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关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62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关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关节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杆状结构的折叠关节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领域中常遇到需要杆可折叠的情况。最常见的为可折叠自行车、滑板车等。例如可折叠自行车在骑行不方便时,可将折叠自行车折收,直接携带,非常方便,而在可骑行时再重新打开,这就需要非常方便实用的折叠关节装置来配合其打开折叠的操作,可见,折叠关节装置对于这些器械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折叠关节装置,目前结构很多。例如,申请号为03245170.9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车体用的折叠关节装置,包括有第一关节座,外侧端座面系与车体之骨架固接,内侧端座面一侧具有设置有第一枢接部,另端设置有第二枢接部;第二关节座,其外侧端座面系与车体之骨架固接,内侧端座面一侧有一枢接部与第一关节座的第一枢接部透过枢接件枢接结合定位;于第二关节座枢接部的另端外壁设置有一压台,该压台位置系相对于第一关节座的第二枢接部,压台中间具一凹沟;扳动件,一端具一延伸片,两侧具有一翼片;其中,延伸片上设置有长沟槽,上方摆放有一呈筒状设置的偏心凸块,该偏心凸块具一穿孔与长槽孔对应,再藉由工具或机械设备将扳动件的延伸片反卷,以将偏心凸块包覆区隔住,但仍留有裕度空间,使该偏心凸块具有转动的功能,并将扳动件两侧之翼片扳直,使延伸片的端部两侧与第一关节座的第二枢接部透过枢接件枢接结合,再另藉一杆件穿入扳动件的长槽孔伸入至偏心凸块的穿孔内,杆件另端再伸出穿孔外固接一压擎组件,且杆件本体透过一迫紧件将偏心凸块与杆件二者固接;藉此装置,当欲将车体之关节卡擎时,系先将第一、二关节座靠合,之后,将扳动件往第二关节座方向扳动,由于该扳动件在扳动的同时会同步带动其偏心凸块产生偏心作动,使得穿经偏心凸块穿孔设置定位的杆件会同步产生往前作动位移,此时杆件之杆身可落入在第二关节座压台的凹槽内,而杆身末端所固定设的压擎组件则正好可压住压台,使得车体之关节可展开固定;欲将车体折收时,只需将扳动件往第一关节座方向扳动,此时,扳动件在扳动的同时会同步带动其偏心凸块产生偏心作动,同时间,穿经偏心凸块穿孔设置定位的杆件亦会随着扳动件扳动翘起,脱离对第二关节座压台的压擎。
该结构虽然可完成对车体的折叠,但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使用起来不十分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折叠关节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强度大及操作方便的折叠关节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关节装置,包括有以下部件第一关节座,外侧端座面与杆固接,该关节座两对侧各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二关节座,外侧端座面与杆固接,该关节座两对侧各设有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连杆,两端各设有第五枢接部、第六枢接部;关节把手,两端各设置有第七枢接部、第八枢接部;第一关节座的一枢接部与第二关节座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关节把手的一枢接部与连杆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连杆及关节把手的另一枢接部与第一关节座及第二关节座的另一枢接部相应枢接形成四杆结构;第一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第二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连杆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关节把手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即该四杆结构在第一关节座和第二关节座叠合时,连杆和关节把手也叠合,且垂直于两关节座。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把手一端长出连杆一段,并作为该折叠关节的扳手,在折叠关节闭合时扳动该长出部分可打开折叠关节。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把手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拉环或扳手。
进一步地,所述枢接件为转轴或销,其两端设有卡片或销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设有短凸起,第二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对应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设有凹槽,第二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对应设有短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凹槽设于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把手为板槽结构,折叠关节闭合后连杆刚好置于其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关节把手长出连杆一端设有利于折叠关节打开的拉环。
通过在可折叠杆上设置本发明的结构来实现杆结构的折叠和打开,本发明的第一关节座、第二关节座、关节把手和连杆形成四杆结构,第一关节座和第二关节座的长度相当,关节把手和连杆的长度也相当,这样,四杆结构闭合时,第一关节座和第二关节座叠合在一起,关节把手和连杆叠合在一起且垂直于第一关节座和第二关节座,这样就形成了稳定了三杆结构。本发明体积小,用在自行车或、滑板车等上后美观不碍眼,不像一般折叠脚踏车关节体积很大;强度大,摇晃间隙小,本发明利用四杆结构,使用时固定其两个边重叠而达到如三连杆的刚体结构;操作方便,因用四杆结构而达到省力效果,动作在关节把手的力量不大仍可将其扣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闭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未工作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打开过程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闭合过程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际应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关节座1、第二关节座2、连杆4和关节把手3,第一关节座1外侧端座面与杆9固接,该关节座1的两对侧各设有第一枢接部11、第二枢接部12,各枢接部设有枢接用的孔;第二关节座2的外侧端座面与杆8固接,该关节座2的两对侧各设有第三枢接部21、第四枢接部22,同样地,各枢接部设有枢接用的孔;连杆4的两端也设置有第五枢接部41和第六枢接部42,其各枢接部设有枢接用的孔;关节把手3比连杆4长,其下端设置有第八枢接部32,中部设置有第七枢接部31;其中,第一枢接部11与第三枢接部21通过长转轴7枢接,并在转轴7两端设置把持用的卡片6,第一关节座1和第二关节座2可沿该转轴转动;同样地,第二枢接部12和第六枢接部42通过短转轴5枢接,第一关节座1和连杆4可沿该转轴转动;第五枢接部41和第七枢接部31通过长转轴7枢接,连杆4和关节把手3可沿该转轴转动;第八枢接部32和第四枢接部22通过长转轴7枢接,第二关节座2和关节把手3可沿该转轴转动。这样,第一关节座1、第二关节座2、连杆4和关节把手3就形成了四杆结构,如图3所示。
这里,第一关节座1的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第二关节座2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连杆4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关节把手3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且关节把手3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比连杆4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略高,高出的长度等于第二关节座2左转轴孔中心到外侧端座面的距离。如图2所示,即当该四杆结构的第一关节座1和第二关节座2叠合时,连杆4和关节把手3也叠合,根据连杆结构原理,此时连杆4和关节把手3垂直于两关节座,与杆8和杆9平行,并与杆8和杆9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关节把手3为板槽状结构。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闭合时,连杆4刚好置于关节把手3的槽内。这样,其整体结构更为简单、体积更小。如图4所示,本发明闭合时,第二枢接部12和第六枢接部42之间的转轴、第五枢接部41和第七枢接部31之间的转轴、第八枢接部32和第四枢接部22之间的转轴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这样,连杆4和关节把手3正好把第一关节座1和第二关节座2卡紧。而对于杆8和杆9,其对本发明施加的作用力仅在竖直方向上,因此使用过程中不可能自动将其扳开,其闭合效果非常好。除非人为对关节把手3施加一转矩。由图中可知道,本发明的四杆结构四杆中互相叠合的两杆长度相当,闭合后互相压紧,非常稳定。
如图2、4所示,本发明的关节把手3的上端明显比连杆4长出一截,以在需要打开本发明时在其上施加一垂直于关节把手3的力,这样关节把手3上就有一逆时针的转矩,即会带动连杆4,继而带动第一关节座1转动,并把本发明完全打开,如图3所示。在不影响本发明应用美观的前提下,关节把手3长出连杆4的部分越长,扳开本发明的力越小。由于本发明的四杆结构,扳动本发明并不需要特别大的力。为方便使用,本发明的关节把手3上可设置一向外延伸的拉环或拉环,以方便对其施力。当然,若关节把手3与连杆4长度相当,可直接在其上设置向外翻的板手,以直接对其施力,形成板动关节把手3的一力矩,并最终将本发明打开;也可在其上设置拉环。
如图5所示,详细示出了本发明的打开过程;如图6所示,详细示出了本发明的闭合过程。
如图6所示,为使本发明闭合效果更佳,第一关节座1中央设置有微小突起13;对应地,第二关节座2上设置有凹槽23。这样,在本发明闭合时,通过突起13和凹槽23的配合,可使本发明配合更稳定。突起13也可设于第二关节座2上,对应地,凹槽23设于第一关节座1上。
本发明的各部件枢接结构还可以为其它已知的常规方式。本发明的枢接轴还可以为圆柱销,端部由销钉把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本发明的关节把手3和连杆4也可为交错轴枢接方式。本发明的关节把手3和连杆4也相应换位,对应地,第一关节座1和第二关节座2也可换位。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主要用于可折叠的杆状结构中,如折叠自行车等。本发明同样可用于滑板车等相关结构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关节装置,包括有以下部件第一关节座,该关节座两对侧各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二关节座,该关节座两对侧各设有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连杆,两端各设有第五枢接部、第六枢接部;关节把手,两端各设置有第七枢接部、第八枢接部;第一关节座的一枢接部与第二关节座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关节把手的一枢接部与连杆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连杆及关节把手的另一枢接部与第一关节座及第二关节座的另一枢接部相应枢接形成四杆结构;第一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第二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连杆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关节把手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即该四杆结构在第一关节座和第二关节座叠合时,连杆和关节把手也叠合,且垂直于两关节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把手一端长出连杆一段,并作为该折叠关节的扳手,在折叠关节闭合时扳动该长出部分可打开折叠关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把手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拉环或扳手。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为转轴或销,其两端设有卡片或销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设有短凸起,第二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对应设有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设有凹槽,第二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上对应设有短凸起。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凹槽设于关节座内侧端座面中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把手为板槽结构,折叠关节闭合后连杆刚好置于其槽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关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把手长出连杆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扳手或拉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关节装置,包括有,第一关节座,外侧端座面与杆固接,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第二关节座,外侧端座面与杆固接,设有第三枢接部、第四枢接部;连杆,两端各设有第五枢接部、第六枢接部;关节把手,长于连杆,一端设置有第七枢接部,第八枢接部设于中部;第一关节座的一枢接部与第二关节座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关节把手的第八枢接部与连杆的一枢接部通过枢接件接合定位;连杆及关节把手的另一枢接部与第一关节座及第二关节座的另一枢接部相应枢接形成四杆结构;第一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第二关节座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连杆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与关节把手两枢接部之间的长度相当。本发明体积小;强度大,摇晃间隙小;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62K15/00GK1640760SQ200510011138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陈沧盈 申请人: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