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4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鞍座均为半减振式结构,即在鞍垫板的下侧,在相当于人体坐向的后端,左右各设有两个减振弹簧,而鞍垫板前端直接与支承架固定连接,这种鞍座的前部分不能减振,只有后部分可以减振,因而称为半减振式鞍座。半减振式鞍座减振效果差,长期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将会对人体脊椎及腰肌产生损伤,并且舒适感极差,同时由于鞍垫板前后受较大的动态弯曲应力作用,极易疲劳破裂,使鞍座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仅具有半减振效果,行驶舒适性差,使用寿命短之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自行车、电动车、非机动三轮车辆,减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全减振鞍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它包括鞍面层、鞍垫板、下支承架和卡扣,其特征是在鞍垫板下侧中心部,设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该定向机构有至少2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每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的中心平面均不重合。所述的平面连杆机构由固定在卡扣上方的下固定座,下端与下固定座铰接的摇杆,下端与摇杆的上端部铰接的连杆,与连杆的上端部铰接的上连接座组成。所述的上连接座与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与鞍垫板固定联接。
所述的全减振鞍座的鞍垫板与下支承架之间用减振弹簧联结,减振弹簧承受着由人体坐重作用在鞍垫板上的全部垂直压力。减振弹簧布置方案的实例一是在鞍垫板下方设3只减振弹簧,其中在鞍垫板后端左、右各设一只弹簧,在鞍垫板前端下方设一只弹簧。实例二是以鞍面层中心垂线为中心,设一只中心弹簧。
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摇杆和连杆的铰接处,其铰接角可以向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方向凸出,也可以向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方向凹缩。
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下固定座与卡扣通过压丝固定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将公知鞍座的鞍垫板前端与下支承架直接固定联接,改为中间增设有减振弹簧联接,鞍垫板完全支承在减振弹簧上,使鞍座由半减振成为全减振,使用减振效果更好。
(2)使用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来解决在鞍垫板与下支承架之间用弹簧联接后,所造成的鞍垫板的运动方向不确定问题,由于该机构的平面连杆组各部件联接处均为回转副,故运动阻力小,减振灵敏度高。
(3)该鞍座成本较低,不需改变车辆结构,可直接安装在现有自行车、电动车或非机动三轮车上使用,便于推广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使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具有4组平面连杆定向机构方案)的主视图。
图2为
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
图1中K向(连杆、摇杆展开)视图。
图4为具有3组平面连杆定向机构方案示意图。
图5为使用单一中心减振弹簧结构方案示意图。
图6为摇杆、连杆铰接角向鞍面层中心垂线方向凹缩的结构方案示意图。
图7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中1肖,2螺栓,3螺母,4摇杆,5弹簧,6鞍面层,7鞍垫板,8螺栓,9螺母,10中心肖,11连杆,12肖,13上连接座,14上支架,15卡扣,16座管,17卡扣螺栓,18下固定座,19压丝,20下支承架,21中心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中,一种带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它包括鞍面层(6)、鞍垫板(7)、下支承架(20)和卡扣(15),其特征是在鞍垫板(7)下侧中心部,设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该定向机构设有至少2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由每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的中心平面均不重合。所述的平面连杆机构由固定在卡扣(15)上方的下固定座(18),下端与下固定座铰接的摇杆(4),下端与摇杆的上端部铰接的连杆(11),与连杆的上端部铰接的上连接座(13)组成。所述的上连接座(13)与上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14)与鞍垫板(7)固定联接。
图1为具有4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实例,其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定向原理是由下固定座(18)、摇杆(4)、连杆(11)和上连接座(13)组成的第一组平面连杆机构中,下固定座(18)固定,其上连接座(13)的运动是不确定的,它可以在该连杆机构确定的中心平面(称第一平面,即
图1中的纸张平面)内作任意运动,但它不能在第一平面之外运动。由图3可知,由下固定座(18),摇杆II(4b)、连杆II(11b)及上连接座(13)组成的第二组平面连杆机构所确定的中心平面(称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互垂直(即
图1中与纸张相垂直的平面),同理上连接座(13)仅能在第二平面内任意运动,但它不能在第二平面之外运动。依次类推,在图3中的固定座(18),摇杆III(4c)、连杆III(11c)及上连接座(13)所组成的第三平面,以及由固定座(18),摇杆IV(4d)、连杆IV(11d)及上连接座(13)所组成的第四平面也具有与上述第一、第二平面相同的效果。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之交线为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也为鞍面层(6)中心的垂线,因而最终上连接座(13)仅能在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上作上下运动。图4为具有3组平面连杆定向机构方案示意图,三组平面连杆组所分别确定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平面相互呈60°,其定向原理与上述4组平面连杆定向机构相同。
由图2可知,在鞍垫板(7)下方设有3只减振弹簧(实例一),其中在鞍垫板后端左、右各设有一只弹簧,在鞍垫板前端下方设有一只弹簧;也可以按照图5的设计方案(实例二),以鞍面层(6)中心垂线为中心,在鞍垫板(7)下方设一只中心弹簧(21)。这样,鞍垫板上的垂直压力完全承压在减振弹簧上。

图1可知,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摇杆(4)和连杆(11)的铰接角,可以向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方向凸出;也可以按图6所示,向该定向机构的中心线方向凹缩。
由图7可知,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下固定座(18)与卡扣(15)通过压丝(19)固定联接。
权利要求1.一种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它包括鞍面层(6)、鞍垫板(7)、下支承架(20)和卡扣(15),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全减振鞍座的鞍垫板(7)下侧中心部,设有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该定向机构有至少2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由每组平面连杆机构组成的中心平面均不重合,所述的平面连杆机构由固定在卡扣(15)上方的下固定座(18),下端与下固定座铰接的摇杆(4),下端与摇杆的上端部铰接的连杆(11),与连杆的上端部铰接的上连接座(13)组成,所述的上连接座(13)与上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的上支架(14)与鞍垫板(7)固定联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减振鞍座,其特征是承受人体坐重全部垂直压力的减振弹簧的上端部,支承并固定联接着鞍垫板(7)。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减振鞍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摇杆(4)和连杆(11)联接的铰接角,可以向离该定向机构中心线方向凸出;也可以向该定向机构中心线方向凹缩。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减振鞍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的下固定座(18)与卡扣(15)通过压丝(19)固定联接。
专利摘要一种全减振自行车或电动车鞍座,克服了现有半减振式鞍座之不足,鞍垫板全部支承在减振弹簧上,鞍垫板及鞍面层可以实现全减振运动,采用平面连杆组定向机构对鞍垫板及鞍面层的运动进行定向,使其仅能在垂直方向起减振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振灵敏度高,减振效果好,使用舒适安全,安装时不需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可在各种自行车、电动车、非机动三轮车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2J1/08GK2813420SQ200520105409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0日
发明者沈国定 申请人:沈国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