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辐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3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轮辐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自行车轮辐保护装置属日用轻工技术。
根据本设计人的了解,自行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车轮的轮圈、辐条(以下称“轮辐”。轮圈、辐条也称“钢圈”、“钢丝”)容易被尘土,泥水污染,影响车辆的美观,进而将引起锈蚀,降低车轮的机械强度,使自行车很快陈旧。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防护措施是在轮辐的表面镀铬,使其有一定耐用度。也曾听说有用不锈钢或者表面层为不锈钢的金属板材制造上述零件的实用技术。但是,以上防护技术仍然存在辐条污染后擦拭烦琐的缺点。另外,生活中经常遇到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书包、钥匙等物品被卷入旋转的辐条中的情况,带来麻烦和损失;或者坐在自行车前横杠上的小孩不慎伸脚过远夹破皮肉,甚至挫伤筋骨。为了防止发生这两种事故,便有肯动脑筋的同志,在自行车相应的部位安装挡板或者踏脚板。
本设计人在考虑了以上诸类问题,综合生产成本,安装使用,保养维护等因素之后,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合理,新颖美观,安全方便的技术方案,部分或全部解决以上诸类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是在轮辐表面或辐条旋转可以形成的圆形面的外侧附加具备一定强度和刚性,在使用中对其被保护的部分基本上封闭的,不易锈蚀的罩壳。它固定在轮辐等上面,在自行车行驶中随车轮一起运动。本装置在日常使用中不妨碍给车轮上锁和对内胎充气。本装置可用塑料等材料制造,其他有辐条的车轮(例如人力三轮车车轮)也可采用本装置。
按照上述的构思,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主要有二类。第一类是可以把轮辐全部封闭的罩壳,参见附图图1所示该装置的主要部分。1是罩板,车轮上所有辐条都被封闭在二侧罩板之间。罩板上可以有装饰图案。2是轮板,板的形状做成能与轮圈紧密贴合的面。罩板1和轮板2可以分别制造,分别使用。车轮两侧罩板1或轮板2之间可以用凹凸搭子3,4连接。罩板上开有孔,孔口用图2所示的有弹簧5的盖板6封闭。利用孔口可以方便地为轮胎充气或给自行车上锁。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造图3的有通孔和凸边7的套8,可以连接两侧罩板。通孔便于给自行车上锁。当捏扁此套取出时,露出罩板上的孔口,便于为轮胎充气。有了罩板,异物就不能落入钢丝之间。
第二类是对轮圈和辐条分别保护的装置。参见附图图4所示是轮板的主要部份。凹凸搭子9,10用于连接两侧轮板。大小半园11,12是为了避开高出轮圈表面的轮胎充气嘴和轴条螺母。当用胶木板、玻璃、不锈钢、陶瓷等制造轮板时,可以用弹性材料制造图5所示弹性的开口扣13连接两侧轮板。也可以用弹性材料制成图6所示开有侧槽的轮板。如图4所示在轮板上与刹车橡皮接触的制动部分可以嵌入耐磨的嵌板14。图7所示的辐条罩用于单独保护辐条。辐条罩用弹性材料制造,并开有侧槽,其端部膨大的部分用以容纳辐条螺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结构。上述结构可用塑料制造,用普通注塑机成型。上述结构可以做成分块分段的形式,拼成整体安装在以轮圈、辐条作为主要零件的车轮结构上,便于装拆。本实用新型对车轮有附加的支撑作用,并可降低对镀铬层坚固度的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可用多种材料制造。有多种适用方案。制造的设备、工艺、技术简单,成本低,便于大量生产。二、装拆方便,清洗容易,使用安全。三、外表形状、色彩等可以丰富多样,不仅美观且能使自行车的主人更容易辩认自己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各种有辐条的车轮,如自行车车轮等。
本发明人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案是对一辆自行车采用图8所示,但是是整圆的,全封闭有盖、搭子连接,并有装饰图案的塑料自行车轮辐保护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自行车车轮的轮圈、辐条的装置,其特征是一对圆形罩板,罩板的直径大小和轮圈的直径大小相接近,罩板的中央有大于车轮转动轴的孔,在罩板接近边缘的部分有孔口,罩板的边缘有环形轮板,轮板的曲面能与轮圈的曲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罩板和轮板是相互分离的,可以单独安装的。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轮板表面与刹车橡皮接触的部分,嵌有与轮板材料不同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罩板和轮板是用相互不同的材料制造的。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罩板或轮板是分体拼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罩板或轮板是用塑料制造的。
专利摘要
自行车轮辐保护装置属日用轻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行车的轮圈、辐条的防磨损、防锈蚀等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在于采用可以和表面镀铬等现有技术配套使用的,能够与轮圈、辐条分别制造,安装在轮圈、辐条外表面的罩壳。这种装置可以用在普通二轮自行车车轮上,也可以用在其它种类有轮圈和辐条的车辆上。
文档编号B62J23/00GK87202663SQ87202663
公开日1988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28日
发明者童乾坤 申请人:童乾坤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