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134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防甩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跨骑式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会因路面不平整或受强烈侧风吹袭的影响,使摩托车的把手发生剧烈的颤动现象而难以稳定握持,进无法达到平稳的行驶目的,此种现象即摩托车产销业界所称的甩头现象。因此,跨骑式摩托车在设计上,为预防在高速行驶中进行转弯,或遇路面颠簸、湿滑时造成倾倒而摔落的危险,便会加装防甩头的机构,使跨骑式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具有对于车身平衡的掌控力,以避免发生甩头现象,进而达到更高的安全性。
参阅图1,欧洲专利公开第EP0900722号发明专利案所示的跨骑式摩托车4主要包含二车架41,及一转向机构42,而该防甩头装置5是同时设于二车架41及转向机构42的轮叉杆422上。该防甩头装置5包含有一分别固接于二车架41上的限动杆51、一固设于轮叉杆422上的连接件52,及一可供该限动杆51穿入而相对于限动杆51移动的套合件53。藉使当该跨骑式摩托车4于转向时,可连动该轮叉杆422同向转动,幷连动枢接于该轮叉杆422上的套合件53于限动杆51上移动,而达到转向的目的。藉由该套合件53与限动杆51的限位作用,使该跨骑式摩托车4于高速行驶时可吸收轮叉杆422所产生的剧烈颤动,而可避免发生甩头现象,同时使车身维持平衡、稳定。
而公开第EP0900722号欧洲发明专利案的防甩头装置5是装设于该二车架41的前方,如此,该跨骑式摩托车4的二车架41前方则可供装设如车前灯等摩托车照明设备;相反的,该二车架41后方则须预留一空间,藉以供该防甩头装置5装设。事实上,亦有摩托车制造业者将该公开第EP0900722号防甩头装置5装设于速克达摩托车上,使速克达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车身仍能维持平衡、稳定。但以该防甩头装置5的设计而言,枢接于该轮叉杆422上的套合件53,及该限动杆51将会大量占据速克达摩托车的前板内部空间。倘若将该防甩头装置5装设于轮叉杆422后方,则该防甩头装置5势必占据速克达摩托车脚踏板前方置物箱的大部份空间,使得供作骑乘者双脚置放的空间大幅减少。如变更整个车体的设计使座垫往后移,则更会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制造上的麻烦。
此外,如图1所示,该跨骑式摩托车4的限动杆51两端是分别藉由一连接机构54定位于车身上,因此,当该套合件53相对于该限动杆51移时,与限动杆51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长期使用的后亦会造成机件的磨损,同时使得该跨骑式摩托车4于转向时较不顺畅。所以,具有防甩头装置5的速克达摩托车在市面上幷不常见。
续参阅图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5-201378号专利案所示的跨骑式摩托车6主要包含一车架61,及一转向机构62,而该防甩头装置7是设于该车架61一侧边与转向机构62的轮叉杆622上。该防甩头装置7同样包含有一分别固接于该车架61上的限动杆71、一固设于轮叉杆622上的连接件72,及一套合件73。而该防甩头装置7是设于该车架61的一侧边,使得该车架61前方预留有一空间,而可供装设如车前灯等摩托车照明设备。
因此,该跨骑式摩托车6在设计上,必须于前挡板上开设有可供限动杆71贯通的穿孔,使得该跨骑式摩托车6的轮叉杆622转向时,该套合件73能顺利地相对于该限动杆71上移动。然而,此开设穿孔的制程不仅增加制造上的麻烦、浪费工时,且将影响整部摩托车的外观而丧失原有的美感。由前述可知,一般防甩头装置多仅装设于跨骑式摩托车上,而速克达摩托车因行驶速度较低的限制,在设计上多不具有防甩头装置。然而,当骑乘速克达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仍会在转弯,或遇路面颠簸、湿滑时造成倾倒而摔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可使得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把手不会发生剧烈的颤动,使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对于车身平衡有更高的掌控力,而能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前车架头管及一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含一前车轮、一承接该前车轮的轮叉杆、一接设于该轮叉杆上的转动杆,及一接设于该转动杆上的把手,而该防甩头装置的特征在于该防甩头装置包含一限动杆,固接于前述前车架头管上;一连接件,固设于前述转向装置的轮叉杆上;及一套合件,该套合件包含有一供该限动杆穿入而可相对于该限动杆移动的套管,及一设于该套管上而与该连接件枢接的枢接部,藉使当控制摩托车把手转向时可连动该轮叉杆同向转动,幷连动枢接于该轮叉杆上的套合件于限动杆上移动,同时藉由该套合件与限动杆的限位作用,使得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把手不会发生剧烈的颤动。
所述的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动杆仅一端与该前车架头管固接。
本发明在设计上,藉由该套合件与限动杆的限位作用,使速克达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大幅吸收该轮叉杆所产生的剧烈颤动,而可避免发生甩头现象,同时可供骑乘者轻松掌控车身幷维持车身的平衡、稳定,进而能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
本发明的该限动杆仅一端与前车架头管相连结,而非如习知跨骑式摩托车的限动杆两端分别定位于车身上,因此,当该套合件的套管于限动杆上左、右移动时,不致与限动杆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亦不会造成机件的磨损,故可使摩托车于转向时更为顺畅。再者,本发明在制造上,亦不需于摩托车前挡板上开设有可供限动杆贯通的穿孔,而能避免制造上的麻烦、节省工时,且能保有整部摩托车的原有美感。
此外,本发明在设计上,幷不会占据速克达摩托车脚踏板前方置物箱的空间,故不存在减少供作骑乘者双脚置放的空间的问题,更不须变更整个车体的设计使座垫往后移,而能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制造上的麻烦。

图1是欧洲公开第EP0900722号发明专利案的俯视图;图2是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5-201378号专利案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设置状态侧视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转向动作俯视图,说明该轮叉杆向左转动时,该套合件可于限动杆上向左移动,同时具有相互限位的作用;及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转向动作俯视图,说明该轮叉杆向右转动时,该套合件可于限动杆上向右移动,同时具有相互限位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3,本发明速克达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3的一较佳实施例,该速克达摩托车2具有一前车架头管21,及一转向装置22,该转向装置22包含一前车轮221、一承接该前车轮221的轮叉杆222、一接设于该轮叉杆222上幷穿设于前车架头管21内的转动杆223,及一接设于该转动杆223上而可连动该转动杆223转向的把手224。而该防甩头装置3是同时设于该前车架头管21及转向装置22的轮叉杆222上。
参阅图4、5,该防甩头装置3包含一固接于前述前车架头管21上的限动杆31、一固设于前述转向装置22的轮叉杆222上的连接件32,及一套合件33。该套合件33更包含有一可供该限动杆31穿入而相对于该限动杆31移动的套管331,及一设于该套管331上而与连接件32枢接的枢接部332。
参阅图3幷配合图6,当骑乘者欲操控速克达摩托车2左转时,是控制该把手224向左转动,此时该把手224即连动该转动杆223、轮叉杆222向左转动,幷连动枢接于该轮叉杆222上的套合件33的套管331于限动杆31上朝左移动,而可使速克达摩托车2顺利达到转向的操控目的。且当该套合件33的套管331于限动杆31上移动时,该套合件33与限动杆31之间仍维持有相互限位的作用。
参阅图3幷配合图7,当骑乘者欲操控速克达摩托车2右转时,是控制该把手224向右转动,此时该把手224同样会连动该转动杆223、轮叉杆222向右转动,幷连动枢接于该轮叉杆222上的套合件33的套管331于限动杆31上朝右移动,而可使速克达摩托车2顺利达到转向的操控目的,且该套合件33与限动杆31之间同样维持有相互限位的作用。
续如图3幷配合图5,当骑乘者骑乘速克达摩托车2高速行驶时,除了握持把手224以稳定该转动杆223、轮叉杆222,及前车轮221的外,藉由本发明速克达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3的套合件33的套管331可供该限动杆31穿入套合,使该套合件33与限动杆31之间形成有一相互的限位作用,当路面或侧风对该速克达摩托车2造成外力影响时,与该轮叉杆222枢接而间接受轮叉杆222传导动能的套管331,即可受到固接于前车架头管21上的限动杆31的限制,使固接于该前车架头管21上的限动杆31可大幅吸收来自套管331所传导的剧烈颤动,进而达到平衡、稳定的行驶状态,且由于套合件33与连接件的枢接位置是向前车架头管21靠近,使得套合件33的转动半径较小,左右转动时不会造成限动杆31碰触到摩托车前挡板25,因此防甩头装置3不致占用较大空间而可完全容置在前挡板25内部的空间中。
如前所述,本发明藉由此设计,当速克达摩托车2于高速行驶时,可大幅吸收该轮叉杆222所产生的剧烈颤动,而可避免发生甩头现象。如欲进行转弯或遇路面颠簸、湿滑时,亦不致造成倾倒而发生摔落的危险。再者,该限动杆31的仅一端与前车架头管21相连结,而非如习知跨骑式摩托车的限动杆两端分别定位于车身上,因此,当该套合件33的套管331于限动杆31上左、右移动时,不致与限动杆31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亦不会造成机件的磨损,故可使该速克达摩托车2于转向时更为顺畅。再者,本发明在制造上,亦不需于摩托车前挡板上开设有可供限动杆31贯通的穿孔,而能避免制造上的麻烦、节省工时,且能保有整部摩托车的原有美感。
此外,本发明在设计上,幷不会占据速克达摩托车脚踏板前方置物箱的空间,故不存在减少供作骑乘者双脚置放的空间的问题,更不须变更整个车体的设计使座垫往后移,而能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制造上的麻烦。因此,本发明速克达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3可供骑乘者于速克达摩托车2行驶时,轻松掌控车身幷维持车身的平衡、稳定,而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前车架头管及一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含一前车轮、一承接该前车轮的轮叉杆、一接设于该轮叉杆上的转动杆,及一接设于该转动杆上的把手,而该防甩头装置的特征在于该防甩头装置包含一限动杆,固接于前述前车架头管上;一连接件,固设于前述转向装置的轮叉杆上;及一套合件,该套合件包含有一供该限动杆穿入而可相对于该限动杆移动的套管,及一设于该套管上而与该连接件枢接的枢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动杆仅一端与该前车架头管固接。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的防甩头装置,该摩托车具有一前车架头管,及一转向装置,而该防甩头装置是同时设于前车架头管及转向装置的轮叉杆上,包含有一固接于前车架头管上的限动杆、一固设于轮叉杆上的连接件,及一套合件。该套合件更包含有一供该限动杆穿入而可相对于限动杆移动的套管,及一设于该套管上而与连接件枢接的枢接部。当摩托车把手转向时可连动该轮叉杆同向转动,并连动枢接于该轮叉杆上的套合件于限动杆上移动,同时藉由该套合件与限动杆的限位作用,使得摩托车于高速行驶时把手不会发生剧烈的颤动,而能防止发生甩头现象以提高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K21/08GK1740042SQ20041005789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6日
发明者陈玉坤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