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26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
背景技术
自摩托车问世以来,给人们的交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小汽车相比显现出许多缺点,如刮风下雨以及在冬天使用,感觉极大的不便,同时,驾乘摩托车人体暴露在外界,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对人的伤亡危胁极大,因此阻碍了摩托车的发展。故此开发设计一种既能充分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又能有象驾乘小汽车一样感觉的二轮轿式摩托车是人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摩托车]杂志总第79期“经济小汽车”一文中公开了一种两轮全封闭轿式摩托车,该摩托车是在封闭车体两侧设有一对可根据行车速度自动控制其升降的两个支承用小轮来实现的,但该车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太高,加之两个升降小轮的安装位置及升降方式使该摩托车的宽度增大许多,体积庞大、笨重,造成使用及存放上的不便,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另外还有一种较新的设计是在[世界发明]杂志2002年第8期封页上公开的,该摩托车是在座式两轮摩托车前部安装圆弧形有机透明玻璃挡风板,并在车体顶部安装防雨防晒篷,但这种二轮摩托车不能达到全封闭的目的。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现有技术设计制造的二轮轿式摩托车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太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方便结构轻巧的二轮轿式摩托车,让人们真正享受到驾乘两轮摩托车如同驾乘小汽车一样的感觉,并得到摩托车特有的感觉,同时可有效缓解现代都市由于小汽车占地面积大、行车不便,以及排污较大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挤及废气污染严重等现象,真正起到为城市交通消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变速箱系统、脚刹车踏板、空气过滤器、电瓶电器系统、前转向轮、后驱动轮、前轮支承架、后轮叉、油箱、载物箱、驾驶座椅、乘坐者座椅和安装在车架外的轿式壳体构成;发动机变速箱系统安装固定在车架的后部后驱动轮的前部、乘坐者座椅的下部,电瓶电器系统固定在驾驶座椅的下部,空气过滤器固定在车架的后部,转向前轮是通过前轮支撑架及前轮双臂悬挂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在前轮支撑架上安装控制前轮的转向手把,驱动后轮是通过后轮叉及后减振器与车架连接的,油箱安装在车架后部后驱动轮的上部,载物箱安装在油箱上部;为保证人员上下车时车体平稳,以及在车辆慢行或停放时保持对车体的平衡及支撑作用,在驾驶座椅下部的车架上安装一对可升降的小轮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该装置中的两个支撑小轮是沿着车体纵向方向利用杠杆方式上下升降,或利用液压方式垂直升降;利用杠杆方式升降时,由手动控制手柄、连接轴、弹性扁钢、一对小轮、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锁死装置、开锁手杆、固定轴座、导轨护架组成;手动控制手柄的中部为扁形柄体、底部可与连接轴连接;在手动控制手柄扁形柄体的右侧安装锁死装置,该装置由卡舌、弹簧、卡舌连接杆、座架组成,在其另一侧固定着导轨护架,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置于导轨护架及手动控制手柄扁形柄体之间,并固定在车架及车坐架上;一对小轮通过弹簧扁钢分别固定在连接轴垂直方向两侧;连接轴通过固定轴座固定在车架上;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是在其同一圆弧线上的顶部开有数个可与锁死装置中的卡舌相配合的锁死孔、在其底部开有一个特殊锁死孔、该孔的深度大于其它锁死孔深度,同时大于卡舌的舌体长度,当卡舌进入该孔后卡舌连接杆同时进入该孔而成为锁死卡销;在手动控制手柄上部的右侧安装杠杆式开锁手杆,该开锁手杆的下部与锁死装置中的卡舌连接杆连接,当需要将两个小轮锁死在支撑位置时、首先在向上搬动控制手柄的同时,将开锁手杆向左搬动一下,当控制手柄可以向上搬动后松开开锁手杆直到两个小轮的支撑锁死位置,当需要恢复两个小轮水平位置时,只要向左搬动开锁手杆的同时,向下搬动控制手柄直到两个小轮的水平锁死位置后松开开锁手杆。
轿式壳体是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成型的流线圆弧形壳体,也可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该壳体可方便的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在车壳的左侧安装驾驶者用车门及乘坐者用车门,在驾驶者用车门上设计有应急左出脚门,在左出脚门的对称位置即车壳右侧装有同样的应急右出脚门,左右应急出脚门是在其出脚门的上部或前部安装转轴,使之与车门及车壳形成合页式连接,该门的开启和关闭方式可采用液压自动控制式和用双脚踢开式两种,当采用后一种时应在转轴处安装收回式弹簧,以保证应急出脚门的自动关闭作用,同时为防止应急出脚门被车体振动时打开,在每个出脚门的下部镶嵌永久磁铁,并与镶嵌在车壳及车门上的铁片或磁铁块进行吸合,以达到应急出脚门自动关门后的紧闭效果;在轿式壳体上可以设置后视镜、刮雨水器、挡风玻璃、通风窗、散热百叶窗、保险杠、车灯等装置,在车内还可以设置音响、小型空调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了两个应急出脚门及一对由车体内控制的车体支撑小轮来协同控制停车及起动时的车体平衡以达到行车过程中全封闭的效果,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重心低,车壳采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及车壳两侧的前后保险杠,使行车安全达到最大限度的保证。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产出豪华型标志产品、高档型核心产品及实用型普及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上安装的零部件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车架上安装的零部件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锁死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外观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尾部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发动机变速箱系统,2是脚刹车踏板,3是空气过滤器,4是电瓶电器系统,5是前转向轮,6是后驱动轮,7是前轮支承架,8是后轮叉,9是油箱,10是载物箱,11是驾驶座椅,12是乘坐者座椅,13是转向手把,14是后减振器,15是手动控制手柄,16是连接轴,17是一对小轮,18是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19是锁死装置,20是开锁手杆,21固定轴座,22是导轨护架,23是弹簧扁钢,24是卡舌,25是弹簧,26是卡舌连接杆,27是座架,28是驾驶者用车门,29是乘坐者用车门,30是应急左出脚门,31是应急右出脚门,32是后视镜,33是刮雨水器,34是挡风玻璃,35是通风窗,36是散热百叶窗,37是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首先在车架上安装发动机变速箱系统(1)、脚刹车踏板(2)、空气过滤器(3)、电瓶电器系统(4)、前转向轮(5)、后驱动轮(6)、前轮支承架(7)、后轮叉(8)、油箱(9)、载物箱(10)、驾驶座椅(11)和乘坐者座椅(12);发动机变速箱(1)安装固定在车架的后部后驱动轮(6)的前部、乘坐者座椅(8)的下部,电瓶电器系统(4)固定在驾驶座椅(11)的下部,空气过滤器(4)固定在车架的后部,转向前轮(5)是通过前轮支承架(7)及前轮双臂悬挂与车架连接固定的,在前轮支撑架(7)上安装控制前轮的转向手把(13),驱动后轮(6)是通过后轮叉(8)及后减振器(14)与车架连接的,油箱(9)安装在车架后部后驱动轮(6)的上部,载物箱(10)安装在油箱(9)上部;为保证人员上下车时车体平稳,以及在车辆慢行或停放时保持对车体的平衡支撑作用,在驾驶用座椅(11)下部的车架上安装一对可升降的小轮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该装置中的两个支撑小轮是沿着车体纵向方向利用杠杆方式上下升降;它是由手动控制手柄(15)、连接轴(16)、一对小轮(17)、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18)、锁死装置(19)、开锁手杆(20)、固定轴座(21)、导轨护架(22)弹簧扁钢(23)组成;手动控制手柄(15)的中部为扁形柄体、底部可与连接轴(16)连接;在手动控制手柄扁形柄体的右侧安装锁死装置(19)详见图4,该装置由卡舌(24)、弹簧(25)、卡舌连接杆(26)、座架(27)组成;在手动控制手柄扁形柄体的另一侧固定着导轨护架(22),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18)置于导轨护架(22)及手动控制手柄的扁形柄体之间,并固定在车架及车坐架上;一对小轮(17)通过弹簧扁钢(23)分别固定在连接轴(16)的垂直方向两侧;连接轴(16)通过固定轴座(21)固定在车架上;圆弧形导轨式锁死板(18)是在其同一圆弧线上的顶部开有数个可与锁死装置中的卡舌(24)相配合的锁死孔、在其底部开有一个特殊锁死孔、该孔的深度大于其它锁死孔深度,同时大于卡舌(24)的舌体长度,当卡舌(24)进入该孔后卡舌连接杆同时进入该孔而成为锁死卡销;在手动控制手柄(15)上部的右侧安装杠杆式开锁手杆(20),该开锁手杆的下部与锁死装置中的卡舌连接杆(26)连接,当需要将两个小轮锁死在支撑位置时、首先在向上搬动控制手柄(15)的同时,将开锁手杆(20)向左搬动一下,当控制手柄(15)可以向上搬动后松开开锁手杆(20)直到两个小轮的支撑锁死位置,当需要恢复两个小轮水平位置时,只要向左搬动开锁手杆(20)的同时,向下搬动控制手柄(15)直到两个小轮的水平锁死位置后松开开锁手杆(20)。
轿式壳体是用玻璃钢或高强塑料成型的流线圆弧形壳体,也可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该壳体可方便的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在车壳的左侧安装驾驶者用车门(28)及乘坐者用车门(29),在驾驶者用车门(28)上设计有应急左出脚门(30),在左出脚门的对称位置即车壳右侧装有同样的应急右出脚门(31),左右应急出脚门是在其出脚门的上部安装转轴,使之与车门及车壳形成合页式连接,该门的开启和关闭方式采用双脚踢开式,同时在转轴处安装收回式弹簧,以保证应急出脚门的自动关闭作用,同时为防止应急出脚门被车体振动时打开,在每个出脚门的下部镶嵌永久磁铁,并与镶嵌在车壳及车门上的铁片或磁铁块进行吸合,以达到应急出脚门自动关门后的紧闭效果;在轿式壳体上可以设置后视镜(32)、刮雨水器(33)、挡风玻璃(34)、通风窗(35)、散热百叶窗(36)、保险杠(37)、车灯等装置,在车内还可以设置音响、小型空调等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它由两轮摩托车和安装在其外部的轿式壳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下部设置有一对可沿车体纵向方向升降的小轮(17)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在轿式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应急出脚门(3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部件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降低重心及平衡车体的需要进行下述的调整发动机变速箱系统(1)置于车体后部的乘坐者座椅(12)下部的车架上;电瓶电器系统(4)置于驾驶用座椅(11)下部的车架上;油箱(9)置于驱动后轮(6)的上部;载物箱(10)置于油箱(9)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可升降的小轮(17)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可利用杠杆方式通过手动控制手柄(15)或利用液压方式通过按扭对小轮沿着车体纵向方向的升降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轿车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急出脚门(30、31)为向外打开式,在其门的上部或前部安装向外打开式的活页转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轿式摩托车。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两轮摩托车常常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且人体暴露在外,危险性大,易出交通事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轮摩托车的外部设置轿式壳体,壳体两侧设置应急出脚门,在摩托车车架上设置有一对可升降的小轮构成的车体平衡及支撑装置,同时为了降低车辆重心及平衡重量,可将摩托车的油箱发动机等部件的安装位置在车架上做适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可达到行车过程的全封闭效果,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重心低,体积小,行车方便,利于推广。
文档编号B62K11/00GK2592497SQ0321840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6日
发明者郭禄华 申请人:郭禄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