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爬楼手拉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履带式爬楼手拉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折叠式行李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楼梯上行走的行李车。
人们在出差或旅行时,都要随身携带行李物品,因此,在出站、进站或需要步行时会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减轻负担,现有技术中经常使用一种可折叠式行李车,这种行李车在没有其它运输工具的情况下,既方便又省力地代替人们肩扛手提,而在不用时又可折叠起来,随身携带。但目前使用的这种行李车,仅适于在平地上行走,而在上下楼梯或过火车站天桥时,就不得不提着走或连车带行李抱着走,因此很不方便。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爬楼行李车,它既适合在平地上行走,也能平稳地在楼梯上行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车把〔1〕,车身〔2〕,行李托架〔3〕和装在车轴〔4〕上的两个行走轮〔5〕,并在车轴〔4〕上加装一套可折叠的履带式爬楼装置,该装置是由连接杆〔6〕连接在一起的两组相互平行的皮带轮组成,每组皮带轮分别由安装在两块固定夹板〔7〕之间的前后两个导向轮〔8〕和至少一个中间拖带轮〔9〕及履带〔10〕组成。为了折叠起见,爬楼装置与车轴之间的连接为铰接。在行走时,爬楼装置所在的平面与车身平面应成一定夹角,其角度为20°-45°最好为30°。
附图一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附图二为本实用新型的皮带张紧机构的结构图。
附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爬楼时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该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工作情况及实施例。
该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可折叠式行李车的基础上加装了一套履带式爬楼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原车轴〔4〕上,两行走轮的内侧。它是由两组相互平行的且由连杆〔6〕连接在一起的皮带轮组成。每组皮带轮由前后两个导向轮〔8〕和一个或两个中间拖带轮〔9〕组成。后边的导向轮直接安装在车轴上,为了减少摩擦,此导向轮可安装轴承;导向轮和中间拖带轮平行安装在两固定夹板〔7〕之间,直径相同,轮上装有履带(三角皮带)。为了减轻整车重量,导向轮和拖带轮可用工业塑料或铝制品。前面两个导向轮被安装在导轮轴〔14〕上。该行李车在平地上行走时,因爬楼装置不转动,故导向轮的直径应略小于行走轮直径,减小量为10-40毫米。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皮带过紧或过松,在连接杆〔6〕和导轮轴〔14〕之间安装了两个皮带张紧机构,该机构是由安装在连接杆上的带光轴轴环〔11〕,安装在导轮轴上的带螺纹轴轴环〔13〕和调整螺母〔12〕组成。旋转调整螺母〔12〕,通过带螺纹轴轴环〔13〕可使导轮轴〔14〕沿夹板〔7〕上的槽上下移动,达到调整皮带松紧的目的。为了使履带式爬楼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与车身固定并保持相应的角度,在连接杆〔6〕上设有两根支杆〔17〕组成的连接架,每根支杆的一端活套在连接杆〔6〕上,另一端焊有半园形档板〔16〕并使支杆头伸出档板约3-4毫米。使用时,将支杆头插入车身后侧的孔内,使半园形档板〔16〕与车身吻合,并用活动套管〔15〕将档板与车身锁紧。上楼时,爬楼装置的皮带搭在楼梯的台阶上,在人力的作用下,车身沿楼梯台阶移动。台阶与皮带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皮带带动导向轮转动,以实现爬楼目的。当行李车在楼梯上行走时,考虑到楼梯角度及人的身高,为舒适方便,爬楼装置与车身平面所成的角度一般为30°为好。为便于折叠,爬楼装置的固定夹板与车轴的连接为铰接,不用时,即可将该装置与车身折叠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它不仅能在平地上行走,也可在楼梯上爬行。所加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所用材料成本低。并保持了能够折叠的特点,因此方便实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李车。
权利要求
1.一种履带式手拉爬楼行李车,它包括与车身铰接的车把[1],车身[2],与车身铰接的行李托架[3]和装在车轴[4]上的两个行走轮[5],其特征是在车轴[4]上加装了一套可折叠的履带式爬楼装置。该装置是由连接杆[6]连接在一起的两组互相平行的皮带轮组成,每组皮带轮分别由安装在固定夹板[7]之间的前后两个导向轮[8]和至少一个中间拖带轮[9]及履带[10]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履带式行李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爬楼装置与车轴的连接为铰接,爬楼装置所在的平面与车身平面成20°-45°夹角,但最好为30°夹角。
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履带式行李车,其特征是在连接杆〔6〕和导轮轴〔14〕之间安装了一个皮带张紧机构,该机构是带光轴轴环〔11〕,带螺纹轴轴环〔13〕和调整螺母〔12〕组成。
专利摘要
一种履带式爬楼行李车,它是在现有可折叠式行李车的车轴上加装了一套可折叠的履带式爬楼装置,该装置是由连接在一起的两组相互平行的皮带轮组成,每组皮带轮分别由安装在两块固定夹板之间的前后两个导向轮和至少一个中间拖带轮及履带组成。爬楼装置与车身成20°~45°夹角。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折叠式行李车只能在平地上行走,而不能在楼梯上行走的缺陷,是人们在出差或旅行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小型运输工具。
文档编号B62B5/02GK87202716SQ87202716
公开日1988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6日
发明者赵为周 申请人:赵为周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