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26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种汽车的专用车架,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某些特种汽车在高度受限时,需要降低车架尾端承载面的高度,根据这一需要,现有的专用车架一般采用对接拼焊工艺或采用模具冲压成型来实现。采用对接拼焊工艺,由于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而且有焊接应力,故存在制做复杂、效率低等缺陷;而采用模具冲压形式,因需要专用模具制做,故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做简单、成本低、质量可靠、适于特种汽车用的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
该专用车架,主要由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组成,在车架前段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后面,设置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后段,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套装,通过铆钉连接。
车架后段的左右纵梁由腹板和上下翼板组成。
在车架前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和车架后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均设有铆钉孔,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的铆钉孔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设置将前段采用通用型车架,由槽形左右纵梁及横梁组成的呈梯型结构,形成车架前段;将后段采用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组成的梯型结构,形成车架后段,车架后段纵梁在制做时,其腹板用气焊切割出所需形状,再与用相应压力折弯的上下翼板焊合,形成高度降低的纵梁,纵梁与横梁焊合后形成承载面高度降低的车架后段,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通过对应铆钉连接后,形成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效率高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A-A面示意图。
其中,1、车架前段,2、车架后段,3、连接铆钉,4、焊接工字钢形纵梁腹板,5、焊接工字钢形纵梁上翼面板,6、焊接工字钢形纵梁下翼面板,7、槽形纵梁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车架前段1和车架后段2组成,车架前段1由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组成呈梯型结构,外宽为W,纵梁高为H;车架后段2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组成呈梯型结构,其纵梁由腹板4和上下翼面板5、6组成,左右纵梁腹板4内宽W,纵梁内高H,左右纵梁腹板4前伸,整个车架后段后部高度降低,在车架前段纵梁腹板7与车架后段的纵梁腹板4上均设有铆接孔,车架前段1和车架后段2之间实行套装,前段1在内,后段2在外,槽形纵梁腹板7外侧与焊接工字钢形纵梁腹板4内侧用铆钉3铆接,形成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
权利要求1.一种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主要由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前段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后面,设置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后段,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套装,通过铆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后段的左右纵梁由腹板和上下翼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前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和车架后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均设有铆钉孔,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的铆钉孔相对应。
专利摘要尾端降低承载面高度的汽车专用车架涉及一种特种汽车的专用车架,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由槽形左右纵梁和横粱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组成,在车架前段槽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后面,设置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形成的梯型结构的车架后段,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套装,通过铆钉连接;在车架前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和车架后段的左右纵梁腹板上均设有铆钉孔,车架后段与车架前段的铆钉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设置将前段采用通用型车架,由槽形左右纵梁及横梁组成的呈梯型结构,形成车架前段;将后段采用由焊接工字钢形左右纵梁和横梁组成的梯型结构,形成车架后段。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D21/02GK2631895SQ0321834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曹建宏 申请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