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504阅读:9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平衡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是关于一种行驶时平稳自如的自平衡三轮车。
由于三轮车自身固定三角形结构的特点,在行驶时,使人感到前轮总是容易往左或右边偏钻,拐弯时需要强力扭转车把才行,且车的前半部随后半部的振动颠簸较厉害,非常不便,生手很难驾驭。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象自行车一样稳定、平衡、舒适,骑起来非常得心应手的自平衡三轮车,使之完全避免现有三轮车的这些缺点。
自平衡三轮车的结构与现有三轮车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前轮与后两轮之间的主梁,在中部是由两个轴承结构连接构成的,从而形成主梁的前梁与后梁两个部分,它们可分别各自按自己的轴心以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之所以用两个轴承,是为了增加前梁与后梁之间径向力的稳定性和刚性。由于有了轴承结构,前梁与后梁可以不受同一个旋转方向力的制约,从而避免前轮与后两轮牢牢固定在一个三角形相互力的制约结构中,使前轮不能自由自在地按自己的需要自动呈现一种平衡态。
自平衡三轮车其实施例下面根据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自平衡三轮车整体示意图。
附图2为前梁后梁轴承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前梁后梁轴承结构剖视图。
附图4为前车架定位装置(定位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前车架定位装置解除定位状态示意图。
如附
图1、2、3所示,在前轮车架部分与后两轮车架部分连接的主梁上安装轴承(1)和轴承(2)。以轴承(1)和轴承(2)为界,轴承(1)前端(前轮方向一端)的主梁部分为前梁(4);轴承(2)后端(后两轮方向一端)的主梁部分为后梁(6)。轴承(1)和轴承(2)内穿中心轴(3),中心轴(3)的前端与前梁(4)连结为一体。轴承(1)和轴承(2)外连结轴套管(5),轴套管(5)的后端与后梁(6)连结为一体。前梁(4)与后梁(6)在一个轴心线上,且前梁(4)与后梁(6)在轴承(1)和轴承(2)的作用下可各自沿自己的轴心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这些部分整体组成车新的主梁。
在上述结构中,中心轴(3)的后端(后两轮方向一端)也可以与后梁(6)连接为一体,而轴套管(5)的前端(前轮方向一端)与前梁(4)连接为一体。
再,轴承(1)和轴承(2)也可用一个轴承代替。
由于轴承(1)和轴承(2)的作用,前车架部分是可以左右转动的,当自平衡三轮车在停放时它会倒向一边,因此需要有一个定位装置将其定位。在后梁(6)上安装一个定位杆(7),定位杆(7)的上端与车座下立杆对等结出两片定位插座(9),定位插座(9)上有孔,以使定位插销(8)插入其中,实现定位功能。定位与解除定位将搬动手柄(10)进行。图4是放大示意图(定位状态),图5是解除定位状态放大示意图。
由于安装了轴承(1)和轴承(2),前梁(4)和后梁(6)虽在一个轴心线上,但前梁(4)和后梁(6)却可各自按自己的轴心向不同的旋转方向转动,这就使得前梁(4)和前梁(4)以前的车体部分不随后梁(6)和后梁(6)以后的车体部分的左右颠簸而颠簸,即不会当车的后半部向一边方向倾斜时,车的前半部也随着向同一边方向倾斜,以至骑车人也向同一边方向倾斜,倾斜度略有偏大,则有欲倒之感,却不能自行纠正。用车把转向纠正也感到困难,整个车体总有一反方向的力阻止纠正。自平衡三轮车则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
当骑自平衡三轮车时,蹬动脚蹬,车子行走,适时搬动手柄(10),使定位插销(8)脱离开定位插座(9)上的孔,解除定位状态。当车向左方向倾斜时,前车部分会自动向右方向纠正;当车向右方向倾斜时,前车部分会自动向左方向纠正,前车部分始终保持相对平衡不向左右方向倾斜,骑车人自然不会随之倾斜。转向也十分灵便,自平衡三轮车具备了象自行车一样自行平衡的能力。
权利要求1.一个基本由普通三轮车构成的自平衡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轮车架部分与后两轮车架部分的主梁,且在该主梁的同一个轴心线上安装轴承(1)和轴承(2),通过轴承(1)和轴承(2)内穿中心轴(3)连接前梁(4),并通过轴承(1)和轴承(2)的轴套管(5)连接后梁(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轴承(1)和轴承(2)内穿中心轴(3)可连接后梁(6),并通过轴承(1)和轴承(2)的轴套管(5)连接前梁(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平衡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后梁(6)安装有定位杆(7),定位杆(7)的上端与车座下立杆连结出各有两片定位插座(9),在车座下立杆上还安装有定位插销(8)插入或拔出定位插座(9)的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是关于一种行驶时非常平稳自如的自平衡的三轮车。由于三轮车自身固定三角形结构的特点,在行驶时,使人感到前轮总是容易往左或右边偏钻,拐弯时需要强力扭转车把才行,且车的前半部随后半部的振动颠簸较厉害,非常不便。自平衡三轮车则完全避免了现有三轮车的这些缺点,它可以象自行车一样稳定、平衡、舒适,骑起来非常得心应手。
文档编号B62K7/00GK2670214SQ20042000002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5日
发明者杨洪明 申请人:杨洪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