;请参阅
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传动装置壳体(10)内的传动装置是如以下所述,其包括一电动马达(20),其输出的心轴(21)套固设有一主动轮(22),主动轮(22)在图中是显示呈两齿的螺旋齿轴状,主动轮(22)的另一端配合设有轴承支持于传动装置壳体(10)内,主动轮(22)啮合传动有一隋轮组(23),该隋轮组(23)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是显示一螺旋齿轮;一穿装于二半壳体(101)、(102)间的天心轴(30),该天心轴(30)在图2实施例中是显示与电动马达(20)的心轴(21)互为平行,天心轴(30)在一端的外侧设有轴承(31),在该轴承(31)的外侧穿装设有一轴套座(32),使轴套座(32)枢装于天心轴(30)上,该轴套座(32)与传动装置壳体(10)之间安装设有轴承〔未标号〕,使轴套座(32)枢装于传动装置壳体(10)内,以便轴套座(32)伸出传动装置壳体(10)外一端螺固或插固一链盘(60),天心轴(30)伸出链盘(60)的两端再套设固定有一供踩踏驱动的曲柄(62),前述轴套座(32)在异于安装轴承(31)的一端内侧扩大内径而设有内槽(321),轴套座(32)在外侧穿装设有一间隔套(33)以及一从动轮(34),使间隔套(33)区隔从动轮(34)与该一设于传动装置壳体(10)内壁与轴套座(32)外侧间所设轴承〔未标号〕之间,而从动轮(34)与隋轮组(23)相邻啮合,在轴套座(32)与从动轮(34)内径面之间安装设有一第一单向控组(35),该第一单向控组(35)可为单向轴承,或是单向棘轮的结构设计,此均为现有习知技术,故此不再赘述其详细构造,并且轴套座(32)的内槽(321)中也安装设有一第二单向控组(36);一安装于天心轴(30)上的摇臂齿轮组(40),该摇臂齿轮组(40)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设有一摇臂(41),摇臂(41)是为一封闭面的基部(42),在其一侧面垂直连伸设有一片第一延伸部(43),另一侧面分别在两端以平行第一延伸部(43)方向,而各连伸设有一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431)、(432),使该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431)、(432)互有间隔距离,因而由图2、图6的图面方向来看,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31)、第三延伸部(432)是互有间隔而呈错开状,以在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31)的穿孔中安装设有轴套(45),以在第二延伸部(431)的外侧安装设有一第一齿轮(46),该第一齿轮(46)的一端与轴套座(32)的第二单向控组(36)构成连结,而在第一延伸部(43)、第二延伸部(431)之间安装一第二齿轮(47),以使两轴套(45)与第一、二齿轮(46)、(47)供天心轴(30)贯穿,其中轴套(45)与天心轴(30)之间设有自润轴套(图中未标号),而第二齿轮(47)与天心轴(30)设有方栓槽配合而能卡设定位在一起,摇臂(41)另一端的第一延伸部(43)、第三延伸部(432)内安装设有一连动齿轮(48),该连动齿轮(48)在两端分别对应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而设有互相啮合的第一齿环(481)与第二齿环(482),而第一延伸部(43)、第三延伸部(432)是穿装有一与天心轴(30)平行的穿轴(49),使穿轴(49)贯穿枢设于连动齿轮(48)的内径中,而穿轴(49)穿出第三延伸部(432)的外端卡扣设有一扣片(491),扣片(491)其余面是经由螺丝而锁贴于第三延伸部(432)上,让连动齿轮(48)以穿轴(49)为支点而为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啮合传动,基部(42)的外侧面并锁设有一朝外突出的感测器(50),该感测器(50)朝外的末端是面向该一定位于传动装置壳体(10)的感应器(55),该感应器(55)可为应变规或是扭力感测器,因为该应变规、扭力感测器均为现有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公知技术,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特点,基本上该应变规是一衬片内装数条金属丝,利用金属丝线变形时,电阻发生改变的状况以测量变形状况,应变规并接到电阻信号导线以及相关电路(图中未示)上,如图3所示,传动装置壳体(10)由一外侧朝容槽(11)内锁装设有一速度感应器(53),而感应器(55)邻侧并锁贴设有一呈∠形的弹片(56),使弹片(56)的顶面则是弹性抵撑于基部(42)的底侧面上。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另外,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即电动马达(20)的配置形式是为垂直式结构,传动装置内部的构造不需变动,只需改变电动马达(20)的主动轮(83)与隋轮组(85)结构形式即可,其中,电动马达(20)的心轴(21)套固一伞齿轮状的主动轮(83),而隋轮组(85)的结构设计形式,是在传动装置壳体(10)内枢装设有一螺旋齿轴(86),螺旋齿轴(86)一处套固设有一伞齿轮(87),使该伞齿轮(87)与主动轮(83)直交传动,使主动轮(83)将动力传递给螺旋齿轴(86),让该螺旋齿轴(86)啮合从动轮(34)形成旋转而驱动。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上,如若单纯以人力踩踏时,则使用者踩踏曲柄(62)以令天心轴(30)旋转,如图2、图6所示,由于摇臂齿轮组(40)的第二齿轮(47)与天心轴(30)固定,所以摇臂齿轮组(40)的第二齿轮(47)与天心轴(30)同步旋转,第二齿轮(47)便啮合连动齿轮(48)的第二齿环(482)旋转,同步由第一齿环(481)啮合连动第一齿轮(46)旋转,因此第一齿轮(46)在主动的状态下连结第二单向控组(36)而令轴套座(32)驱动旋转,第一单向控组(35)此时脱离从动轮(34)与轴套座(32)的连动关系,所以从动轮(34)并不会将动力再传递给隋轮组(23)以及电动马达(20),因此轴套座(32)据以将踏力传递给链盘(60)形成旋转,而驱动自行车前进;而如若以电动力当作辅助的动力时,则能由感测器(50)与速度感应器(55)搭配,以视输出的踏力而通知电动马达(20)提供一适度的电动辅助作用力;其中,人力踩踏曲柄(62)后,由于刚开始踩踏传递的作用力,要将作用力传递到链条、后轮,而后轮呈尚未旋转的静止状态,所以瞬间阻力很大,故摇臂齿轮组(40)的第二齿轮(47)跟随天心轴(30)旋摆受到阻力,由于受到一垂直于天心轴(30)方向的反作用力,而使摇臂(41)以天心轴(30)为支点,以及摇臂(41)因感测器(50)挡到感应器(55)而限制可旋转状态,故让摇臂(41)相对感测器(50)的该端形成回转摆角的偏摆位移,故摇臂(41)通过感测器(50)依着回转偏摆作用力形成一对感应器(55)反复推进的位移量,而该感测器(50)的回位是由弹片(56)的弹性回复力推项基部(42),所以反作用力愈大,感测器(50)的偏摆位移量愈大,由感应器(55)接收感测器(50)位移变化量,并使感应器(55)的电阻值随该位移变化量而变化,经由电阻信号导线传输讯号到控制器(图中未示)而启动电动马达(20),不同讯号改变电动马达(20)的输出电压,故由电动马达(20)按照该反作用力的大小而输出适度的辅助作用力,提供骑行者具有最适度的辅助电动力,电动马达(20)主动轮(22)传递输出力给隋轮组(23),驱动从动轮(34)旋转,此时第一单向控组(35)是连结到轴套座(32),因为通过骑行者踩踏曲柄(62)而驱动天心轴(30)旋转时,也会由摇臂齿轮组(40)带动第一齿轮(46)旋转,通过第二单向控组(36)连结轴套座(32)旋转,使轴套座(32)及其连结的链盘(60)形成转动,其中第一单向控组(35)是由电动马达(20)高速输出,所以其作用力与速度超越第二单向控组(36)的连结力量,因此天心轴(30)及曲柄(62)便以电动力为主而被驱动,让骑行者感到有节省踏力的轻松感;而在骑行当中,速度感应器(53)也会通过第二齿轮(47)的旋转而侦测讯号变化,反应当时骑行者踩踏曲柄(62)的转速,并将讯号传输给控制器内的程序搭配另一感应器(55)的讯号计算出适合的电压,再传递给电动马达(20),使其输出适合的辅助电动力。
经以上结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下列优点1、经由摇臂齿轮组(40)的结构设计,由摇臂(41)接收到的反作用力形成偏摆的位移变化量,使感测器(50)因偏摆而位移,将该偏摆位移量作用于感应器(55),令其以产生电子讯号输出给控制器以驱动电动马达(20),因此只要将多规格形态的感应器(55)组装于传动装置壳体(10)即可,组装更简便。
2、摇臂齿轮组(40)是一连动齿轮(48)同时在两端各形成设有第一齿环(481)、第二齿环(482),而与连动齿轮(48)啮合的第一齿轮(46)、第二齿轮(47)都是两两相配,形成偶数对的齿轮搭配,因此可以调整出多种速比,比如2倍速或4倍速等等,速比的调整范围可以很大,因此,可依各式车种其轮径大小不同,而能以简单方式变换齿轮,即能得到不同速度,大大增进了机构设计的灵活性与简便性,更较行星齿轮的结构形态更简单。
3、如图2实施状况,由于天心轴(30)与电动马达(20)的心轴(21)是互为平行,所以这种轴向互为平行的齿轮传动结构减少了直交传动的动力损耗,所以可保持较佳的马达传输效率。
4、主动轮(22)为2齿的螺旋齿轮,其齿数少,加工简单,使单对齿轮在有限空间内可达到大的减速比设计效果,比如44齿配合2齿,减速比为22∶1。
5、将第一、二单向控组(35)、(36)设于低速输出位置,即远离电动马达(20)位置,而设于天心轴(30),该结构设计即无须在电动马达(20)的心轴(21)加装单向轴承设计,而且人力驱动时,第一单向控组(35)的单向设计而不会将传动力传递给从动轮(34)以及电动马达(20),所以可大幅减少人力踩踏的动力损耗,同时也能保持电动马达(20)配置的主动轮(22)与隋轮组(23)不须有转动的情形,而可提高齿轮机件的使用寿命。
6、图5实施例说明,电动马达(20)须配合以垂直式结构,只需一组伞齿轮状的主动轮(83)与伞齿轮(87),再配合原有的2齿螺旋齿轴(86),因此,伞齿轮可设计为较大的模数〔即较大齿形〕,使得组装更为方便,可减少精密组装的困难性。
7、在图5实施例中,电动马达(20)配合的伞齿轮状的主动轮(83)与伞齿轮(87)仅提供一传动作用力转向的效用,而电动马达(20)的作用力传递到天心轴的轴套座(32),是经由螺旋齿轴(86)啮合螺旋齿轮状的从动轮(34),改变以往伞齿轮直交传递的结构设计,因此可大幅减少伞齿轮因直交传递的轴向推力而造成的动力损耗,能够提高主动轮(83)与伞齿轮(87)的伞齿使用寿命。
8、电动马达(20)可配合设置为垂直式或平行式结构〔以天心轴的轴向为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可配合不同车种外型、大小而自由调整,极为方便。
9、两半壳体(101)、(102)的轴孔位置为对称,所以全部零件装入一半壳体(101)后,再将另一半壳体(102)对应盖合即可,组装简易且迅速,并能在日后维修之际,只要拆开一半壳体(101)或半壳体(102),便可对其内部机件一目了然,容易控制产品的品质与维修、组装,降低作业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是一极佳的改良设计,由于其新颖的空间结构设计,完全改善了现有习知产品的缺弊,无疑是一具有进步性、深具实用性的新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装置包含一传动装置壳体,其为两内部呈对称组装的半壳体组成,各半壳体内部形成设有一容槽的空间,两半壳体为对应盖合并锁设连结为一体;一连接在传动装置壳体的电动马达,其输出的心轴是设置为一主动轮,主动轮啮合传动有一隋轮组;一穿装于二半壳体间的天心轴,该天心轴在一端枢装设有一轴套座,并且轴套座外侧又枢装于传动装置壳体中,轴套座一端凹设有一内槽,前述该轴套座在一端外侧穿装设有一与隋轮组相啮合的从动轮,轴套座外侧面与从动轮内面之间安装设有一控制单向连结传动的第一单向控组,轴套座内槽中安装设有另一第二单向控组;一安装于天心轴上的摇臂齿轮组,该摇臂齿轮组是一摇臂,该摇臂设有一穿装并固定于天心轴的第一齿轮,以及一第二齿轮,以及一与第一、二齿轮相啮合的连动齿轮,摇臂在异于穿装天心轴的另端外侧面固定设有一感测器,传动装置壳体内壁对应感测器安装设有一感应器,前述的第一齿轮一端与轴套座的第二单向控组构成连结,而组成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动马达的主动轮为两齿的螺旋齿轴状,该主动轮另一端是配合设有轴承支持于传动装置壳体内,主动轮啮合传动有一隋轮组,该隋轮组设设为一螺旋齿轮,该螺旋齿轮啮合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天心轴与电动马达的心轴为互为平行,天心轴是在一端外侧设有轴承,在轴承外侧穿装设有一轴套座,该轴套座枢装于天心轴上,轴套座与传动装置壳体之间安装设有轴承,将轴套座枢装于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轴套座在外侧穿装设有一间隔套以及一从动轮,该间隔套区隔从动轮与传动装置壳体内壁所设轴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二单向控组为单向棘轮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摇臂齿轮组的摇臂其具有一封闭面的基部,在一侧面垂直连伸设有一片第一延伸部,另一侧面分别在两端以平行第一延伸部方向,而各连伸设有一第二、第三延伸部,该第二、第三延伸部互有间隔距离,第一、第二延伸部的穿孔中安装设有轴套,轴套枢装于天心轴的外侧,并在第二延伸部的外侧安装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至第二延伸部之间安装设有一第二齿轮,摇臂另一端的第一、第三延伸部内安装设有一连动齿轮,该连动齿轮在两端分别对应第一、二齿轮而连设出互相啮合的第一齿环与第二齿环,第一、第三延伸部穿装设有一与天心轴平行的穿轴,该穿轴贯穿枢设于连动齿轮的内径中,而穿轴穿出第三延伸部的外端卡扣设有一扣片,该扣片其余面为经由螺丝而锁贴于第三延伸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部锁设有感测器,该感测器与感应器为呈接触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动马达的主动轮为一伞齿轮状的主动轮,隋轮组是在传动装置壳体内枢装有一螺旋齿轴,该螺旋齿轴一处套固设有一伞齿轮,该伞齿轮与主动轮为直交传动。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其中电动马达经主动轮以传递隋轮组、一穿固于天心轴的从动轮旋转,天心轴另枢装有一与链盘固定的轴套座,轴套座与从动轮间设有一第一单向控组,而一摇臂齿轮组安装于天心轴上,其中一穿固于天心轴的第一齿轮与轴套座间设有第二单向控组,摇臂在外侧面固设有一配合对应感应器的感测器,当人力踩踏时亦不会传动隋轮组、从动轮等旋转,而组成动力损耗更小的传动装置。其具有可使电动自行车传动装置结构更为精简,组装方便,且动力损失更少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M23/02GK2487652SQ0121950
公开日2002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曾鼎煌 申请人:美利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