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后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656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后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机动车后脚踏板结构改良,藉由踏板设一凹槽,该凹槽被一限制构件所顶抵,而可经一驱动构件驱使限制构件移动,让踏板自动弹开,来达到使用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机动车在灵敏性及速度上的优点,让人们乐于采用它作为代步的工具。机动车除了提供本身行驶的便利性之外,由于座垫有足够的长度,而能够再承载一人。为了让搭乘者的双脚有踏放之处,如图1所示,在机动车1的座垫11下方车体二侧分别设置一后脚踏板2,且如图2所示一般,该后脚踏板2并可被收折贴靠于边盖12,以避免停车时占据过多空间,并能防止牵车时因后脚踏板2的凸出造成碰撞事故。如图3所示,该后脚踏板2是由容置元件21、定位元件22及踏板23所构成。容置元件21为具中心孔211的圆筒体,该容置元件21直接固设于边盖12处的车架13处。而定位元件22则是在一定位筒221的上方设一槽铁状的卡套222,卡套222及定位筒221钻设贯穿的孔道,而在定位筒221的孔道车有螺纹,定位筒221可插嵌于容置元件21的中心孔211处,并由容置元件21的底部以一螺栓212穿套垫片213后螺设于定位筒221的螺纹处,使定位元件22与容置元件21结合为一体。同时在卡套222内壁适当处设一定位孔223。踏板23则是在一枢接体231外侧延设较厚的板体232,枢接体231的中央钻设以和定位元件22的孔道对应的套孔233,枢接体231底侧端角处设一槽孔234,槽孔234内依序套入弹性元件235及钢珠236,可由枢接体231插嵌于卡套222,再以一螺栓237穿套垫片238后拧入,使踏板23与定位元件22结合为一体,且钢珠236并顶抵于定位孔223,使踏板23可为一稳固的定位,此一结构一直被机动车制造者所沿用。虽然已能达到提供搭乘者双脚的踏放及令后脚踏板2在收折后不会凸出的目的,但是在使踏板23旋出时,就必需弯腰用手将踏板23拉出,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性。虽然部份使用者改用脚来执行前述步骤,但因后脚踏板2是贴靠于边盖12,以致无法非常顺畅的完成。因此,如何使后脚踏板2旋出变得方便,是制造者需改进之处。
本发明人是从事机动车开发的专职人员,有鉴于现有后脚踏板旋出的不便尚待改善,乃投入心血积极的寻求解决的方案,在不断的试验及改进后终获致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改进的机动车后脚踏板,通过在踏板嵌插于定位元件的端头设一凹槽,且在定位元件的内侧端设置一限制构件及一驱动构件,其中限制构件可抵顶于踏板端头的凹槽,使踏板为一收折的定位状态,而在驱动构件迫使限制构件由踏板的凹槽处退出后,可令踏板自动向外旋出。


图1是现有机动车后脚踏板旋出后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机动车后脚踏板收折后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后脚踏板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图4后脚踏板收折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4动作时的示意图。
图7是后脚踏板旋出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是图8后脚踏板收折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后脚踏板与限制构件连结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机动车后脚踏板收折后的示意图。
图12是图8机动车后脚踏板旋出后的示意图。
图13是图8动作时的示意图。
图14是图8动作时的俯视图。
图15是图8后脚踏板旋出后的示意图。
图16是图8后脚踏板旋出后的俯视图。
图号说明1机动车11 座垫 12 边盖13 车架2后脚踏板 21 容置元件 211 中心孔212 螺栓 213 垫片22 定位元件 221 定位筒222 卡套 223 定位孔23 踏板 231 枢接体232 板体 233 套孔
234 槽孔 235 弹性元件236 钢珠 237 螺栓238 垫片3后脚踏板 31 定位元件 311 定位孔312 槽孔 32 踏板33 槽孔 34 弹性元件35 钢珠 36 回复弹簧37 螺栓4限制构件 41 板体 42 滑块421 斜坡 43 弹性元件5驱动构件 51 按钮 511 斜面52 弹性元件6限制构件 61 板体 62 滑块621 槽道 622 嵌槽7驱动构件 71 牵引元件 711 卡固头72 转钮 721 回复弹簧73 弹性元件8机动车 81 座垫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到功效,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后脚踏板3如现有后脚踏板一样,也是在定位元件31上嵌插一踏板32,该定位元件31是以其定位筒螺固于容置元件上定位(此处未示出),使踏板32能作自由的旋出及收折。在踏板32的内侧端底侧亦设一槽孔33,并于槽孔33内依序填置弹性元件34及钢珠35。定位元件31则于其内壁适当处设有定位孔31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使一回复弹簧36的两端头分别固定于定位元件31及踏板32上端面,再以螺栓37螺入令踏板32与定位元件31相结合,使踏板32具有自动弹出的功能。在踏板32嵌插于定位元件31的端头设一凹槽321,且在定位元件31的内侧端设置一限制构件4及一驱动构件5。该限制构件4是在一开口的槽铁状板体41内部套设一滑块42,滑块42的上端面内侧具有一斜坡421,且滑块42的内侧以一弹性元件43抵顶于板体41相对的壁面,并如图5所示,而能利用弹性元件43的弹力将滑块42往前顶,使滑块42的外侧端头由定位元件31对应面的槽孔312伸入而抵卡于到踏板32的凹槽321,以令踏板32被限制为一贴靠于边盖(此处未示出)的收折状态。驱动构件5是在一按钮51的外周面穿设以弹性元件52,驱动构件5是套设于板体41的上方。请参阅图6和7,当欲使踏板32旋出以供搭乘者双脚踏放时,可以脚踩压按钮51,则弹性元件52即被压挤呈收缩状,而使按钮51的底侧端头向下移位。由于在按钮51的底侧端头设有斜面511,因此当该斜面511顶触到滑块42上方的斜坡421时,即由斜面511推挤滑块42向后挤压弹性元件43收缩,使滑块42产生一向内侧移位的动作。随着滑块42的内移,则其外端头即由踏板32前侧的凹槽321退出,而不再对踏板32具有限制力,因此踏板32即被回复弹簧36的伸张弹力往外推,使踏板32自动向外旋出,并利用钢珠35抵顶于定孔311,达到一稳固定位的状态。当欲收折时,由于按钮51穿套有弹性元件52,则随着脚的离开,可由弹性元件52的弹力令按钮51回复原位,此时滑块42的外侧端头抵顶于踏板32内侧端头凹槽321的弧面处。因此,当以脚将踏板32向边盖推动下,踏板32可以其内侧端头的弧面沿着滑块42的外侧端头作一滑畅的滑动。在踏板32贴靠于边盖时,踏板32的凹槽321恰对齐于滑块42的外侧端头,则滑块42可被内侧弹性元件43的伸张弹力往外顶,而使滑块42的外侧端头再度嵌入踏板32的凹槽321,令踏板32被限制固定位。
图8和9为限制构件及驱动构件另一实施例,该限制构件6是在一弯折状板体61上设一滑块62,滑块62内侧设一凹下的槽道621,且槽道621内侧端形成一上小下大的嵌槽622,如图9和10所示,驱动构件7是由一牵引元件71、一转钮72及一弹性元件73组成。牵引元件71的外侧端穿套弹性元件73,由嵌槽622嵌入并利用端头较大外径的卡固头711嵌卡固定。牵引元件71的另一端头,如图11和12所示,连接至设于机动车8的座垫81前侧下方适当位置处的转钮72处。该转钮72是与机动车8二侧的限制构件6连结,且在其内侧设一回复弹簧721,可在旋动转钮72后拉动牵引元件72,进而由牵引元件73拉动滑块62向内移位。如图13所示,随着滑块62被向内侧拉动,而使滑块62外侧端头由踏板32的凹槽321退出,不再对踏板32具有限制力。踏板32就被回复弹簧36的弹力往外弹出,同时滑块62的外侧端头抵顶于踏板32内侧端头的弧面处,如图14所示,来达到踏板32自动旋出的效果。在踏板32弹出之后,随着手由转钮72离开,转钮72即因其内部回复弹簧721的弹力回复原状,由于在滑块62上开设有槽道621,因此虽然牵引元件71会往外挤,但利用槽道621的设立,可提供牵引元件71的卡固头711一伸展的空间,如图15和16所示,不会发生牵引元件71无法伸展扭曲变形的情况。当欲令踏板32收折贴靠于边盖时,同样地,可以脚挤动踏板32,使踏板32以其弧面沿着滑块62的外侧端头滑动,在踏板32内侧端头的凹槽321又对齐于滑块62的外侧端头后,藉由弹性元件73的弹力,可迫使滑块62向外移位,而以其外侧端头嵌入凹槽321内,令踏板32收折且稳固的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一限制构件的设立,而能让后脚踏板作自动弹出的动作,确实能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且其构造未见于市面。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后脚踏板,该后脚踏板是在一定位元件中嵌插一踏板,该定位元件以其定位筒螺固于容置元件上定位,使踏板能自由地旋出及收折,其特征在于,一回复弹簧的两端头分别固定于定位元件及踏板的上端面,且在踏板嵌插于定位元件的端头设一凹槽,在定位元件的内侧端设置一限制构件及一驱动构件,其中限制构件可抵顶于踏板的凹槽,使踏板为一收折的定位状态,而在驱动构件迫使限制构件由踏板的凹槽处退出后,可使踏板自动向外旋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构件在一具有开口的板体内部套设一滑块,该滑块的上端面内侧具一斜坡,且滑块的内侧以一弹性元件抵顶于板体相对的壁面,滑块的外侧端头可由定位元件对应面的槽孔伸入抵卡于踏板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构件是一按钮穿套弹性元件后套设于限制构件的板体上方,且按钮的底侧端头为一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构件是在一板体上设一滑块,滑块内侧设一凹下的槽道,且槽道内侧端形成一上小下大的嵌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后脚踏板,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构件是由一牵引元件的外侧端穿套弹性元件后,由限制构件的嵌槽嵌入,并利用端头较大外径的卡固头嵌卡固定,牵引元件的另一端头接设于座垫前侧下方的转钮处,并设置一回复弹簧,可在旋动转钮后带动牵引元件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后脚踏板,其改进主要在于,踏板嵌插于定位元件的端头设一凹槽,且在定位元件的内侧端设置一限制构件及一驱动构件,限制构件可抵顶于踏板的凹槽,使踏板为一收折的定位状态,而在驱动构件迫使限制构件由踏板的凹槽处退出后,可令踏板自动向外旋出。
文档编号B62J25/00GK2584489SQ0228495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日
发明者林建成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