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童车用脚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童车用脚轮,具体是涉及其前轮用的脚轮。
以往的技术一般,为了散步或买东西而带着婴幼儿出门时,所使用的童车要根据需要而容易折叠、收放或携带,为此提出了种种方案。
即,
图11是上述可折叠童车的斜视图,该童车10由下述部件构成具有前轮11的左右一对的前腿12、具有后轮13的左右的一对后腿14、弯曲为大致U字形状的手推杆15、左右一对臂架16、以及挂在该两个臂架16、16之间的且可装卸的保护杆17。在构成上述手推杆15的左右的筒管18的前端附近分别枢接连接上述臂架16的一端,在该各臂架16的另一端与前腿12的顶端部枢接连接。而且,左右的后腿14的顶端部也与上述臂架16的中间部枢接连接,在该后腿14的中间部与弯曲为<字形状的托架19的一端枢接连接。而且,在该托架19的中间位置分别与构成前述手推杆15的左右的筒管18的前端部枢接连接,在童车展开状态时,在上述托架19的另一端形成的配合部与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述筒管18下端部的锁定部件20相配合,保持其展开状态。
另外,上述左右的前腿12由前侧连结杆21连结,左右的后腿12由后侧连结杆22连结。另外,在各前腿12的中间部枢接连接连结杆23的前端,该连结杆23的后端与托架19一起枢接连接在筒管18的前端部,而且,左右的连结杆23的中间部由上侧连结杆24连结。
这样,如图11所示,通过把设置在筒管18下端的锁定部件20与设置在托架19上端的配合部相配合,由此而将童车保持为可使用的展开状态。另外,当通过操作设置在手推杆15上的操作装置25来解除上述锁定部件20与托架19的配合时,臂架16以及连结杆23以与前述筒管18的各枢接连接点为中心向上方摇动,前腿12与后腿14大致平行状态地摇动,能够携带方便地折叠。
另外,手推杆15、前侧连结杆21、后侧连结杆22以及上侧连结杆24,在两个同一垂直面内各中间部的两处由于接头而可以折叠。因此,如上所述,前腿12与后腿14平行状态地折叠之后,当使左右的筒管18向前方移动时,上述手推杆15、前侧连结杆21、后侧连结杆22以及上侧连结杆24的两侧部向前方弯曲,如图12所示,童车可以进一步紧凑折叠。即,可以折叠为三折叠状态。
但是,上述以往童车的脚轮通常是以可绕脚轮支柱摇动360°的“自由脚轮”的状态来使用。所以,如上所述,在折叠车体的场合,必须要将脚轮的方向复位至直行位置、操作锁定装置而把脚轮锁定在直行位置之后再折叠。
但是,在车体折叠时,每次都要使用手或脚来操作脚轮或锁定装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以往有未将脚轮的方向复位至直行位置的状态而强行折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是这不仅成为引起故障的原因,而且,折叠时的外观也很难看。
发明的公开考虑到这些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用脚轮,在车体折叠时等,可使其从任意的转动位置自动地复位至直行位置。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童车的脚轮架、相对脚轮架可滑动及自由转动而安装的脚轮轴承部件、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且可自由转动的车轮;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当抬起车轮时而将该车轮复位固定在直行状态位置的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是由设置在脚轮架侧且下端具有凸缘状部的脚轮支柱、与凸缘状部的上面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所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凸缘状部的上面以及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分别设有向着周向倾斜而且相互配合的锥面。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向凸缘状部侧施加力的弹簧。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凸缘状部的上面以及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的锥面各自相对童车的前后方向轴线而左右相对地倾斜。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弹簧之间装有缓冲材料。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起到车轮缓冲作用的附加弹簧。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脚轮支柱与脚轮架形成为一体。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是由设置在脚轮架侧且在下端安装可转动的轮的脚轮支柱、与脚轮支柱的轮相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所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设有与轮相接触而且向着周向倾斜的锥面。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向着轮侧施加力的弹簧。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的锥面相对童车的前后方向轴线而左右相对地倾斜。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弹簧之间装有缓冲材料。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起到车轮缓冲作用的附加弹簧。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脚轮支柱与脚轮架形成为一体。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是由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且沿半径方向外方可自由进退的固定销、与形成在脚轮架的内面而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固定销相配合的凹槽所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固定销由弹簧部件向半径方向外方施加力。
本发明涉及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外面设有沿周向延伸而且具有上下台阶部的凹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凹部的上下台阶部相配合。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1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脚轮的接地状态。
图3是脚轮轴承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2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3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4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5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6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7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实施形式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童车的概略构成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童车折叠状态的斜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的第1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在童车10的前腿12的下端部由铆钉31来固定脚轮架30。上述脚轮架30的下半部弯曲为向着垂直方向的铅直部,在该脚轮架30的铅直部形成下端面开口的圆柱状的空腔30a。在上述空腔30a内与此同心状地配设脚轮支柱32,该脚轮支柱32的顶部插入脚轮架30,由铆钉33固定在上述脚轮架30。
在上述脚轮支柱32,在一侧部通过水平轴34安装脚轮轴承部件36,前轮(车轮)35由该轴承部件36轴承支撑且可自由转动,而且轴承部件36可绕着脚轮支柱32转动、并且可沿上述脚轮支柱32以及脚轮架30的空腔30a的内面滑动。在脚轮轴承部件36的上部形成与脚轮支柱32为同心状的环状凹部36a,在该环状凹部36a内配设有与上述脚轮支柱32为同心状的而且向下方施加力的弹簧37。而且,在上述弹簧37与脚轮轴承部件36的环状凹部36a的底面之间装入垫圈38,而且,在脚轮架30的空腔30a的顶壁部与弹簧37之间装入缓冲材料39,该缓冲材料39是在例如氨基甲酸乙酯弹性板的两面安装垫片。
另外,在前述脚轮支柱32的下端形成凸缘状部32a,该凸缘状部32a配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36的下面所形成的凹部36b内。而且,在上述凸缘状部32a的环状上面32c,形成相对该凸缘状部32a的前后方向轴线为相互左右对称且向周向前方上升的锥面32b。
另外,在上述脚轮轴承部件36的凹部36b的向下面36d也形成锥面36c(图2),该锥面36c与位于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的锥面32b相对。即,在上述脚轮轴承部件36的向下面36d也形成相对前后方向轴线为相互左右对称且向周向前方上升的锥面36c。
图2是表示童车行走状态即前轮35接地时的脚轮的状态,在前轮接地的场合,由于童车的车体的重量,前腿12向下方移动。因此,与此同时,通过脚轮架30脚轮支柱32也向下方移动,其凸缘状部32a成为从脚轮轴承部件36的凹部36b大致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因此,脚轮轴承部件36能够绕脚轮支柱32自由转动,在转变童车方向时,将脚轮进行适当的旋转动作,即可容易地进行方向转变。而且,由弹簧37以及缓冲材料39而减少了此时随着车轮行走的上下振动。
另外,在为了收放或为了携带童车而折叠童车的场合,如图1所示,当通过前腿12将前轮35从地面向上方抬起时,由于弹簧37而使脚轮轴承部件36沿脚轮支柱32向下方移动,在脚轮轴承部件36的向下面36d所形成的锥面36c与在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的上面32c所形成的锥面32b压接。因此,由于脚轮轴承部件36的锥面36c与脚轮支柱32的锥面32b的滑动接触,脚轮轴承部件36相对脚轮支柱32自动地转动至两者完全配合的位置,脚轮轴承部件36被固定在直行位置。
图3是上述脚轮轴承部件36以及脚轮支柱32的锥面36c、32b的展开图,当脚轮轴承部件36的锥面36c与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的锥面32b仅在一部分成为压接状态(实线)时,由于两锥面36c与32b的倾斜,脚轮轴承部件36以箭头所示方向一边转动一边下降,在移动至图中点划线所示位置的状态而被固定。即,脚轮轴承部件36自动地复位至直行位置。
因此,在进行童车10折叠的场合,由脚轮轴承部件36轴承支撑的前轮35不在直行位置而被强行折叠的情况不会发生。
在如上所述的构成中,是由设置在脚轮架30侧且具有凸缘状部32a的脚轮支柱32、与凸缘状部32的上面32c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36的向下面36d而构成了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26。而且,由该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26、脚轮架30、脚轮轴承部件36、前轮35而构成了本发明的童车用脚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36压接在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且使其转动的第一弹簧40、为起到前轮缓冲作用的第二弹簧41(附加弹簧)。其它点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形式相同。
这样,这种场合因为脚轮轴承部件36转动用的第一弹簧40负荷小,因此可以用力较小的弹簧,而且,可以使得当前轮35接地、脚轮轴承部件36与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的配合解除之后第二弹簧41才动作,在童车行走时,上述脚轮轴承部件36与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可完全脱离,不会损害前轮的转向性能,可以防止损害行走性能。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式,取代在脚轮支柱32设置凸缘状部、而是在水平轴安装可转动的轮43。而且,在脚轮支柱32的下端安装闭塞脚轮轴承部件36的凹部36b开口的脚轮盖44。其它点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形式相同。
这样,在该实施形式中,因为轮43相对脚轮轴承部件36的锥面36c转动,所以,相对移动可极为顺利地进行,与第1实施形式相比,可以使锥面36c的倾斜角小些,此情况下可以减小脚轮轴承部件36的高度。
图5中,由安装了轮43的脚轮支柱32、与轮43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36d而构成了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26。
另外,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式,与图4所示的形式同样是设有脚轮轴承部件36转动用的第一弹簧40和车轮缓冲用的第二弹簧41。其它点与图5所示的形式相同。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式,轴承支撑前述轮43的水平轴42是与脚轮支柱32形成为一体。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形式相比,可以使部件数目少,并且可以减少装配工数。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所示的形式是将脚轮支柱32相对固定于脚轮架30,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脚轮支柱32与脚轮架30形成为一体。这种场合,不需要再将脚轮支柱32固定于脚轮架3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该装配工数,可以减少部件数目。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式,在固定于前腿12下端部的脚轮架30形成下端面开口的圆柱状的空腔30a,在该空腔30a内安装脚轮轴承部件45,该脚轮轴承部件45可绕其轴线转动、且在一侧部由水平轴34来轴承支撑前轮35,而且可沿该空腔30a内的内面滑动。
在上述脚轮轴承部件45的上部外面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凹部46,在该凹部46内,插通有设置在上述脚轮架30的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限制销47,由于上述凹部46的上下台阶部46a、46b与限制销47的配合,限定了上述脚轮轴承部件45在上下方向的滑动范围。在上述脚轮轴承部件45设有前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销48,该前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销48沿该脚轮轴承部件45的径向可以进退,并由安装在上述脚轮轴承部件45内的弹簧49施加力而向外方突出。
另外,在脚轮架30的空腔30a的下部内面设有凹槽50,当脚轮轴承部件45与前轮35都位于下方位置、而且前轮35向着直行方向时,上述前轮位置固定销48与该凹槽50配合。该凹槽50沿轴线方向延伸,在该凹槽50的上端部形成向着脚轮架30的空腔30a内面侧的倾斜。
这样,因为童车使用时前轮35接地,所以,前腿12向下方移动,即,相对脚轮架30而脚轮轴承部件45相对位于上方位置。因此,如图9所示,前轮位置固定销48与空腔30a的内面相接触,可沿其内面转动。
另外,在童车折叠时,当用手推杆而将前轮35向上方抬起时,由于前轮35的自重,前轮35与脚轮轴承部件45一起相对脚轮架30下降。因此,在该状态,当前轮35摇动而向着直行方向时,如图10所示,前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销48由于弹簧49而突出并与凹槽50配合,前轮35被固定在向着直行方向的状态。因此,在进行童车折叠的场合,能够防止由脚轮轴承部件45轴承支撑的前轮不在直行位置状态而被强行折叠的情况。
在图9以及图10中,由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45的固定销48与在脚轮架30的内面形成的凹槽50而构成了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26。
因为本发明是如上所述的构成,所以,当把脚轮处于从地面抬起的状态时,脚轮轴承部件可从任意的旋转位置自动地移动固定在直行位置,在童车折叠时,能够防止车轮若不是向着特定方向而直接折叠就会发生故障的事情。而且,不需每次都要用手等来调整车轮的朝向等麻烦的操作。另外,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设置车轮方向固定用的锁定装置,起到了可以减少部件数目、也能够极容易地进行装配等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童车的脚轮架、相对脚轮架可滑动及自由转动而安装的脚轮轴承部件、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且可自由转动的车轮;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当抬起车轮时而将该车轮复位固定在直行状态位置的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脚轮架侧且下端具有凸缘状部的脚轮支柱、与凸缘状部的上面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凸缘状部的上面以及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分别设有向着周向倾斜而且相互配合的锥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向凸缘状部侧施加力的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凸缘状部的上面以及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的锥面各自相对童车的前后方向轴线而左右对象地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弹簧之间装有缓冲材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起到车轮缓冲作用的附加弹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脚轮支柱与脚轮架形成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脚轮架侧且在下端安装可转动的轮的脚轮支柱、与脚轮支柱的轮相配合的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设有与轮相接触而且向着周向倾斜的锥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向着轮侧施加力的弹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向下面的锥面相对童车的前后方向轴线而左右对象地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弹簧之间装有缓冲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架与脚轮轴承部件之间设有起到车轮缓冲作用的附加弹簧。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脚轮支柱与脚轮架形成为一体。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车轮直行状态位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脚轮轴承部件且沿半径方向外方可自由进退的固定销、与形成在脚轮架的内面而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固定销相配合的凹槽所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固定销由弹簧部件向半径方向外方施加力。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童车用脚轮,其特征在于在脚轮轴承部件的外面设有沿周向延伸而且具有上下台阶部的凹部,在脚轮架设有与脚轮轴承部件的凹部的上下台阶部相配合的限制销。
全文摘要
一种童车用脚轮,童车用脚轮(25)具有脚轮架(30)、脚轮支柱(32)和脚轮轴承部件(36),脚轮架(30)安装在童车(10)的前腿(12),脚轮支柱(32)设置在该脚轮架(30)且在下端具有支撑脚轮轴承部件(36)的凸缘状部(32a),脚轮轴承部件(36)安装在该脚轮支柱(32)并相对该脚轮支柱(32)可滑动以及转动且在一侧部轴承支撑前轮(35)。而且,在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的上面(32c)、以及该凸缘状部(32a)的上面(32c)相对的前述脚轮轴承部件(36)的向下面(32d),分别设有向着周向倾斜且相互配合的锥面(32b)、(36c)。在脚轮架(30)与脚轮轴承部件(36)之间设有将脚轮轴承部件向着脚轮支柱(32)的凸缘状部(32a)方向施加力的弹簧(37)。
文档编号B62B9/00GK1420824SQ01805195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7日
发明者永井勉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